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从经营管理视角看美国报业收割及其重构

摘要:美国报纸在行业困境中采取的收割战略不仅使得报业深陷“收割——衰退”之螺旋趋势,亦引发涟漪效应,使得整个新闻业报道资源与能力收缩,带来新闻业危机。报业收割作为厂商管理行为,其深层驱动力在于管理者在经济层面的考量,因而从经济与管理视角出发来梳理报业收割的具体表现与影响,并回归到新闻产品的经济学特征追问报业收割的深层动因,提出传统商业新闻模式中利润驱动与公共品的矛盾带来了市场失灵,美国报业收割是利润驱动与经营困境下近视的深度演化。报业重构需要从历史与国际比较视野出发来寻找新媒体环境下提供新闻公共品之更为理想的模式。
2-8

对“第三人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以媒体瘦身广告对人们影响的研究为例

摘要:“第三人效果”假说自1983年由戴维森提出后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后继的研究中,众学者不仅对“人们倾向于假设在劝服传播中其他人所受的影响要比他们自己的大”这一效果进行了多次验证,且进一步探讨了该效果的内在作用机制、发生条件及后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在上海市所做的电话访问所得数据为分析样本,不仅对“第三人效果”的存在进行了验证,且通过对男性、女性两个群体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可能量众”这一因素对该效果强度造成的影响。
9-14
新闻界杂志理论研究

我国手机媒体涉农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手机这个“带着体温的媒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日用品。本文梳理了我国现阶段手机媒体涉农传播的常见应用形式,分析了当前手机媒体涉农传播存在传播主体缺失、应用形式远离农民生活、媒介技术门槛阻碍农民应用等三方面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手机媒体涉农传播应用的策略。
15-19

从央视《晚间新闻·据说春运》看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在新闻业务上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传媒新闻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中推出“据说春运”专题报道为例,总结了该报道在运用大数据上的经验,以期为同类媒体和报道提供借鉴和分析。
20-2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及路径探析——对《新闻1+1》系列专题节目的思考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发展困境,也促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央视《新闻I+I》的系列专题节目从结构、语态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平行逻辑”引入到节目内容的结构中,形成了多元的、融合新媒体属性的“碎片化”内容单元,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视听性元素,以人性化的视角和个人化评论,在满足观众收视期待的同时,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围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3-27

解放战争时期河北省新闻事业发展概况及其特色

摘要:解放战争期间,河北境内存在多种报刊和广播电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晋察冀日报》、《冀中导报》、《冀晋日报》、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承德新华广播电台、唐山等新华广播电台、保定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座人民广播电台。这些新闻媒介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报道了军事战争、民主运动、等方面的内容,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28-33

超越传播学:自觉性与新范式——读李彬《传播学引论》(第三版)

摘要:李彬教授《传播学引论》二十多年间影响了无数新闻学子,而这三十年恰恰是中国传播学逐渐发展直至繁荣的过程。作者三次修订专著,可见其学术思想的变迁:从中国化到自觉性,并试图从新范式的视角讨论传播学的自觉性。
34-36

国际邮政、海底电缆与第一国际

摘要: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是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64—1876)。它实际上是在马克思领导下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一国际(本文简称“国际”)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国际的成立宣言、组织章程和几乎所有的主要文件,都是马克思起草、经过总委员会或代表会议、
37-38

布尔什维克报纸的通讯员沃伊诺夫

摘要:伊万·阿夫克先季耶维奇·沃伊诺夫(Иван Авксентъевич Воинов),别名伊万·莫斯卡廖夫(Иван Москалев),本职是一名铁路扳道工,后来成为俄国布尔什维克报纸的通讯员和印刷所工人,同时是一位革命诗人。
39-40

“将军记者”向仲华

摘要:向仲华1911年出生,他不仅是一名将军,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重要的新闻工作者。他担任过《红色中华报》(后改名为《新中华报》)社长、新华社社长、《解放日报》编辑,并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41-42
新闻界杂志互联网研究

从“消极沉默”到“积极互动”:新媒介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效应

摘要:本文基于新媒介环境的变化,分析了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理论假设及研究困境,提出沉默的双螺旋互动效应作为新的研究途径,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形成沉默的双螺旋互动效应图示,认为在互联网、手机等构建起新媒介环境中,特定事件的舆论构造中大众媒体和特定个体社群作用发生变化,触发“沉默的双螺旋效应”,由至上而下进行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体和自下而上进行信息扩散的特定个体社群各自形成一支意见螺旋,彼此互动,对社会舆论和个体观点及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促发的三个显要条件和五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43-50

社会性媒介的政治功能探析

摘要:社会性媒介的政治化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其政治功能的获得靠的是各类人群的互动而并非某个特殊群体的努力。它并不具备其他媒介完全没有的政治功能,但在意见表达、政治动员等方面的功能较为突出。它的政治功能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那些一味夸大其政治功能与政治影响的言论应持谨慎态度。
51-54

微博作品网络传播的限制问题探析

摘要:为了保护微博作品的版权,促进文化创新;同时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围观,改变中国,微博作品版权必须受到某种限制,以平衡版权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在介绍学界提出的几种限制微博作品版权的措施后,认为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原理,时事新闻的例外,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用尽等版权法的相关法理和规定足以解决微博作品的保护与限制问题。
55-60

从《与死神的约会》看融合新闻时代的叙事之道

摘要:为纪念肯尼迪遇刺50周年,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大手笔制作了电影《刺杀肯尼迪》,大受好评。在国家地理频道的专题页面中,有大量内容可供用户探究关于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约翰·肯尼迪本身以及刺杀事件的全方位信息。
61-65

网民的“在线抗争”与政府的舆论调适

摘要: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使公众这一长期处于信息接收终端的隐形传播者从幕后走向幕前,直接参与信息传播、发表意见,迅速构建“民意广场”,实现舆论的“在线抗争”,对政府的施政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政府应该在充分收集民意、进行深入的网络舆情研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诉求,采取科学的方法调适舆论,积极为舆论降温或加温,以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66-69
新闻界杂志全球视野

三次民族觉醒中的拉脱维亚新闻传播业

摘要:拉脱维亚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长期处于几个大国,尤其是俄国的占领和压迫之下该国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现代报纸,但本民族的新闻传播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拉脱维亚人民经历了三次民族觉醒运动,直到1991年重新独立后,拉脱维亚本民族的新闻传播业才得到复兴,走向正常发展的道路
70-75

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

摘要:本文以三家印度主流英文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和《印度快报》研究对象,运用议程设置和框架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三家报纸近十年间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进行梳理,发现它们的议题和框架类型基本相同,但是在报道的数量与报道的具体内容方面差异很大,由此体现出三家报纸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和立场。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