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Monthly

  • 51-1046/G2 国内刊号
  • 1007-2438 国际刊号
  • 1.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界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数字新闻学·理论脉络与发展趋势、传播学研究、传播与社会、传播法与伦理、博士生新论、全球视野

新闻界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域外揽萃2-3

虚拟社会资本对消费者与品牌相关的在线行为的影响研究4-11

摘要:消费者于在线社会网络当中具有维系、获取与投资虚拟社会资本的需要,由此引发消费者消费、贡献与创作与品牌相关的内容信息的行为。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解释虚拟社会资本及消费与品牌相关的在线行为的概念,进而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技术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对访谈记录进行文本分析,建构虚拟社会资本对消费者与品牌相关的在线行为影响的机理模型。模型显示联结强度与信息安全性等外部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是维系、获取或投资虚拟社会资本的动机,消费者消费、贡献与创作与品牌相关的信息内容受到外部与内部不同因素的影响,越是高层次的行为,消费者受到的影响因素越多。

“有闻必录”的流行与现代新闻观念的萌生——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1872—1912年)12-20

摘要:“有闻必录”的新闻理念始于并兴于《申报》,当无异议。当前的新闻思想史论述中,多半将“有闻必录”视为旧中国新闻观念落后的表征并对其持批判态度,亦是事实。本文以晚清《申报》为中心,尝试重新考察评价该思想,认为它实际上反映并促进了中国现代新闻观念的萌生。具体而言,源自《申报》的“有闻必录”最初以“全面”为核心,试图在晚清中国构建新闻话语的社会地位;此后不久,随着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全面”的报道方式面临了一系列质疑,“有闻必录”转而纳入“真实”和“客观”两要素,试图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闻报道理念。不仅如此,在民国成立前后、言论环境动荡不定的背景下,“有闻必录”成为了呼吁“言论自由”的代名词,新闻自由的观念也亦随之发展。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空巢老人”的媒介话语建构与燃因分析21-25

摘要:报纸媒体对“空巢老人”话语的社会建构中隐藏着不同机构和话语主体在这一议题上的话语权力分布与话语分歧。这一话语格局既是现实社会生活在报纸媒体上的投影,也有社会需求、心理需求、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还是报纸媒体履行自身社会精英话语职责的自觉追求。这一研究为透视大众媒介话语建构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路径。

基于史料文本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26-30

摘要: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从成都《工商导报》看建国前后婚姻报道嬗变31-35

摘要:成都《工商导报》是成都地区跨越解放前后连续发行的两份报刊之一,其婚姻报道数量众多,且具有持续性、丰富性、实效性等优势,是观察建国前后婚姻报道嬗变的最佳窗口。建国前其主要刊登各类婚姻相关启事和婚姻花边新闻;建国后则主要报道新婚姻制度及具体政策、典型事例和大量婚姻方面的群众来信。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变迁路径:运营逻辑从市场到政治、功能定位从简单的新闻报道到初步具备舆论监督功能、办报模式从报人单一主体到“报人一读者”双主体。

新闻界杂志新兴媒体
网络语境下弱势群体信息表达及疏导策略36-42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弱势群体信息表达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具有耐人寻味的密切联系,本文首先介绍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缓冲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此进行研究,并梳理了疏导的模式,最后提出具体的疏导策略。这对于推动弱势群体的信息表达,构建和谐社会都将显得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媒介权力结构的微博意见领袖影响力研究43-49

摘要:本研究通过大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从群体特征、焦点话题、社交网络关系、群体结构特征四个方面考察了1886名活跃的微博意见领袖的公共参与情况,描述该群体在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力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人群特征看,微博意见领袖多为居住在大都市的专业型男性;他们在重大时政新闻、灾难事件、社会民生热点三种类型的话题上起到聚焦话题、界定事实、引导话题走向的作用;在社交网络关系方面。专业型意见领袖是网络的核心节点,其社会资本有效地转化为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此外,微博意见领袖群体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多数意见领袖聚合了少量话题热度,幂率特征显著;大v式微,中v崛起,影响力更分散、多元;意见领袖群体间的互动程度降低,个人影响力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媒介权力概念,对以意见领袖为中心节点的社交网络结构变动的特征及趋势进行阐释。文章指出,由于社会资本的转化优势,意见领袖仍将在社交媒体中发挥中心节点作用,但节点的分化整合将更频繁,意见领袖代际更迭将是常态。

海纳百川的荷兰新闻传播业50-57

摘要:地理位置和商贸精神让荷兰一度成为世界的海上殖民强国,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交流形成了独特的“荷兰式宽容”的文化传统。荷兰曾经历以宗教/党派划分“柱群”的时期,每个柱群均有自己的媒体,互相间不往来但也不对立。20世纪60年代以后柱群解体,原来的柱群媒体公共化,同时商业化媒体涌现。荷兰宪法赋予公民充分的新闻自由,目前荷兰的新闻传播业仍然呈现着自由、包容、多元的特点。

国外少数民族电视的发展模式、制播经验及妻中国价值58-66

摘要:本文系国内首次对国外少数民族电视的发展态势、管理体制和制播经验的系统梳理。我国的“少数民族电视”在国外称作“原住民电视”,经历了探索、成长、起飞、稳步发展4个阶段,形成了公共电视、国有、国有+商业、纯商业等四种发展模式。原住民运动、媒介行动主义和参与式传播理论是其勃兴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基础,其双语传播、参与式传播、娱乐教育传播、国际化传播等节目制播策略对我国少数民族电视的发展有诸多借鉴价值。

反克利盖事件67-68

摘要:反克利盖事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党报理论形成中的最早事件。海尔曼·克利盖(HermannKriege。1820—1850)是德国新闻工作者,多次因参与社会主义活动而遭到迫害。

俄共(布)八大关于党和苏维埃报刊的决议69-70

摘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19年3月18—23日在莫斯科举行,当时正处于同内战争时期。这次会议上,列宁认为,虽然“世界上所有的强国都反对苏维埃国家”,但是,由于共产党和政府所进行的巨大工作,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71-72

摘要: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西北的王皮湾村,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