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0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重温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写在建党85周年之际3-7

摘要:中国共产党诞生已经85年了,党的新闻事业也伴随党走过了8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始终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一部分,运用自己特有的手段和优势,为实现党的斗争目标和革命理想服务,为工人阶级和广大民众服务,为无产阶级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新闻记者杂志学术动态
报纸:创新的新纪元——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暨第13届世界编辑论坛侧记8-10

摘要: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报纸,在21世纪的今天遇到了太多的挑战,它是否已经成为走向末路的恐龙?2006年6月4日,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暨第13届世界编辑论坛,是否能为此找到一个答案?

新闻记者杂志世界杯报道专题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11-13

摘要: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补正13-13

世界杯赛报道的“名”与“实”——“特派记者”现象简析14-16

摘要: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无疑是2006年最重要的体育赛事,因此成为全球媒体和受众一个特别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足球此次无缘世界杯,国内各媒体依然纷纷派遣记者赴前方采访。此举是为了避免各种媒体上赛事信息的高度同质化,获取与众不同的报道内容,而受众关心的也是那些特派记者能带来多少独特的信息。因此,国内媒体如何确保世界杯采访的“实至名归”——即“特派记者”之名与“独特报道”之实就显得非常关键。遗憾的是,从本届世界杯开赛以来的报道来看,“名”与“实”背离的现象表现得颇为明显。

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传播新特征17-19

摘要:4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烽火又起,64场精彩赛事带给全世界球迷们64次狂欢盛宴。足球这项仅有着一个半世纪历史的运动发展到今天俨然成为全世界最具号召力的运动。我们无法想象缺失了电视传播的世界杯还会如今天般受关切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电视的影响力才带来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全球性热潮。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王菲生子”,“狗仔之春”?——对“狗仔新闻”的思考札记20-21

摘要:对于国内媒体这次围绕王菲生子所表演的狂欢,一家著名刊物直接以“狗仔之春”来命名,于是一个疑问也随之浮出水面,那就是国内的狗仔队是不是真的已成气候?这一次关于王菲生子的炒作是不是他们的高调登场?仔细思考,答案也不是那么简单。

新闻工作者的异类——世界各地的“狗仔队”22-24

摘要:“狗仔队”诞生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意大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短短50年间,真可谓“遍地开花”,在市场经济、娱乐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活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最初的新闻记者从事偷拍名人的工作,到如今的社会各色人等纷纷加入“狗仔队”行业,“狗仔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报道事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有意无意的“拉拉队心态”25-26

摘要:请先看近日成都某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的节选:“小红帽”劝导交通耶!林志颖得嘛,昨日下午,他(指台湾艺人林志颖)在本报接听歌迷热线后乘车经过磨子桥路口,见有交通安全的活动正在进行,身为台北市交通大使的他当即产生了参与这项活动的想法。他的出现,让现场交警以及众多媒体记者一阵兴奋。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香港浸会大学媒介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煜说“八卦新闻”26-26

摘要:给“八卦”定价的是市场的潜规则,明星本身地位、丑闻隐私的烈度、媒体可以出得起的价等,定价是直觉加市场判断,比方这个事很难被人模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丑闻价值就很高。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记者隐匿身份采访的伦理辩难——从《华夏时报》案例说起27-29

摘要:北京大学一位大四女生在五一游玩中不幸遇难,《华夏时报》一名年轻女记者假装是遇难者以前的同学,进入遇难者宿舍采访,直至走前也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第二天,报纸上的报道令几位室友同学感到受了“欺骗”,于是将这件事公布在北大的BBS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多数意见认为,《华夏时报》记者隐匿身份的采访行为缺乏职业道德;但也有意见认为,这恰恰是记者职业素质的表现,“表明她动了脑子”。那么,记者该不该动这样的脑子呢?

新闻记者杂志Media视窗
视窗·声音29-29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批评
英国报纸的历史怎么只有100年?30-30

摘要:报纸监督别人通常理直气壮,但是也需要自己监督自己。特别是关于自己行业的历史,出了错误,更应该反省。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26日A2版“图说天下”,报道了国外同行的一条新闻——5月24日大英图书馆举办百年报纸展览,并配发图片《看报的女子笑了》,其说明写道:这是“大英图书馆举办的庆祝英国报纸出现一百年的‘首页’展览”。同一天的《新京报》A30版也发表了这次展览的照片.文字说明强调这是“纪念英国报业诞辰100周年”的展览。北青报还谈到大英图书馆装报纸的书架总长48公里。

新闻记者杂志争鸣空间
媒体可否曝光乱穿马路者刘女士的肖像?31-32

摘要:今年4月,上海一女硕士因违章过马路、且妨碍交警执行公务而受罚一事,被曝光报道。许多人都认为此事曝光对大家是个教育,但这样的报道处理方式也有人持保留意见。现所选刊的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媒体与执法部门联动中的问题33-33

摘要:今年4月22日,上海一名女硕士因闯红灯而被交警处以拘留10天的处罚,整个经过被当场的记者全程记录下来。报道后,此事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在收看这则新闻时,我发现,媒体在执法活动现场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新闻记者杂志新媒体瞭望
跨新媒体:报业改革的重大挑战34-34

摘要:2006年2月22日,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财经媒体巨头道琼斯公司宣布重组公司业务。此次重组的重点是合并《华尔街日报》的纸质版和网络版,将两者一并纳入消费者出版部门,以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在网络时代保持并争取更多的客户。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赞尼诺宣布:“在读者眼中,我们将不再只是一份报纸,他们也能在网络、电视、收音机里发现我们的身影。”

手机报时代争锋——报业竞争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35-37

摘要:何谓“手机报”?简言之,就是把报纸搬上彩信手机。具体点说,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手机,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中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若干问题探析38-40

摘要:所谓手机电视,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网络,以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上观看电视的服务。这一新的传播方式,既具备传统传播方式的优势,如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同时又融合了新兴媒体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更为重要的是.手机电视对现有的媒介产业格局提出了挑战,它催生出的系列产业,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基于地理和市场渠道的行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