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深入研究 积极创新 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3-6

摘要:最近.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市新闻学会举行了获奖新闻论文和新闻作品研讨会。会上有一种很浓厚的探讨新闻业务的氛围,这种氛围很难得,很可贵。这些年。上海的新闻事业一方面发展迅速,管理有序;另一方面。也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受众的阅读与观赏方式、阅读与观赏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在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如何进一步研究新闻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问题显得相当重要,十分迫切。全市新闻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富有成果的探索,市记协、市新闻学会和各新闻单位作了有力的推动。对此,我们要充分肯定。但形势的变化告诉我们,新闻工作进一步研究创新的空间依然很大。

2006:中国新闻业回望(下)7-12

摘要:《全国报纸出版“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央视体育中心频道制改革;广东电视改变“外强我弱”;广播发展新契机;两大类报刊明确改革方针;广电总局颁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

补正12-12

新闻记者杂志新视野
分享平台:新媒体的核心运作模式——新媒体变革取向漫谈之一13-15

摘要:以历史的眼光看,所谓趋势性变化,往往是由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延续喻示的,或者说,往往表现为某个事件引发的链式反应。只是这些事件往往并不只是重大事件,或者,重大事件发生后,人们会发现,其实,在以往的许多个小事件中,已经能看到这个重大事件、乃至趋势性变化的影子。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视窗·声音15-15

摘要:报纸的光明前途;大报小报严格分流。是判断新闻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新闻记者杂志新视野
报业转型,借力数字化战略16-17

摘要:借力数字化战略实现报纸转型的我们,是一批热爱报纸、视报纸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由衷地希望报纸影响力不断扩展的人们。并且,我们坚持认为,遭遇读者群萎缩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双重压力威胁的报纸,事实上正面临一个改变和发展自己的重要机会。我们看到,由于数字技术和无线宽频提供的转变可能性.丰富和转变报纸形态的浪潮已在西方掀起。

报业蓝海洋——论传统媒体响应新媒体挑战18-19

摘要:报业是一个竞争极其剧烈的市场,全世界如是,香港更是一个典型。这个弹丸地,每天出版的收费中英文日报共有13份,另有3份免费报章,一个不足7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出版16份报章,竞争之烈,不言而喻。这里想借用香港报业市场的例子,探讨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挑战的问题。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2006年十大假新闻20-27

摘要:冬日的上海,阳光和煦,而我们心中,却尚有寒意。翻检着一年来收集的形形色色的假新闻。颇有不寒而栗之感。屈指算来,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活动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这六年来,虽然我们曾被误解,虽然我们曾蒙受委屈。虽然我们也曾想偃旗息鼓,但是,眼看假新闻依然猖獗.仍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媒体上。作为有良知的新闻人,羞愤汗颜、痛心疾首的同时.更坚定了新闻打假的信念。我们当然知道,假新闻始终与传媒如影随形,但是。这决不能成为我们容忍、姑息它的理由。

医改关键问题的报道误区28-30

摘要:2005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专家递交的一份认为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一出.立刻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医疗改革的讨论。关于医改问题的探讨和呼吁成为媒体报道聚焦的中心。但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媒体的报道缺乏全局观念和辩证眼光,导致报道简单化和片面性,从而影响了社会对医改的期望和认识。

新闻记者杂志众议苑
“情景再现”有悖新闻真实性原则30-30

摘要:画面和声音是电视的独特语言,然而,我们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很多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常常不能及时赶到事发地,而现场画面的缺失,使电视表达方式显得苍白元力。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新闻出版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趋快31-32

摘要: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出版业已经启动了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新闻出版单位开始实质性的改革.因为再不改革,新闻出版业就无法胜任自己的使命,不仅在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难以保住应有的地位与份额,更严重的是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改革解决的既是发展问题,也是生存问题,在这一点上,新闻出版业的改革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局中滞后了,但是绝对没有例外的理由。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公平发展权”与传媒的社会责任33-35

摘要:不对称信息流动与“公平发展权”的破坏 自2001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信息决定”理论以来,有关信息的不对称流动所引起的负面后果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核心理论简单说来就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即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上便出现了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整个经济结构便随之逐步恶化乃至引发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

如何为农民分发“扩音器”——略论农民平等话语权的实现途径36-38

摘要:为农民群体提供平等话语权,在我国当前环境下表现为一种政策性的惠农举措;但从更深层次上说.它是社会公平观念的理性回归——农民获得平等话语权是社会的义务,也是自身的天然民主权利。用美国学者费斯的话说:国家应该动用公共资源。使农民能享受到与其他社会群体同等的话语权.避免其在享受言论自由时出现“沉寂化”.“我们必须预期这样一种可能,即国家会使用其相当的权力来促进民主社会的核心目标——平等,甚至可能是言论自由本身。”为此,国家有责任为广大农民群体提供说话、发言的机会和平台,赋予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相等的话语权。从理论上说,这并非“该不该”的价值判断问题.而是一个“该怎么做”的实践操作问题。

“哥德堡”号中国行传播策略浅析39-41

摘要:瑞典仿古船“哥德堡”号中国之行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尤其在中国.有关“哥德堡”号的报道成为2006年七八月份媒体报道的一个焦点.如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长时间直播“哥德堡”号进入中国、各地纸质媒体也以大量篇幅连续报道“哥德堡”号的航程与活动。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商业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传播策划。当然,从更高层面来说,也是一次成功的国际传播——让瑞典,这个人口不到900万的北欧国家通过一艘船实现了国家形象的高知晓度与高美誉度。

“哥德堡”号媒介事件的操作策略小议42-43

摘要: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帆船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抵达中国,花费了近11年的时间。可以说十多年前特拉诺瓦造船厂,100多位工人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竞“锤”、“凿”出全球媒体的一次盛宴。在仿古船访问上海的活动中,负责新闻组织工作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原计划邀请50家左右的媒体。但媒体记者报名踊跃,共有80多家媒体100多人参加。加上东方卫视进行现场直播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参与采访报道的总人数达到160多人。据主办方的不完全统计,仿古船在上海期间,中外媒体刊播文章2700篇.电视报道820多分钟,网络点击达到21000次,估计媒体价值达到12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成功的“媒介事件”操作。

传媒点击43-43

摘要:美联社(AP)[2006年12月14日报道]美国人花在媒体上的时间仅次于用于呼吸的时间。据新出版的政府报告显示,由于获取信息和娱乐越来越便捷,近10年来,媒体使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预测。2007年美国人每天用在媒体上的时间将超过9个半小时。在其中某些时段内,人们同时使用两种媒体,如一边看电视一边上网,而在该报告中,这种情况被统计了两次。美国人每天看电视4个半小时,远远超过使用其他媒体所用的时间。接下来依次是听广播和上网。阅读报纸排在第四位。读报是首次被上网超越。尽管有线电视频道分流广播公司的观众。

麋鹿新闻怎成了“新闻谜录”?44-45

摘要:去年10月底,江苏省大丰市举行“第五届国际麇鹿节暨中国麇鹿走出红皮书宣告仪式”.多家媒体前往采访报道。令人郁闷的是.这些新闻相互矛盾,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交代,使人越看越糊涂。联系近年相关报道,举例如下:

“批评报道的自由”之释45-46

摘要:先要明确的是,批评报道的自由并非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有限度、受限制的自由。这种限度和限制,有些源于合理、积极的正面约束,有些则来自消极、负面的阻碍和干扰,两者共同决定了批评报道运作中的自由空间与边界。本文仅就批评报道的自由问题释说一二,至于这种自由的限度和边界,则需另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