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5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台湾传播媒体法规对有线电视产业经济结构的冲击与影响

摘要:台湾《广播电视法》对于有线电视的经营区、收费制度和频道内容上下架有着约束力,但随着三网融合和科技发展,媒体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而这也凸显台湾广播电视法规对于现在的台湾影视行业不适用。台湾的媒体管制部门“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通传会,NCC)也在2013年推出《广播电视垄断防制与多元维护法草案》,俗称反垄断法,目的是为了修改不适用的法规,并提升传播媒体产业的发展力。该草案欲改变二十多年来有线电视的收费制度、有线电视的全面数字化和经营区的放宽,冲击了有线电视的经营结构。广播电视法规的修法也将牵动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如何创造有线电视业者和民众之间的双赢,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4-8

招摇的文化赞助人:对民国上海社交名人邵洵美的另一种解读

摘要:邵洵关,长期被视为招摇的富家子、失败的民国出版家,这种评价有失公正。他一生以爱书人的热情从事出版,不惜投入全部财产以实现自己“看书而做书”的人生理想。在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出版过程中,他为上海的文学新人、小众作品及窘困的文人提供了慷慨的资助,实际发挥了赞助上海文化的作用。
9-13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从符号、符码到图像

摘要:本文在传播学的视点下尝试抛开理论研究的原本承袭,对符号、符码、图像做一次近距离的现场直视,探讨它们的独特叙述方式和本质上的关联性。在学术视野下考察其历时性的学理背景,在常识范畴内理解其共时性的媒体形态,从实用性的角度探究认知它们的技术路径,组构它们的基础样态和最小网格。简约符号表征、符码形态、图像叙述的方程式,呈现其公分母。
14-18

谁设置了媒体议程——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中的媒体报道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注意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议程设置。那么谁又设置了媒体议程呢?本文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2004年至2013年十间发生的23个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8家报纸的463篇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显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来自于政府的信息是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政府议程可以设置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态度;在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可以设置其他媒体议程的精英媒体。
19-23

画里话外:民国画报对女性裸体的表现与品评——以《北洋画报》为例

摘要:民国时期受到西方文明与艺术文化的影响,以《北洋画报》为代表的一批画报及其它文化消费品,在宣扬女性裸体审美意义的艺术旨趣之下,大量呈现中外画家、摄影师的女性裸体画作和摄影作品。然而中西杂糅、新旧并存的都市社会中,面对走入公共视线的女性裸体图像,民众的观看与品评不可避免包含隐秘的身体欲望,甚至陷入艺术与色情的纠葛,体现出复杂的文化情境。画报对女性裸体的表现,带有女性解放的意味,而画报内外的性别审视仍然在证明一个事实:依然没有摆脱男权中心的藩篱。
24-31

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学研究成果——评《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媒介批评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发生学是对历史事物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的研究。中国媒介批评起源于或者说“生成”于清末民初,集中体现在维新变法时期(1895—1898年)、辛亥革命前后、五四时期(1917—1927年)几个时段。胡丹博士的专著《清末民初知识分子与媒介批评研究》对中国媒介批评的起源做了发生学的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32-35
新闻界杂志媒介研究

中国电视剧新型交易平台的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电视剧为代表的文化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竞争的新平台。虽然我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大国,但电视剧供过于求现象严重,其主要的原因是版权交易的缺位,生产与市场完全脱节。本文在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前提下,借鉴相关理论,尝试构建“新型电视剧国际交易体系”,旨在增强我国电视剧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更好发展。
42-46
新闻界杂志新兴媒体

从记录到表达与表演——对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分析

摘要:这篇文章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人们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文章发现随着网络使用,特别是社交网络,从功能上来看,人们似乎越来越从记录偏向表达、表演。而其原因主要是线上线下造成的“时空断裂”。危险的趋向包括:一个人的极端个人化处境,个人被剥离社会;二是完全为了表演,丧失个性;三是不利于理性讨论。
47-51

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新媒体环境下扩大政府新闻的公众参与问题

摘要: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带动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公共危机事件日渐频繁。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新闻变革的背景,以大众传播学中受众分析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政府新闻需求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体环境下扩大政府新闻的公众参与进行了策略性分析。
52-56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19、20世纪之交美国华人报刊缘何蓬勃发展——从移民报刊“多元化”功能理论视角

摘要:19、20世纪之交是美国历史上颇为严重的排华期,面对华人人口及受众处于锐减的艰难生存环境,美国华人报刊发展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势。本文试从移民报刊“多元化”功能理论视角以及相关报刊的文本分析来诠释这一时期华人报刊取得发展的原因,并依此对当下海外华人报刊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62-66

恩格斯论证现代报刊起源的五因素

摘要:现代报刊是现代新闻传播的第一种载体,最早出现于欧洲,然后缓慢地推向全世界。为什么现代报刊最早出现于欧洲?学界曾经长期有所讨论,有“阶级斗争需要说”、“社会需要说”等。前者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王权联合资产阶级(平民)与割据的地方诸侯进行斗争,这很难说是哪个阶级与哪个阶级的斗争,而是同一个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
67-68

列宁致伊·巴布什金的信

摘要:列宁于1903年1月6日从伦敦写给《火星报》通讯员与代办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巴布什金的一封信,在马克思主义党报史上比较著名,论证了培训党报通讯员的工作,全文约700字。
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