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51-1046/G2 国内刊号
  • 1007-2438 国际刊号
  • 1.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新闻界 201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全球大师访谈
托德·吉特林:学术与政治从来不是割裂的——新左派运动的学术镜像4-9

摘要: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知名新闻与传播学者、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托德·吉特林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考察和剖析。本文认为吉特林的学术观和媒介观建基于其关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价值体系之上。结合一手深访资料,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观点的内涵及其之于当代新闻与传播研究的意义。

新闻界杂志新闻业前沿
“版权之争”还是“端口之争”:一种思考新旧媒体之争的新视角10-16

摘要:传统媒体对“今日头条”的讨伐,聚焦在“今日头条”通过深度链接将媒体的内容聚合到头条平台上分发侵犯了内容版权。然而这次讨伐没有采取司法诉讼的方式,而是先利用自身的媒体平台和自媒体阵地发起舆论攻势,借助大众舆论的力量来为自己的媒体版权抗争正名。不仅如此,有些对“今日头条”口诛笔伐的媒体,同时暗地里正纷纷与“今日头条”开展合作。这一切均源于“今日头条”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统治力的传播端口。今天,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端口之争的时代,新媒体在这方面各显神通,传统媒体已经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重新控制用户端口。传统媒体如果还像现在这样纠缠新闻版权这样次要的问题而不思变革,它们就会真正成为自娱自乐的文化孤岛。

“端口”争夺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以“荔枝新闻”为个案17-25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勃兴引发了激烈的新闻端口之争,被迫卷入的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实践面临巨大变革。然而,由于始终无法克服旧有传统中商业取向与宣传取向之间最根本的矛盾,地方传统媒体的价值取向与报道旨趣与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并不契合。其媒介融合转型只能停留在建成“新闻端口”,而无法形成挑战商业新闻端口的竞争力。在既需要变革又不能彻底变革的情况下,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可能使传统媒体内在的市场/制度二元区隔及其各自内在逻辑的差异被进一步强化,加深了它作为“文化孤岛”的命运。

新闻界杂志新闻学研究
多元化资讯环境中“抗争范式”的演变——基于2002年至2017年澳门抗争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26-36

摘要:美国学者对于抗争传播的研究显示,主流媒体扮演着社会管控中介(agents of social control)的角色,以维持现状(status quo)。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特定的报道框架以边缘化本国的抗争事件,这一现象被特征化为“抗争范式”(protest paradigm)。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以及抗争诉求的多样化,抗争事件的媒体表征越来越具复杂性。新闻报道的“抗争范式”及抗争事件本身都被作为变量加以实证化测量,媒体生存的宏观环境影响也被涉及。为检验在异质化的媒体环境中“抗争范式”的适用性,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香港和澳门的报纸对2002年到2017年11起澳门抗争事件的报道,来检测多重因素如何共同影响和架构有关抗争的报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澳门地区,相比于中立性以及激进性的媒体,保守性媒体会更多地采用“抗争范式”来边缘化抗争者。当诉求者们采用较为极端化的抗争策略时,新闻内容会趋向负面。而当抗争事件聚焦于澳门地区分歧较大的议题时,媒体报道中“抗争范式”的特征却并不显著。随着年份的推移,抗争报道中的负面成分变得越来越少。抗争事件的新闻报道受制于社会现状、媒体与抗争事件三者的交互关系,结合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三元动态互动的理论模型,以更好地解读媒体对抗争事件的架构过程。

新闻界杂志传播学研究
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的激励作用:一个心理契约的视角37-43

摘要:组织传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功能是激励研究中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为视角,以L集团的标志性组织活动Y董激励性讲话和人才选拔比赛为个案,考察并分析了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的激励机制与功能。研究发现,人际传播型组织传播直接作用于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和员工间关系,其营造和维系的组织内人际关系会对员工的人际型契约和发展型契约产生调节作用。企业通过履行契约促使员工产生积极回应,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中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公共事件传播行为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分析44-5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网民传播政治或社会公共事件等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次研究基于全国103所高校3036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传播行为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卷入状态:性别、城市等级、学校类型、民族和政治面貌可以影响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媒介信任和媒介素养也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除此之外,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公共事件的传播行为还受到政治信任、政府满意度和政治效能感的影响。

