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我的名人书简3-4

摘要:今年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创刊160周年,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60周年。喜逢“双甲子”之际,我们特邀这两个当代中国报纸名牌副刊的部分编辑撰文.诠释编辑副刊的理念,诉说“为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以此表示庆贺。

笔会的杂忆4-5

摘要:一个甲子.萦回一生。我酷似一个耕耘了大半辈子的农夫,随着岁月渐行渐远地逝去,而越发眷恋这沃土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学园,它所给我的回忆也越发强烈了。 1962年冬.我从工作了六年之久的劳动报来到文汇报的笔会,这是一张我所向往和崇拜的报纸和副刊。虽然我还是一个刚刚写了几篇作品的青年作者,看到其中常常出现的名家大作,总要看上几遍,使我的视野、我的思考,无形中升腾和扩展了许多。

要“杂”也不难6-6

摘要: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前人形容江南春天烂漫景象的名句。我记不准确了,一下子又无法查证。但“杂花生树”四个字是不错的,联想到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是不是呈现了这种景象呢?

“为人作嫁”忠于事7-8

摘要: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笔会”“夜光杯”六十载 群贤毕至贺“花甲”8-8

摘要:分别创刊于1946年5月和7月的新民晚报“夜光杯”和文汇报“笔会”.是目前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两家报纸副刊.其历时跨幅之大,经历世变之多.用柯灵先生的话来讲,是“副刊史上,罕有其匹”。10月18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北京为旗下的两个传媒品牌“笔会”、“夜光杯”举办创刊60周年大型座谈会,许多与这两个副刊相伴走过的文化人,用动情的话语、真挚的祝福,表达他们与这两个副刊的“道义之交、鱼水之情”。

新闻记者杂志传媒观察家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传媒的角色定位与任务9-10

摘要:10月18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指导全党、全国今后一个阶段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公布了。这一重要文件包含有相当多的新精神,学习、理解好这一文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尤其是直接有关建设和谐文化、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方面的论述,更应该认真领会。由于新闻传播的特殊角色,本身是一个产业,存在着如何和谐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新闻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者。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和贯彻《决定》的精神,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面向公众作好宣传工作,为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力。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教训11-14

摘要:在建党85周年之际,本刊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的《重温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见本刊2006年第7期),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85年来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传统和经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党的新闻事业史上出现的种种挫折和失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教训同经验一样珍贵,值得牢牢记取。从失误中总结教训并以此作为借鉴,也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和提高。在这里,我们发表《党的新闻事业的历史教训》,作为《重温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一文的姊妹篇,供读者参考。

对当前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思考15-17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党的“十六大”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传媒产业发展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传媒业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新闻改革,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传媒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增强。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束缚传媒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传媒业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传媒产业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传媒产业的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开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传媒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这无论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传媒的舆论宣传都是不利的。因此,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围绕清除不利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围绕清除不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和重点。

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评奖形式比较18-21

摘要: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更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文化观。作为美国新闻最高奖和中国综合性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集中体现了各自国家的传媒政策、传媒伦理和传媒文化。 普利策奖由约瑟夫·普利策设置.自1917年开始,在每年4月中旬公布.5月下旬颁奖。距今已有88年的历史。其授奖对象包括:小说、戏剧、诗歌、音乐、历史、传记、非小说类纪实文学著作以及新闻。新闻奖是普利策奖中最重要的奖项,被世界公认为美国新闻最高奖。

新闻记者杂志采编谈艺
“两会”:话题新闻大平台22-25

摘要:“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应当重视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26-28

摘要:新闻报道首先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语言学方面的分析对于任何一个新闻报道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而自索绪尔以来,语言学家的研究一步一步地告诉我们,语言在“所指”之外,还有着丰富的“能指”:而且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一次次的“复制”、“拷贝”能不断地加重语言的“能指”功能。也就是说,语言在除了说明是什么之外,还能表达什么;一个语词在运用的过程中,会被附上表达者各色各样的心理色彩或意识色彩。有些语词的“能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被逐渐固定下来,就成为特殊用词,专门指代某类“意识”。换了一个时代,社会背景虽然不同了,但使用者再用这类语词.虽然言者可能无意,听者却可能“听”出言外之义来.因为该语词的“能指”仍会把其所指代的意识明确地表述出来,这是语言隐性功能的一种体现。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视窗·事件28-28

