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北京奥运会传播专辑
北京奥运新闻报道的“主场意识”解析4-8

摘要:北京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是它与中国人眼中以往的历届奥运会最大区别——就正规的表述而言。北京奥运会的主办者是国际奥委会,北京只是承办地,是国际奥委会“借北京一方宝地”举办一项例行赛事;不过。按人们通常的理解,这届奥运会北京、中国就是“主场”,参加奥运会的两大“阵营”都将直接受益,我国运动员得以在家门口比赛。

鸟巢一长叹 传媒当深思——从刘翔伤退看体育报道的专业性与宣传性9-13

摘要:刘翔伤退北京奥运,鸟巢一声叹。愕然、震惊、伤感…… 中国社会因此产生的巨大反应,说明刘翔决不仅仅是一名体育明星,自雅典奥运会以来,刘翔已经成为—个符号.承载了太多诸如国家荣誉、中国未来的意识形态内容。“所谓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迅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大众媒介通过自身的传播在符号意义的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2008奥运开幕式“全媒体”受众创历史最高13-13

摘要: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出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开幕式收视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记录。

网民数、国家域名数均居世界第一 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13-13

摘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人,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尽管如此,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新闻记者杂志北京奥运会传播专辑
周报的奥运新闻策划:贵在扬长避短——以《申江服务导报》为分析个案17-20

摘要:2008年8月,“奥运年奥运月”,中国人民过得兴奋且紧张,媒体更是如此。 北京奥运会报道就如同媒体圈内的一次“华山论剑”,胜了这一战就能陡增“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败下这一阵多半会落得输财(广告)又输人(读者)的结局。如此重压之下,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均各出奇招,而奥运新闻报道的策划无疑是内功之一。

收视率 满意度 自豪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上海抽样调查及评价21-25

摘要: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民族盛事,举世瞩目。据《环球时报》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其收视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在美国,创造了非美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纪录;在日本的收视率远远超过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在西欧国家,收视率也高得超出预想。

北京奥运会:公众想从传媒上获知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一份调查报告26-31

摘要:一、概述 奥运会是世界范围最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传媒密集报道的对象,因而被有的学者称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传媒构建的现实”。对于中国大陆而言,自2008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起,传媒持续展开了相关报道,覆盖了运动员的准备参赛情况、奥运知识、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与销售、奥运场馆的设计与建设、志愿者和礼仪人员的选拔、培训、奥运门票的销售情况、奥运安全保卫工作的准备情况、奥运开幕式的筹备情况、奥运圣火的采集仪式和传递过程等诸多话题。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奥运传媒大赛场: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32-34

摘要: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瞩目的一件大事。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全国从上到下都逐步加温,把奥运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国家与北京市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奥运场馆建设.为这一国际体育盛会提供了高标准的硬件环境。在信息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以及体育,重大事件或活动除了本身对于人类与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一不小心 弄巧成拙——对一封美国读者来信不同编辑方法引出的话题35-37

摘要:北京奥运会前夕.一位来华的美国读者(Dan Prudhomme)先后致函《上海日报》和国内另一家英文日报,感谢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热心帮他治疗脚伤。《上海日报》全文发表了他的来信,不仅全部再现了他的脚从摔伤到治疗的细节.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他地道的美国英语。而另一家英文报纸却对这封来信作了大量删节,不仅删去了有关细节.更用中国式的英语取代了原信中一些地道的美国英语。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CCTV联姻MG开发体育产业37-37

摘要:7月31日,由CCTV惟一的体育赛事运营机构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与IMG(国际管理集团)联合组建的央视IMG体育赛事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成立。该公司的成立表现出CCTV在体育产业方面进军国际市场的决心,也标志着CCTV和IMG两大体育巨擘开始强强联手,共同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政府信息是公众资源——一名新闻记者对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认知38-40

摘要:现代社会离不开信息。所谓“离不开”的信息,是指公众关心、对公众利益攸关的信息,而这类信息,相当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的手里。政府部门如何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不能做到及时、充分地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无论是对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国家的积极性。还是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都是一件份量很重的事情。而这部条例的贯彻落实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媒体是一支重要力量,媒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媒体工作者提高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罗格赞扬新华社奥运报道40-40

摘要:8月14日上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来到设在奥委会主新闻中心内的新华社奥运新闻发稿中心,了解新华社作为北京奥委会东道主通讯社和国家摄影队.对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闻报道情况。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新闻舆论监督与扩大人民民主41-45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极为重要,这毋庸置疑;媒体及其从业者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往往面临重重困难,这同样毋庸置疑。改变新闻舆论监督难的境况,须多管齐下,尤为重要的是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在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扩大人民民主;而从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来说,则需将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轰动到式微的深度“天问”——对新闻媒体纪实文体写作的回望与思索46-49

摘要:2007年的“天问” 对于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南方某刊物作为2007年的业务课题,在版面上做了一次追根寻源式的公开探讨。讨论主持者使用了“天问”这个璀璨的字眼:读者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兴趣,每天花上一两个小时,来阅读这些与他们自己并无实际或直接瓜葛的长达6000字的故事?主持人再以各地媒体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队伍构成为例予以肯定:

报纸网络版品牌的整合传播模式50-53

摘要:随着传统市场内品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品牌开始将竞争重点逐渐偏向网络。这使得报纸等传统媒体在考虑网络品牌的传播战略时.不得不关注如何打造品牌网络形象的新策略,以实现新的品牌价值增长——基于网络而非传统媒介中的品牌。面对网络带来的诸多未知性(受众、信息、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打造报纸网络版的核心演变为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整合传播模式的研究。根据报纸的特点和网络的性质,我们提出打造报纸网络版品牌的四种整合传播模式。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传播教育
大学新闻教育: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54-57

摘要: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决定派出一支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前往重灾区绵竹。这支实践队伍的任务之一,是担任志愿者,在急需教师的灾区帐篷小学承担教学工作;另一任务,则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报道灾区的重建工作,观察震后社会的生长和运行过程。目前,部分报道已经完成,除现场特写《震灾两月,绵竹平静中重生》已发表于《扬子晚报》、新浪网外,其他报道将按照计划在凤凰周刊等媒体陆续发表。

新闻记者杂志采编谈艺
报纸专副刊的话题选择——以《新华文摘)2006年~2007年的选摘为例58-60

摘要:专副刊是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广播和网络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受众新闻,使得报纸在独家新闻方面取胜的机会越来越小,因此各报新闻版面同质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新闻“海量化”和“第一时间化”的强大挑战面前,报纸如何走独特的新闻报道之路,开辟自身的发展空间?

开拓高瞻远瞩的时政新闻——谈《南方都市报》的高端时政报道61-63

摘要: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