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51-1046/G2 国内刊号
  • 1007-2438 国际刊号
  • 1.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新闻界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感谢与展望1-1

摘要:长期以来,《新闻界》得到全国的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和支持,如果刊物有一点进步,那都是在这样的温暖中取得,因此我们心中总是充溢着感激之情!唯有以更好的办刊质量来回报诸位师友!

新闻界杂志年度观察
2017年中国新闻业年度发展报告4-11

摘要:本文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五个方面,以相关案例、事件和数据为基础,勾勒出2017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图景,包括:新闻从业者方面,职业化与社会化传播者“此消彼长”;新闻内容方面,正日益适应移动传播的叙事形态变化;新闻传播渠道方面,多元化、移动化和平台化成主流;受众行为变迁方面,阅读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并存;新闻传播效果方面,信息茧房和“后真相”现象凸显。针对上述特点,本文预测了2018年中国新闻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内容价值继续回归并更受重视,人工智能将深化对新闻业的影响,短视频将继续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传统媒体将面临增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更大挑战,知识付费将成为内容盈利的新渠道。

新闻界杂志全球大师访谈
迈克尔·舒德森: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历史、常识祛魅与非中心化12-17

摘要: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新闻研究者迈克尔·舒德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的考察、归纳和解析,尝试勾勒其不同研究议题背后的逻辑地图,并结合一手深访资料探讨舒德森的“新闻学的非学科化”思想的内涵及影响。本文认为舒德森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的戒慎态度,以及成熟的社会史研究视角,对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新闻界杂志新闻伦理
江歌命案何以成隔海打牛的“舆论审判”?18-27

摘要:“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国策之下最基本的法律原则之一,但是“江歌日本遇害案”(下称“江歌案”)中所表现出来跨国“舆论审判”,充分暴露了国内新老媒体和网民自媒体法律意识的欠缺。本文以“江歌案”中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表现为出发点,梳理司法案件报道应该遵循的基本专业需求,探讨这场涌出国门的“舆论审判”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以及不佳的域外反应。本文认为,“江歌案”警醒业界及学界:当下公民(包括媒体)信息素养和法律常识亟待普及和加强。

新闻界杂志新闻业前沿
黑箱: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格局嬗变28-34

摘要:与新闻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人、视觉信息处理、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本文通过梳理美、德、英、中等国对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发现技术本身和技术商业化一道,将新闻线索发掘、新闻文本写作、评论策展、标题制作、网页编辑、新闻分发渠道的诸多流程推向了“黑箱”-即新闻生产的幕后的幕后,人类现有认知水平对其真实度、可信度、透明度难以判断。又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有“科学”、“客观”光环的加持,黑箱化的过程不令改变了新闻的样态、新闻生产的格局,而且带来了“流量工厂”驱逐优质新闻、定制推送回化社会分层、技术平台反收编新闻机构等社会格局变化。

新闻界杂志媒介研究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35-41

摘要: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移动化不等于媒体客户端,它是媒体产品的一次系统性升级,包括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以及支持它们的产品思维等各方面,与移动化相关的视频化生产也需要新思维。媒体的社交化有三个层面,即社交化传播、社交化生产、社交化运营,其核心都是用户角色的升级,社交化意味着用户成为媒体的渠道、生产力和可沉淀资源。智能化驱动了内容生产的新革命,也带来了媒体生态的深层变化。对于媒体转型中出现的“中央厨房”、平台化媒体、内容付费等新实践,需要从障碍因素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新闻界杂志新闻学研究
新闻游戏:一个属性的界定42-47

摘要:新闻游戏自提出以来便存在属性争议。本文从符号叙述学视角出发,以新闻机构的新闻游戏作为研究对象,将“纪实一虚构”与“时效一非时效”作为划分维度,建构起新闻游戏属性划分的四象限图。从而将新闻游戏划分为一般性新闻、史态类新闻与严肃游戏三种,指出新闻游戏应按照属性的不同划分为“游戏化新闻”与“新闻游戏”两类,并对当前新闻游戏发展中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冲突问题以及实用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被思想根源所遮蔽的新闻事实-渤海二号沉船事故报道的再审视48-53

摘要:本文无意否认渤海二号沉船报道在当年新闻环境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而只是想说明,当时被束缚已久的中国新闻业,刚开始从旧有框架里寻求独立和解放,在探索过程中亦难免会有稚嫩之处。以翻沉原因为例,后续的调查研究、试验计算、实物见证结果表明,与事故发生后由联合调查组认定、也是当时媒体全盘接受并广为传播出去的三条,已迥然不同。当时的各种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评论,几乎都不太关注事故原因的技术分析,而是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石油部的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以及封建遗毒等思想问题,最终以相关责任人和主管领导被判刑、撤职、记过等作结。相比于这些,新闻人其实本来有机会像几位辩护律师那样,抓住事故原因、直接责任等话题,以独立调查、信源平衡等更为职业的方式进行深挖和突破。四十年即将过去,渤海二号沉船系列报道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新闻界杂志传播学研究
“后真相”时代:话语的生成、传播与反思-基于西方政治传播的视角54-59

