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51-1046/G2 国内刊号
  • 1007-2438 国际刊号
  • 1.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新闻界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全球大师访谈
劳拉·穆尔维:流媒体技术使文化民主成为可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当代面向4-9

摘要: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先锋电影导演劳拉·穆尔维的学术思想进行剖析和评述。在对其两部代表作品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描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在过去40年经历的结构性变化。本文认为劳拉·穆尔维对精神分析话语体系的准确使用、对流媒体技术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身作为迷影者的身份的批判性反思,共同构成了她成熟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体系,这对于中国的媒介、传播及文化研究学者有显著的启发意义。

新闻界杂志新闻业前沿
“如何来用”到“用来如何”:中央厨房的“载体化”实践改造面向10-17

摘要:在中央硕层设计推动下,以2017年为界,中央厨房从一种并不成功的“全媒体”历史实践样本,变身为当前引领传统媒体融合战略的“标配”和“龙头工程”。在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中央媒体示范下,中央厨房建设在中央、省级、地市级三个层面广泛铺开。2017年之前的中央厨房被视为固定的采编流程,停留在“如何来用”的层面,其实践困境与理论争议也源于此。以2017年之后的中央厨房,则更多地被各媒体赋予了媒体融合“改革载体”的全新角色,以“用来如何”的视角,即基于或借助中央厨房的建设来开展融合与改革,包括面向内部的生产机制重构、数据中心建设、创新产品孵化、薪酬人事机制改革,以及面向外部的技术服务、党政宣传与政府社区服务的平台拓展。正是这些做法,将中央厨房的“龙头”功能进行了“载体化”的实践改造,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造”的合力,推动我国媒体融合向更深层、更务实的层面发展。

新闻界杂志新闻学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挑战、坚守与重构18-29

摘要:新闻工作的自主性和权威正面临日趋严重的威胁,记者职业的合法性受到了博客、UGC(用户生产内容)等各种形式的挑战,何为好的新闻业?新闻从业者的典范价值何所依?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必然产生理论创新的冲动。在大众传播时代产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无论是何种媒体体制,只要是被称之为新闻业的,都得有相近的职业规范意识;技术的变化同样不会改变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逻辑;但技术与业态的变化,对理论的重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秉公去私:“公”与早期国人报刊伦理观念的建构30-39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新闻界杂志传播学
民族国家内部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困境?出路?40-46

摘要:在既往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有意无意地把目光放在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层面上,较少放到一个民族国家内部来进行讨论。这样的研究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的症结又在哪里?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于“火星入侵地球”广播剧恐慌效果的反迷思研究47-58

摘要:1938年CBS奥逊·威尔斯的广播节目“火星入侵地球”在之后70多年里一直被公认为传播学强效果经典案例,但在最近几年里关于节目恐慌是否真实存在引起学界尤其是社会学家的质疑。本文分析认为,足以支撑传播强效果的全国性恐慌事实在当时并不存在,不过是媒体报道与学界研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可以被看做是不同力量基于各自利益考虑不约而同合谋的迷思,它折射出了20世纪30年代不同媒介竞争、广播界顺势考虑、学界地盘争夺、FCC联邦管制合法性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延续下来对于新媒体的恐惧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图景,这些图景的主体都可以视作巩固恐慌迷思的捍卫者。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新移民媒体中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形象建构——以微信公众号“A”为个案的研究59-67

摘要:不同于海外移民报刊,亦不采取帕克的移民报刊研究路径,本文主要关注一种面向国内受众、由本国移民商业中介所创办的新型移民媒体。文章具体通过对移民微信公众号“A”推送的文章进行话语分析,分别从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研究移民中介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动员人们移民。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上该移民媒体将读者的个人身份构建为“世界公民”,而非“国家公民”或是“民族成员”;社会层面上存在诸多问题,加重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国家层面上向读者描绘了一个社会不稳定、制度不健全的我国形象,与之相反,他国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乌托邦”。从中可以发现,移民媒体在动员过程中,将对中国公民的身份意识建构、国家形象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亟需引起重视和研究。

方法移植与理念流失:“密苏里帮”的新闻教育活动考察68-77

摘要:我国新闻史学界有一种共识,中国的新闻教育是从美国横向移植过来的。这其中,“密苏里帮”之中国成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他们是美国新闻教育移植到我国的实际操盘手。本文通过考察汪英宾、黄宪昭、梁士纯和马星野的教学实践和新闻实践,发现这种移植是有限的,他们只是将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具体的、也是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但美国式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并未随着“密苏里模式”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

新闻界杂志法与伦理
论我国比较广告的法律规制——以立法衔接与补足为视角78-83

摘要:我国修订后的《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对比较广告之概念、合法性标准及适用范围等核心问题作出直接规定,使得实践中只能以分散的立法条文作为对比较广告行为进行规制的依据。而分散式立法所存在的不衔接及缺失之处,使得对比较广告的规制在效果上大打折扣。比较广告利弊同存且显著的特性,无疑会给相应的立法活动增加困难,态度不一的域外立法例或多或少也会影响我国相关立法。随着比较广告运用的愈加频繁,模棱两可的立法态度应当被打破,立法的不衔接之处应当被缝合,《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商标法》须各司其职,立法缺失部分亦应当被补足。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全球化转型:国际传播与能力建设再思考84-92

摘要:国际传播概念的话语演变与选择,是一个社会知识生产的过程,与全球化转型进程紧密关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因此必须在正确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抉择。当前以反全球化运动为特征的全球化转型,有利于中国再次理性审视国际传播概念内涵,并在国际传播场域重构的斗争中,确立新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策略。

新闻界杂志学术动态
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评《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93-94

摘要:一提到“南京大屠杀”,相信很多国人会把它定性为一段不能忘却的“国耻”:它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更是激励国人振兴中华的历史教训。人们谴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强调30万同胞遇难的史实确凿无疑。然而这场发生在80年前的金陵城惨案是如何从个体记忆上升到国家乃至世界记忆的,又是如何融入“国耻”的主导叙事?围绕该历史事件的创伤叙事是由谁书写,又是如何书写的?

跨国传播与泛喜马拉雅地区的社会发展——第一届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学术论坛综述95-100

摘要: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承办,《新闻界》杂志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第一届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学术论坛”暨电子科技大学“泛喜马拉雅地区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于2018年6月8日至6月9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