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摘要: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2-6

双重边缘人:“打工妹”的身份问题再探讨——基于质化研究方法的研究路径

摘要: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的未婚“打工妹”进行身份问题的研究,在诠释其日常话语和行为实践的过程中,描摹并极力还原当前我国未婚女性新型打工者的现状及“边缘”形象,并将其纳入媒介化社会下,分析其为适应城市生活进行社会交往与社会网络维护过程中体现的主体性。以生命史的视角剖析“打工妹”在婚姻选择中体现出对自我个体命运的把握无力,凸显其在城市和乡村对立空间中成为双重边缘人的尴尬与分裂,并指出其背后的根源为制度性资源支持的缺失。
7-12
新闻界杂志理论研究

从奇观社会到媒体奇观:学术研究中的概念借用和理论转化

摘要: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理论是受到盖·德堡“奇观”概念和“奇观社会”理论影响而产生的。但在借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凯尔纳通过理论转化为他的媒体奇观理论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和更具可操作性的特点。其理论转化具体表现在理论层次上由宏观理论向中层理论转化、在理论焦点上由形式理论向实质理论转化、在研究取向上由批判研究向诠释研究转化。
24-30

成都形象:中国二线城市VS世界田园城市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两份西方主流财经报纸建构的成都形象及成都官方塑造的成都形象进行研究,发现成都从最初在国际上的默默无名,到越来越多地进入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议程,但是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对成都的关注程度并不高;西方主流财经报纸提及“成都”时,主要采取中性立场;成都官方力推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象,要获得国际主流财经媒体的认同,还需努力。
31-34

经济符号中的审美传递:广告审美机制解读

摘要:广告是一种经济领域竞争手段,但很多广告作品中的艺术符号和文化符号也承载着一定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培育着美,传递着关。广告审美和传统审美的最大区别就是审美机制中的经济属性,因此广告审美在发生路径中通常具有几个特点:内容真实是审美发生的基础,产品利益点和审美培育紧密相关,广告审美双系统性。
35-39

卢森堡与列宁关于俄国社会组织问题的论战

摘要:1904年德国社会左派领导人罗莎·卢森堡(后来是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与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问题的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一次著名的党的报刊论战。这年5月,列宁出版小册子《进一步,退两步》。该书传播很快,卢森堡看到后,立即写了《俄国社会的组织问题》一文,[1]7月1313发表于德国社会理论刊物《新时代》。发表时的按语写道:“本文谈论的是俄国的情况,但是文中所谈的组织问题对于德国社会也是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俄国的兄弟党已经获得了国际意义,而且也因为我们自己党内也忙于热烈地探讨类似的组织问题。”7月23日其俄译文发表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新《火星报》第69期。
43-45

孟什维克的第一家公开日报《开端报》

摘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903年重建后党内形成了两个派别,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在如何进行革命斗争方面存在分歧。1905年10月1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宣布俄国实行君主立宪,确保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不受侵犯。俄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分别在国内公开出版了合法的报纸《新生活报》(Новая жизнъ)和《开端报》(Начало)。
46-47

刘少奇对新华社工作的两次谈话

摘要:1956年中国完成了各方面的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党领导的新闻媒介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的矛盾突出了。新闻少,并有较多的片面性;通讯内容贫乏,不能反映国内国际生活的现实;报纸批评减少,没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新闻机构单一化、新闻报道公式化。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学习苏联塔斯社的过程中,出现了盲从依赖、机械照搬、忽视稿件质量等偏差。同时,自1955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后,中国的外交往迅速扩大,而新华社的业务活动发展迟缓,未能适应形势需要。为此于1955年12月指示新华社:“应该大发展,尽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记者,发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实际上提出了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
48-49
新闻界杂志新媒体研究

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比肩传统纸质出版的重要出版方式。而与此同时,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日益严峻,主要体现在缺乏数字版权法律规定、保护技术和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淡薄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笔者认为,我国亟需从版权保护教育、制度和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良好的数字版权保护体系。
50-53

认同差异下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机理比较

摘要:认同是社会交往主体对交往对象的一种肯定,交往主体的“复数”性决定了其认同需求的多维多向性。在此视角下,微博是以认同为基点的认同,微信则是以关系为基点的认同。进而言之,微博首先是媒体,微信则首先是社交工具;微博的媒体属性使其成为使用者的信息源,主体间的交往纽带是内容;微信的社交属性使其成为使用者维续社会关系的工具,二者在差异中按不同的机理传播着信息也互补着认同。
54-57

融合新闻的“新常态”:简洁有效——以SBS《龙的孩子》为例

摘要:澳大利亚SBS推出的融合新闻报道——《龙的孩子》[1](Dragon Children),是一个探讨在澳洲教育体制下成功华裔澳洲学生的作品。澳大利亚SBS把社会中华裔移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作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氛围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制作了这个节目,并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62-66
新闻界杂志环球视野

委内瑞拉民营新闻传播业与另类媒体的发展史

摘要:委内瑞拉的新闻业始于19世纪初的独立运动时期,在国家政治的曲折发展中逐步壮大,并具备了监督当权政府的能量。该国新闻传播业的相对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这种情形在其他国家是不多见的。这些特征赋予了委内瑞拉新闻传播业在与当权政府对立中的独有格局。近年该国另类的社区媒体崛起,给委内瑞拉新闻传播业的格局带来变数。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