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4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网络社群: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

摘要:中国网络舆情研究的一个缺陷在于忽视了社会变迁和技术变迁双重逻辑下人们结群结社方式的变化,即网络社群的出现。网络社群不仅是一个关于社会现实的实体概念,也是网络舆情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本文试图在重构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起点和分析框架。
7-10
新闻界杂志理论研究

主流媒体对“中国梦”的意义建构——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文借助新闻建构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日报》自“中国梦”被提出以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运用了多种报道策略完成了对“中国梦”的意义建构。但同时,在如何实现报道的通俗化、人情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11-15

“辫子新闻”的生产范式与传统媒体的优化路径

摘要:辫子新闻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模式,它在传统媒体、自媒体和社会性媒体三种力量博弈下发展。尽管面临新闻版权、职业道德和专业诉求、新闻环境等困境,以辫子新闻为代表的开放、多元、随时随地的低成本采编理念和操作模式代表着新闻发展的趋势。传统媒体要顺势而为,建立协同报道机制,强化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与追求,推进组织内部创新机制改革,强化本土化优势树立国际化视野。
16-19

嵌入社交网络的电视:从“内容”传播走向“关系”传播

摘要: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视角,对处于社会关系结构中的电视传播与收视行为进行初步诠释,探索社交化媒介传播的环境中,传统电视转型的关系逻辑与结构性转变,力求从关系这一隐性角度出发,解释电视传播向虚拟空间转向延伸传播的变革性启示和影响。
20-25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从而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9-32

恩格斯的新闻学论文《瑞士报刊》

摘要:1848年9月,由于德国城市科隆戒严(在那里出版的《新莱茵报》因此停刊12天),恩格斯有遭到通缉的危险而出走法国巴黎;巴黎的工人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白色恐怖蔓延,于是恩格斯从巴黎步行到瑞士首都伯尔尼,历时20天。他在瑞士境内一路观察,1849年1月11日在伯尔尼写下《瑞士报刊》一文发给《新莱茵报》,17日该报发表,全文近4000字。它本是恩格斯计划对瑞士报刊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篇文章。由于德国的政治形势暂时好转,恩格斯返回德国,没有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
33-34

俄国民粹主义共产党机关报《劳动公社旗帜报》

摘要:《劳动公社旗帜报》( Знамя ТРУДОВОЙ коммуны) 是俄国民粹主义共产党机关报,其前身为左派社会革命党于1918年7月26日至8月18日在莫斯科出版的机关报《斗争旗帜报》( Знамя борьбы )。左派社会革命党发生分裂后,《斗争旗帜报》更名为《劳动公社旗帜报》,1918年8月21日作为民粹主义共产党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同年11月,民粹主义共产党并人俄共(布),该报停刊。
35-36

《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摘要:1950年初,中共中央由刘少奇直接领导了关于在报刊上公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件起草工作。4月19日,经刘少奇作了认真修改的《决定》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4月22日公开刊登《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这是当代中国新闻史上,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公开发出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关于新闻舆论监督(批评报道)的专门文件。”《决定》全文1800余字,涉及到报刊批评与自我批评报道的意义、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等内容,重点如下:
37-38
新闻界杂志互联网研究

基于网络舆论场的微信与微博传播力评价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从网络舆论场的理论视角建立对微信传播能力的分析。通过构建网络舆论场形成要素评价体系,将微信与微博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微信在新舆论场中的传播能力。本文将当下最流行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融入到网络舆论场的理论中进行研究,对微信功能和用户关系对网络舆论传播力进行详细的阐述。
39-43

微电影的电视栏目化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微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传播渠道也逐步从单一的网络等新媒体拓展至传统的电视媒体。本文分析了微电影的电视栏目化发展要素及微电影栏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47-50

知道与相信:透视微博谣言传播背后的个人建构

摘要:微博谣言与传统谣言传播有着不同的个人建构。传统谣言是一种“知而信”的个人建构,是从“知道”到“相信”的建构过程,由血缘关系缔结的人际信任网络在谣言从扩散到采纳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博谣言呈现“信而知”的特点,是从“相信”到“知道”的建构过程,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微博节点间“弱连带”的特征在微博谣言扩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微博谣言治理路径有三种,即让网民“不知道”、让网民“不相信”以及让网民“知而明”。同时,更需要认识到改善社会政治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是遏制微博谣言传播的必由之路。
56-59

融合新闻报道要有社会科学研究思维——以澳大利亚SBS融合新闻作品《克罗纳拉骚乱:举国震惊的一天》为例

摘要: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融合新闻报道也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对于常用来报道复杂议题的融合新闻来说,如何最佳地呈现新闻事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用于融合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制作则是一个可行的探索方向。
60-63

微信问政:自媒体时代的社会治理探索

摘要:微信问政在近两年的风生水起,反映出公共行政主体方在自媒体时代逐步转变舆情观念,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把微信导入政务、把网络弹性民意导入刚性制度建设,力图打通“两个舆论场”实现均衡话语权的平衡。本文依托微信在中国政治生态中的传播特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研究微信问政在“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中是否有效地适应并促进了社会治理,并试图探索微信问政未来继续改善发展的路径选择。
64-68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曲折与屈辱历史背景下的波兰新闻传播业

摘要:波兰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新闻传播业,1791年拥有了欧洲最早的宪法,“不失为东欧曾经创造过的唯一的自由文献”(马克思语)。18世纪末波兰被俄、普、奥瓜分,持续亡国123年,民族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阻滞。1918年复国后,波兰迎来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然而1939年德、苏再次瓜分波兰,中断了波兰新闻传播业的发展。1944年重新建国,被苏联直接和间接控制40多年,其新闻传播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极其僵化。鉴于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联系,现在的波兰传媒体系接近西欧而疏远俄国。
69-76

论社区媒体的C—3P参与式传播模式

摘要:委内瑞拉的社区媒体起源于草根媒体,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C-3P的传播模式符合参与式传播的内在需求,即社区媒体的工作人员来自于社区本身,促进了传者和受众的融合;报道内容主要围绕社区进行,促进了社区问题的解决;报道目的是给社区成员赋权,提供发言载体和讨论平台,促进了社区的发展。这对解决当下我国社区报发展过程中身份未明、功能未定、前途未卜的三大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