摘要:“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归因,对其间社交媒体的角色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了透视。本文认为,“后真相”是西方政治失灵和新闻失范的产物,而当下的西方媒体实践中的事实查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媒体秩序,后真相政治传播仍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域。

媒介形态变迁与女性受众研究范式演进的历史与逻辑-甚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视角60-66

摘要:通过把对受众的研究置于媒介形态变迁下的复杂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中,本文试图厘清近几十年来受众研究范式发展的整体脉络,考察受众研究的转向并回应女性主义的批评。本文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对女性受众研究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指出政治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必须以多因素的和更具综合性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女性受众。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变迁,如互联网的出现、媒介全球化的加快.凸显出女性主义受众研究的二难困境:是应该批判性别意识形态还是应该尊重女性的愉悦?这一切都显著地促进了女性受众研究的政治经济学转向,人们开始试图瓦解被动/主动、文本/受众的二元对立关系,努力寻求一种比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更有价值与更有发展前景的女性受众研究新范式。

新闻界杂志传播政治经济学
物联网能否走向民主:隐私、劳动和环境的视角67-73

摘要:下一代互联网(the Next Intemet)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物联网,三者将合力建成功能强大的数字工厂,服务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集中数据存储服务,进而能分析处理由所有网络传感器收集而来的海量信息,由此建立起一套全然不同于初代网络的衡量标准,将对生态环境、个人隐私、劳工等议题带来全新注解。在时刻连接又无处不在的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的网络世界中,市场和政府能实施无孔不入的监控,对个人隐私带来空前侵略;自动化与合理化过程也将为人类劳动蒙上复杂的前景;而不论是基建设施还是电力、水力供应,下一代互联网的物质性更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将采用传播政治经济学取向,重点分析以上政治议题。作者呼吁,如若不在下一代互联网初建的关键时刻进行干预,那么人类的数字未来将极易步入反乌托邦的可憎境地,彻底背叛互联网原初设计对民主的美好幻想。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作为实践的传播:一种数字媒介革命语境下的观照74-80

摘要:当前研究混淆使用“传播实践”概念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核心概念的无意识,以及对其所处学术脉络的忽视。更重要的是,数字革命正促逼着一种对传播实践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考察。面对这一亟待澄清的领域,本文通过爬梳传播学等学科经典文献,基于将传播视为实践的方法取向,对“传播实践”这一关键词展开了分析,指出其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问题,即“管理的问题”,“行动的问题”及“文化的问题”,不同层面的实践问题背后实则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想象与主体预设。数字媒介的迅猛革命亦施展出其整合的机制,身体、语言、技术、空间等作为媒介不仅相互影响,不同媒介在数字时代更被赋予新的意涵,并纷纷嵌入到一套联动的传播实践当中。本文强调,作为一种视角的“传播实践”不是并行于传统5w框架的细分领域,而是重新理解“传播”的思维方式。

从政治秩序确立到政治记忆刻写-对《人民日报》1949-2017年国庆头版图像叙事变迁的探讨81-86

摘要:图像符号所传递的某种“视觉意象”(Visual Imams)通常和特定的情感诉求、历史记忆或身份想象之间存在某种象征性联系,这就涉及图像符号的社会建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1949-2017年《人民日报》国庆头版图像叙事变迁,指出领袖图像向领袖符号转变的象征体系建构与政治秩序确立过程,以及政治仪式与图像表征中的政治记忆刻写功能,并进一步指出基于图像表征的政党媒介形象具有“技术表征”、“视觉迁移”和“影像增值”特征。

新闻界杂志出版与编辑
出版经济学的学理价值、研究维度与拓展空间-基于角川商法和长尾理论的双重视角87-93

摘要:出版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但从学术史的维度来看,角川商法和长尾理论作为出版经济问题探索的成功先例,对出版活动和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中层理论,出版经济学的重要学理价值在于:为审视经济与文化的价值关系提供独特视角,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咨询和导引,拓宽学科交叉研究的跨度。出版经济学在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新兴出版经济模式研究、心理学视角下的出版产业研究、实证方法导向的探究与验证等研究维度上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新闻界杂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恩格斯和《知识界晨报》94-95

摘要:1838年7月,青年恩格斯被父亲派到不来梅,在他的朋友、萨克森王国驻不来梅领事亨利希·洛伊波尔德(Heinrich Leupold)开办的国际商行做实习生。不来梅处于德国威悉河河口,是德国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贸易港口城市。

列宁:党报应当进行论战96-97

摘要:1912年初,同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裂两个独立的党,党的名称相同,后面加上布尔什维克或孟什维克字样。当时孟什维克党内出现一种观点,要求取消秘密斗争,完全通过杜马(议会)进行和平斗争,他们被称为取消派。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大学新闻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98-100

摘要:195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提出,要“扩大现有的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数目,逐步地充实省(市)以上的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期刊和出版机关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