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5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公民记者”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反思——以“数字劳工”理论为研究视角

摘要:本文从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引入“数字劳工”这一概念重新审视被神话的“公民记者”,提出“公民记者”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行为其实质是在互联网商业意识形态召唤之下,自觉自愿加入“新闻众包”的劳动过程,并由此成为廉价甚至是免费“贡献”自身劳动成果的“数字劳工”。
4-9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调查研究——以广西为例

摘要:少数民族曲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曲艺文化传播与传承逐渐受到以网络文化、娱乐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的消解;以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为个案,传播效果“环境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社会行为示范”三层次为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探索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有效传播是一个必须经过大众传媒长期“涵化”的过程,受众的民族成分、学历、年龄三个要素与其传播效果呈显著相关;要推动曲艺文化的传播,需要大众传媒聚合新闻资源、主动设置议程,致力于开发娱乐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传媒产业,充分开发影像资源,政府文化部门、曲艺协会则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多平台的宣传、塑造文化产业的典型。
10-17

“标出性”理论与当代新闻文化

摘要:“标出性”理论的应用延伸至文化符号学领域,能够对社会文化和艺术变革机制做出有效阐释。新闻业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出现意义范畴的对立,可以置于“标出性”理论视域中加以考察。不同类型的新闻文本分布在所谓“大报”和“小报”构成的光谱区间,分别对应于新闻业的“正项”“中项”和“异项”,并形成了不同的新闻观以及叙述惯例。当下新闻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新闻业面临“标出项翻转”的危机。
24-29

传播学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基于JCR(2014)的研究

摘要:以RSSCIJCR(2014)为统计源,对SSCI收录的76种传播学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载文量、刊物级别、刊物地域分布以及使用语言等情况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展示传播学国际期刊的特征,为我国传播学刊物进入SSCI以及我国传播学者选择国际期刊投稿提供参考。
30-33
新闻界杂志媒介研究

“电视的权力”:央视春晚仪式节目的文本读解

摘要:新闻性与艺术性,抑或强调信息传递与尊尚艺术审美之间,常常在电视创作实践中发生扭结与互渗。央视春晚的仪式节目恰是电视节目新闻性与艺术性扭结与互渗的产物,是深具仪式感的节目样态,是一台晚会情绪与情感的释放点,也是“电视的权力”在春晚中的施予与再现。通过文本细读,此类节目呈现出作为插叙短语的仪式套装、作为新闻事件的仪式再现、作为意义阐释的仪式展演等三种程式。
34-37
新闻界杂志新兴媒体

融合时代如何报道“巴黎暴恐”事件

摘要:“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1}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的判断是对突发事件新闻价值的一次注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不期而至的事件。因其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社会影响力等特点,突发事件往往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在短时间内即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38-43

本刊“博士生新论”专栏征稿启示

摘要:为扶掖学术新人,为青年学子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从2013年3月起开设“博士生新论”专栏,刊发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有关事宜如下:
43-43

“互联网+”技术经济范式下的媒介产业转型

摘要:媒介融合是近年来传媒业的热词,关于这方面的论著已经很多,但是从“互联网+”这一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角度展开并深入剖析的论文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不但在理念和技术层面,而且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媒介机构与形态的层面,深刻分析了“互联网+”给媒介产业带来的转型机会和挑战,并描述了未来媒介产业可能存在的一些新兴业态模式。
44-49

论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隐私管理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移动媒体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微信朋友圈在现阶段的中国成为了新媒体社交工具中的佼佼者,但是笔者发现,在朋友圈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新媒体社交中隐私管理的新思考。本文将以曼德拉·佩特罗尼奥提出的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为基础,探讨微信朋友圈的隐私管理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应用。
50-53

“后区前置”媒介情境下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反思

摘要: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媒介情境,打破了不同信息系统的分离状态,出现“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极大拓展了媒介的“前区”空间。伴随着信息处理、接受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一系列要素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媒介情境理论,探析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日益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构建新媒体传播伦理体系。
54-58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后发先至的芬兰新闻传播业

摘要:芬兰1917年底才获得独立,二战期间被迫割让给苏联12%的国土,其新闻传播业曾长期在压迫中曲折发展。二战后,芬兰的新闻传播业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10年被无国界记者组织(RSF)评为新闻最自由的国家。该国的新闻职业自律体系健全,也是国际同行的典范。
59-65

马克思: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摘要:将报纸看作是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不是一种单纯的信息传播与宣传工具,是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阐述报纸与工人生活关系的一个重点观点。关于这一观点的阐述散落在马克思对不同问题的论证过程,比如在分析19世纪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吉斯金关于工人劳动与消费的观点时,马克思提出:“工人每天消费的产品的一大部分以至绝大部分决不是以前的积累劳动。
66-67

苏俄的报刊革命法庭

摘要:1917年12月31日(俄历12月18日),由左派社会革命党人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政府司法人民委员部通过了建立报刊革命法庭的决议,后得到人民委员会的认可。1918年2月10日(俄历1月28日),列宁签署《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该决议最终以法令形式得以确认。
68-70

博古对党报思想形成的贡献

摘要:博古(秦邦宪)曾是党的主要领导人,1937年以后是党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兼任新华社社长。1940年11月,博古与、交谈,建议在延安创办一张日报和一个强有力的通讯社。此后他担任中央党报委员会主任,统管中央的所有新闻出版单位。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