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互联网使用与政府信任感关系研究——基于CGSS 2010的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CGSS2010调查数据,从互联网上网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来讨论了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政府信任感的影响。通过倾向值匹配,本文发现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互联网对他们政府信任感的减弱作用越明显。而对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群,互联网对他们的政府信任没有显著的影响。表明人们在上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信息的自我选择机制,信息在虚拟空间的流动既迅速又有较强边界性,但是这种信息的自我选择机制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身上。
4-11

媒介间性理论:理解媒介融合的另一个维度

摘要:媒介间性(intermediality)作为一个年轻的学术术语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但其与媒介融合发生联系却是一个新现象。本文通过梳理媒介间性的概念历史及其在人文社会学科各领域形成的不同研究路径,讨论其在传播学领域形成的新内涵。媒介间性理论可以作为媒介理解媒介融合的另外一个维度,它视媒介文化为融合主体,考察新旧媒介在冲突中对话、在协商中共谋的动态,以及两者合作共建主流价值体系的过程。
12-18

亲密关系:是隐藏,还是公开?——中国高校年轻情侣的媒介使用分析

摘要:媒介在浪漫传播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手机和互联网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浪漫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媒介尤其是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本文以深度访谈和网络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以欧文·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为分析工具,旨在探讨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如何理解用于与恋人沟通的媒介技术以及情侣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了传播媒介的意义。借助于深度访谈和网络问卷内容的分析,本文发现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对传播媒介的偏好和使用与他们在浪漫关系上感知到的信息控制有关。他们偏爱手机短信、QQ即时通讯工具等一对一的数字化书写,因为这种传播媒介为他们提供了斡旋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手段,并且以非介入的方式逾越了两个领域的界限,进而保护私人生活免受他人的打探。然而,这不表明所有的中国高校年轻情侣都偏爱不易被人觉察的沟通手段,或者他们不会随着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其偏好。也就是说,在中国高校年轻情侣浪漫传播的语境中,私密性不一定是公共性的对立面。当浪漫关系获得所在社会圈子的普遍认同时,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就会倾向于在公开场合简约地表达爱意,以迎合社会圈子的期待。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推动情侣对各种传播媒介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社交圈子的监视。严密监视和过度拥挤的生活环境以及与白领父母的密切关系促成了这种意识。愿意或不愿意,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在彼此交流时通常会考虑窃听者。因监视而产生的信息游戏主要用于处理角色冲突,更确切地说,用于保住面子。隐藏、简约表达、策略性表演、选择性透露或者完全沉默都是中国高校年轻情侣应对他人监视的文化工具箱的组成部分。
19-30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国家形象叙事的"他者"视域:入《超级中国》说起

摘要:国家形象构建的“他者”视域研究是媒介国家形象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今年韩国KBS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国内外引起热议,缘此,以二轴符号系统理论为参照,对该片进行“他者”视域下国家形象叙事的符号化生产研究,通过对微观层面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以及宏观层面的故事化叙事符号的考证,分析其符号系统横向的抽象组合与纵向聚合的联想性指涉意义,同时还通过相关“视野”参照,进一步追问“他者”视域生成的归因及差异性。
31-37

外国文化模因在中国国内的归化——以韶关市为例

摘要:现实世界存在三个世界,作为文化复制因子的模因主要存在于第三世界。在文化的异国传播中,若宿主不能完全复制三个世界要素就会产生文化模因的归化。文章从服饰、饮食、建筑、出行、消费、节日、消遣、语言、宗教礼仪九个领域分析外国文化模因在韶城生活中的归化效应,并从物质、心理、政府策略、心智运作四个方面探究归化的原因。从模因视角研究外国文化归化有助于厘清外国文化在本国的生存形态,把握文化传播的本质。
38-42
新闻界杂志媒介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转型中的金融资本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金融资本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经济金融化的视角切入,分析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于一个产业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指出了中国电影产业已经从初期产业资本起主导作用的经营模式过渡到金融资本起主导作用的运营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金融资本介入电影产业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后,文章提出了利用好金融资本发展电影产业的期待。
43-48

《都市快报》基于本地服务的转型之路

摘要:在当前传统媒体转型维艰的大形势下,涵盖互联网媒体、融媒体、广播、报纸和艺术品产业的都市快报社虽然纸媒也遇到了困难,但是整体依然生机勃勃,是国内极其少见的基于纸媒成功转型的案例。《都市快报》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在产业上,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两家报纸、七个网站和控股参股十一家公司的现代化多媒体传媒企业;在传播能力建设上,以都市快报为核心,融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多种终端的都市快报全媒体发展构架已经搭建完成,“一种内容、多种媒介、多种渠道、即时”的现代多元传播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那么,都市快报社的成果经验有哪些呢?
49-53
新闻界杂志新兴媒体

少数民族地区环境议题中的互联网动员情况研究——以大理地区洱海保护议题的动员效果为例

摘要:国内大部分对环境传播进行的研究研究多以中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环境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注却不多,且研究大都缺少实地调研经验和一手资料。本文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环境传播作为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了在洱海治理这一环境议题之中媒介动员的实际情况。发现该地区对洱海保护有广泛的制度性支持,但是同时却因为强有力的制度性支持降低了群体的参与度。研究同时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集体认同感欠缺。在环保动员之中,互联网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数字鸿沟的存在和社会群体类型多样的原因,互联网动员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54-61

微传播监视的政治与社会分析

摘要:微传播监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监视权力的非对称性,促进了社会监视权力的生成。正确地认识微传播监视的行动取向特征和监视困境,有利于共生政治的形成。
62-66

恩格斯论党中央对党报的领导方式

摘要:从19世纪40年代秘密的工人组织,到80-90年代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公开进入国家议会组成党团,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历了工人政党从弱小到壮大的全过程。当党处于秘密结社阶段,党的领导机关同时就是党报或党刊编辑部,党的领导人自然也是主编。
67-68

“黑榜”:列宁关于报纸职能的喻证

摘要: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苏维埃报刊工作的任务的论述从政治论战转到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18年3月至192i年初,列宁在苏俄实施共产主义劳动公社试验,经济上大力推行六项改革,即:强迫全体居民参加消费生产公社;着手全面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银行业完全集中在国家手里;对产品的全部生产和分配普遍实行计算和监督;通过组织各消费生产公社之间的竞赛达到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69-70

“喉舌”:党报性质的一种喻证

摘要:“喉舌”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概念之一,借用说话的器官来定义党报的性质和功能。中国新闻史上,最早使用“喉舌”说明报刊作用的是梁启超。他1896年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写道:“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后来他又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1905年孙中山创办《民报》时强调:“《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