摘要:免费地铁报又添新丁;安徽记者评高级职称要过正面报道关.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遵循国际公认的报道庭审的新闻职业规范29-30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9月12日对记者谈到,“媒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审判结果,发表评论或结论性意见”。此事在新闻界引起了波澜,发表了一些批评性评论。不同意见能够得以发表,这令人欣慰,因为言论自由得到尊重。当然,我再提出反对意见,同样体现了言论自由。读了这些评论,我感到惊讶,因为传媒对于报道庭审的新闻职业规范显然很陌生,同时,对于他们由于无知者无畏而产生的“理直气壮”,也感到悲哀。这里通过对北京两家报纸的评论,谈一下这方面国际公认的报道规则。

新闻纠假浅析——从《卢浮宫否认收藏“八骏图”》说起31-34

摘要:近几年来,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尽管不断打假,但假新闻数量还是连年递增。一些主流媒体为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不断推出纠假新闻。但是,对于一些学术性的并冠以民族情结的假新闻.就不是很容易被人识破。2005年度,一条《国画(八骏图)开启卢浮宫大门》的假新闻显然是“漏网之鱼”,它通过一家权威的通讯社向国内发稿,一些主流媒体和都市类媒体都作了报道,有些还进行跟踪报道,进一步将青年画家李景革描绘成第一个将中国画打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民族英雄”,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远甚于一般的社会新闻造假。

美国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34-34

摘要:美国Mediasurvey&司首席执行官山姆·维默(SamWhitmore)介绍了美国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他说,现在有两个东西改变了整个媒体环境:第一个是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这意味着消费者或者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或者消费信息,而是他们自己进行信息的筛选;第二个是年轻人听、看.但是很少读。2005年美国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了12%,商务杂.6-的发行量则下降了20%左右。印刷媒体广告下降的同时,并没有能够从网络广告中弥补这些损失;传统的广告.比如汽车或者商场的广告.包括分类广告受影响尤其严重。每天上午10点钟,纽约时报的主编们开会.看他们在网页上被读得最多的文章是哪些。IBM今年取消了一个给《商业周刊》的9507)-美元的广告订单,因为他们希望在网上做广告.而要求《商业周刊》给予很大的折扣,但是《商业周刊》出版商不同意,所以IBM就和《商业周刊》说“再见”了。这些变化.最好地反映了传统媒体的式微和新媒体的勃兴。

透过新闻报道的失真失当 看记者的人格缺失35-36

摘要: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其人格力量渗透在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或者说,记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情感意志、认识方式、个性特征等等.都会以一种潜在的心理背景、一种有形无形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制约记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观察、判断、选择,通过新闻传播过程和新闻报道文本予以具体显示。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操守,一种信仰,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更是一个人贯穿一生的自觉修炼和自我完善。它因此标志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并且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产生一种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巨大的精神影响。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历来有以人格论人、论文之高下的文化传统。当社会对一个人或一个人的文章以“人格高尚”一词予以褒扬时,往往代表着社会公众对一个人最充分也是最高级别的肯定认可。

“长大了想娶妈妈”的广告“乱伦”?37-38

摘要:最近.由著名影星蒋雯丽代言的上海家化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遭到各地网友“炮轰”。该广告片在CCTV-6热播时.因其中有“儿子长大了想娶妈妈”的设计,被指有“乱伦”之嫌。围绕该广告的争论也颇为激烈,有人认为,该广告违背了传统伦理,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了公众视听,应该停止播出;也有人认为,广告片中的孩子天真可爱.童言无忌,情况并不像所批评的那么严重;专家亦指出,网友的言论可以理解,但指其“乱伦”并无根据;厂家则回应说,“绝大多数目标消费者对该广告所表达的无忌童言和母子之爱都有正面和美好的感受…….希望更多的网友以包容、健康、阳光的心态去理解这类广告片”。并表示“尚无停播或全面调整美加净修护系列产品广告的计划”:不过,后来CCTV-6事实上还是停播了美加净这个版本的广告.厂方对停播表示理解.觉得媒体还是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如此“现场报道”得当吗?39-39

摘要:今年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某日临近傍晚时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看相关的新闻。这时,一个画面紧紧抓住我的眼球,至今仍记忆犹新:在狂风暴雨中,一个年轻小伙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因为是刚刚打开电视,笔者起初还以为是某一个不幸的人在回家的途中遇上了这场灾难,正在无助地呼救。最后还是呼喊者手中紧握的话筒提醒了人们:他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一些看过这条新闻的人对此大都表示反感。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