新闻界杂志传播政治经济学
重构数字时代的传播政治经济学51-61

摘要:在传播研究中,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传播政治经济学(PEC)的路径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专利。本文追溯了传播政治经济学(PEC)的“史前史”,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介入之前,欧洲和北美学者所塑造的更古老的、跨大西洋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就已经开始关注传播问题了。本文进一步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制度主义与文化产业学派(Cultural Industries schools)(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法国学者重新阐释为复数意义的“文化产业”--译者注)中还存在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构想和重建我们今天所说的PEC传统。这些思想资源启示我们,媒体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结构,研究者需要聚焦媒体的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的差异与变化,如当直接付费媒体开始超越广告支持的媒体时,受众商品理论就需要被修正了。此外,鉴于监管机构的增长和各国政府对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国家”也需要被重新纳入分析的视野。因此,本文认为,传播政治经济学需要做出改变,将其概念性工具建立在与时代相协调的经验基础之上。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普遍性还是历史性:理解数字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62-71

摘要:新闻研究者和从业者关于新闻业危机的讨论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话语框架:“普遍性框架”和“历史性框架”。前者诉诸新闻专业主义的普适价值,将美国19"~-纪以来的商业新闻视作新闻业的最高形式和普适范式;后者则要求将新闻专业主义置于商业新闻业兴起的社会史语境,通过对经济一历史权力的分析明确这一实践范式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一方面,普遍性话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代表着民主公共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变化着的新闻实践,迫切需要研究者超越价值呼吁,从历史和现实中为新闻业危机寻求解释与进路。本文通过对新闻业早期历史的回溯和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分析,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性和内在危机倾向,揭示新闻业危机背后更为深刻的价值危机,并尝试探讨重建新闻业公共价值的可能进路。

语境消解、隐私边界与“不联网的权利”:对朋友圈“流失的使用者”的质性研究72-79

摘要:微信社交泛化所引起的人们不发朋友圈、减少使用朋友圈的行为引起广泛关注。媒介即隐喻,媒介技术的不使用同样代表着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形塑。本文从梳理西方学者关于社交媒体不使用(non—ilse)的研究入手,改变过去创新扩散视角下以采纳者为中心的思路,通过对16位不在朋友圈信息并自愿减少朋友圈使用的“流失的使用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计算机辅助质性数据分析软件Nvivoll进行编码分析,从语境消解、隐私边界弱化、防御性印象管理、能动性与权利等方面剖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研究提出人们对于朋友圈多样化使用与不使用是技术驯化过程的现实映照.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张力使得人们通过实践、学习、与他人协商、制定新规则等方式来达到自我调整并重建平衡。因此,“不使用”的能动性这一姿态应获得尊重和理解,对技术使用的多样性应有所包容。

新闻界杂志出版与编辑
认知行为视角下的全民阅读建设——以智慧书城为突破口80-85

摘要: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和计算主义不仅是认知行为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假设,也成为当今促进全民阅读、建设智慧书城的重要科技支撑。由于认知系统在生理、过程和结构上的复杂性,人们对阅读特别是数字阅读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采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可以用数据分析、控制实验、眼动追踪、脑功能成像等方法开展阅读研究。文章提出认知行为视角下建设智慧书城的建议,即人工智能荐书、虚拟现实阅读、开放在线生产和知识系统建构,以期推进数字时代的全民阅读。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约旦新闻传播业86-94

摘要:约旦的新闻传播业是从无到有随着国家的独立和发展而壮大起来的,政府的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力,因此约旦的新闻传媒业具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同时政府的过度管制也造成新闻业的裹足不前。独立前的约旦在奥斯曼帝国版图内属于边缘地带,当埃及、伊拉克和沙姆地区(大叙利亚)纷纷建立起成熟的现代报业时,约旦尚未出现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1921年外约旦酋长国的建立催生了该国新闻业。20世纪70年代,约旦政局趋稳,其领导人着眼于国家现代化,约旦新闻界抓住历史机遇并获得长足发展。约旦强邻环绕,周边局势长期动荡,政府奉行低调务实的发展策略,受国家政策影响,约旦新闻业长期以来在地区内保持低调风格,致力于追求有限的地区影响力。尽管国家新闻政策多变,但约旦新闻业依然锐意进取稳健发展。

新闻界杂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马克思写的时评——《霍亨索伦王朝的出版法》95-96

摘要:1849年3月12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向柏林国民议会提出新的出版法案。马克思当月22日和23日在《新莱茵报》上发表时政评论《霍亨索伦王朝的出版法》,中译文全文约6000字,没有署名,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432—440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苏联著名记者波列伏依97-98

摘要: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波列伏依(Ь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олевой)本姓卡姆波夫(Кампов),是苏联著名的随军记者、作家,获得过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斯大林奖金、国际和平奖、劳动红旗勋章、红星勋章等荣誉。

1976年10月耿飚受命接管中央新闻单位99-100

摘要:1976年lO月6日19时55分至20时30分,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坐镇指挥,汪东兴负责执行,对、、、实施隔离审查。在这一紧要的历史关头,时任中联部负责人的耿飚,受命领导接管被“”控制的中央新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