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记者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Review

  • 31-1171/G2 国内刊号
  • 1006-3277 国际刊号
  • 1.3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记者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记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一月报评、企业家与记者、记者生涯、新闻人物、外国记者在中国、海外新闻、报刊掠影、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记者 200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记者杂志本刊特稿
讲究辩证法 推进“三贴近”——谈正确处理好当前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十个关系3-5

摘要:同志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新闻记者杂志环球传媒点击
环球传媒点击5-5

新闻记者杂志“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专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多级命题及其理论体系6-7

摘要:新闻界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内通行的新闻学理论著作和有关论文作了阐述。这些著述皆成一家之言,但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体系,似未能尽其义。个别论述还有似从前的“语录新闻学”,见首不见尾。毫无疑问,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完整地准确地了解和理解其理论体系,并以之为出发点和归宿。

党报与群众须臾不可分8-9

摘要:新闻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加强党报与群众的联系,是贯彻“三个代表”、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只要党报密切联系了群众,深刻反映了,当地实际,做到了地方化、群众化,就自然会赢得读者的青睐,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党报的“亲和力”从何而来?10-10

摘要: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不需要一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记者,也不需要一张对他们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而需要能集中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作为党的机关报,理应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这就必须坚持“三贴近”,不断强化报纸的“亲和力”。

新闻记者杂志媒介素养研究
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11-13

摘要: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14-15

摘要:20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16-19

摘要: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

欧美媒介素养教育值得借鉴19-19

摘要: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日本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课程。从欧美国家的实践来看,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新闻记者杂志新闻调查档案
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调查报告20-22

摘要: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批评的焦点,也是业界、学界关注的重点。为此,《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月至9月间,就此问题展开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所选取的对象总体为全国有影响的媒体,同时考虑到地域分布,也选择了数家地方性媒体,其中既有综合性日报(还有数家行业/专业性日报)、也有电视台、电台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人员.调查的媒体对象在55家以上(这55家媒体的名称本应列出,但由于问卷中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应被调查对象的要

新闻记者杂志探索经纬
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性思考23-26

摘要: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分析现代大众媒介的一个核心概念,近几年在我国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所见颇多,并逐渐被一些传播学者所引用。但从目前的情况观之,对这一术语的分析介绍还是显得不够,以至于误读误用在所不少。由此,本文试图先简略勾勒其基本内容,然后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看法。

试论手机媒体的负面影响及控制27-30

摘要:“手机”本是移动通讯工具,但现在越来越具备大众媒介的特点,并迅速朝个人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方向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播格局,塑造着人们传播信息的习惯。它促进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带给人们从来没有过的传递信息的便捷和自由。然而由于它的新生和不规范,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易造成信息传播的污染,导致传播生态环境的恶化。

党报体育报道的思考与对策31-33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生态由单一走向多元,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来自电视、网络和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的竞争,使党报面临巨大挑战,危机四伏。党报的体育报道也遭遇多种尴尬。

试论传媒业的个人色彩与魅力34-36

摘要:近来,在传媒业和传媒教育界中,以各种方式介绍和评述当代国外媒体的努力正在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那些雄踞全球媒体新格局之顶峰的媒体,成为倍受关注的对象。可以预言,这一道风景线的序幕只是刚刚拉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市场、读者、业界、学界、教育界的共同需求,将会促使这一领域开放出更多形态各异的花朵。

“现实主义”与文艺副刊37-38

摘要:1897年11月24日,是中国报纸副刊的生日。这一天,《字林沪报》创办了附张《消闲报》。办刊的意义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既歇息,则闲矣,则当有消闲之法矣。一篇入目,笑慨开,虽非调摄精力之方,要亦可为遣闷排愁之助也”(《释消闲报命名之义》)。后来,娱乐消遣就成了各报创办副刊的宗旨。

坚持新闻性 强化地方性——地方报纸副刊如何办出特色39-40

摘要:有论者将报纸副刊的基本特性归纳为文艺性、知识性、新闻性、综合性等等,在副刊的这些特性中,新闻性应该是主导的、“第一性”的。而且,这种新闻性表现在地方报副刊中,往往与地方性又是一致的、辩证统一的。

新闻记者杂志众议苑
典型为何面临困顿26-26

摘要:一些媒体在报道正面典型时,习惯于拔高人物。其弊端不仅影响到报道的真实性,而且使被报道者承受了很多难以言说的心理压力。《南方周末》在3月11日的一篇文章中,披露了一位南京长江大桥上的自杀救助者陈思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顿。陈思就是这种典型报道的受害者之一。

即时短信调查能准确反映公众观点吗?33-33

摘要:如今,一些电视媒体往往在新闻节目中提出一个有争议的新闻话题,并预置赞同、反对、无所谓等若干选项,让观众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然后发手机短信反馈给新闻节目。媒体按赞同各选项的短信条数,制成比例图即时显示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