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认清假新闻的真面目4-11

摘要:《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评出来了①,看了之后,总觉得有些话还要说,有些分析还要做。谁都知道,关于虚假新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题目(要是让人不谈、少谈多好),更是一个“常谈不老”的题目(要是让人谈不出新来多好)。

新闻出版总署证监会联手规范证券期货信息传播管理14-14

摘要: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关于加强报刊传播证券期货信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证券期货新闻宣传和报刊出版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规定》将于2月1日起执行。

公共利益至上——从曝光国际足联丑闻事件看BBC的公信力体系15-18

摘要:2010年11月29日晚,BBC在世界杯申办权投票前夕披露国际足联丑闻。据BBC纪录片《全景》节目披露,在1989年至1999年期间,已经破产的ISL公司持续贿赂包括国际足联高官在内的人物,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BBC点出了三名涉嫌收受贿赂的国际足联高官名字——国际足联副主席哈亚图、巴西足协主席特谢拉以及南美足联主席莱奥兹。考虑到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申办投票工作即将开始,英格兰申办团曾试图阻止BBC播出该节目,但最终没有成功。

“媒治”理念不成立18-20

摘要:相比较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治、德治、人治和礼治,“媒治”算是个新名词。2010年4月13日,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的节目评论中推出了“媒治”这一新概念。他解释说:“什么叫媒治呢?就是媒体治。因为传媒只要报道了,迅速地就能反映。从人治到媒治是一种进步,但是媒治到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①此言一出,引发许多议论,《新京报》还将其评选为时代热词之一。②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随笔
在对比中放飞思绪——新闻随笔三则21-24

摘要:1980年8月,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担任翻译的是外交部的施燕华。事后她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了一个法拉奇“忠实事实”的细节,使我这个同行有震撼之感。

我是记者,我在看着你呢!——关于新闻人尊严的断想24-26

摘要: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关注中央大报:“报业国家队”新年有何新变化?27-29

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报业市场领域表现最突出、最有活力的,基本上都是晚报、都市报、IT报、财经报乃至于体育报,中央大报似乎一直比较沉稳,没有什么大动作。

柳斌杰: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29-29

摘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称,“十二五”期间,中国要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党报主流引导的表现形式与影响效应30-33

摘要:在价值思维日趋多元化、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舆论生态环境中,党报如何直面影响力下降的严峻挑战这一现实话题?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主流不等于生硬,权威不等于呆板,舆论正确不等于传播有效,随着内容对渠道形式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党报唯有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努力寻求多样而生动的表现形式,才有可能实现主流引导的有效到达,真正体现党报的权威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

“新一代公民”"的媒介形象塑造——以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形象的媒介框架分析为例34-38

摘要:作为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力量,200余万志愿者成为世博园和上海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造性的工作展现出勇于担当、乐观自信、执着奉献的积极形象。在世博会志愿者良好形象的型塑过程中,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媒体工作者在处理信息中借助整体性的思考基模,即“新闻框架”,构建框架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选择感知到的现实的某部分,并将他们凸显在传播的文本当中,

2010:企业舆情危机井喷年38-38

摘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为31.5%;2010年成为中国企业舆情危机的井喷年。

“两难选择”与“自由应对”——试论媒体的公共角色定位39-44

摘要:在我国当代社会生活中,媒体作为公共信息载体的角色,得到了民间百姓和国家机关的双重认同,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媒体传播信,自、的方式、范围和效果,受到了两种不同权利的双重挑战,即一方面是公民的知情权,它要求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以便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信息公诸于众;另一方面是公民的隐私权,它要求媒体的报道尽可能地离其远之,以保护权利主体的私人生活不受干扰。

《两难选择与自由应对》出版44-44

摘要:李垚的新闻学文集《两难选择与自由应对》一书最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为该书作序。方汉奇先生在序言中说,作者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发,对大众传媒作为公众“无处不在的耳目”、作为社会正义的“捍卫者”和权力腐败的“揭露者”、作为“人民精神的干呼万应的喉舌”等本色职能的梳理和阐发,是“顺理成章”的。

Web2.0时代“信息公开”与“公共危机”的思考浅谈新闻记者如何尊重事实45-47

摘要:如今,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具。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也成为新公共空间形成、散落的民间力量集结、监督政府官员和问政的重要渠道。哈罗德·伊尼斯说,一种新媒介导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网络媒体出现之初,即在Web1.0时代,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信息源始终牢牢地掌握在传播者的手中,也就是传媒组织的手中,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也仅仅局限于在传播的时间上、

2010年全球44名记者殉取47-47

摘要: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组织“保护新闻工作者协会”1月4日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至少44名记者在2010年执行报道任务期间遇害。

西方媒体垄断语境下我国少数民族信息对外传播的问题和对策48-50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其中一些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不符,批评或攻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报道不时涌现、纷然杂陈,尤其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发生后,大量负面国际舆论形成合围之势,对我国整体国际形象带来了明显不利的影响。

新闻记者杂志节林一叶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人生记录——初读《丁法章文集》51-53

摘要:1961年9月,一位中等身材、略带青年稚气、穿着一件衬衣的高中毕业生拎着简单的床帐被褥、肥皂牙刷脸盆及一网袋书籍,走进了复旦大学学生宿舍7号楼115室;49年后的2010年9月,一部三卷本《丁法章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见证并记录了这位当年复旦新闻系的“新同学”、如今的高级编辑和教授丁法章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教育工作的人生轨迹。

一部与时俱进的评论力作——读赵振宇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53-54

摘要:在新闻评论著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推出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