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3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品牌资产建构模式——基于品牌接触点视角的分析与整合

摘要:随着网络进化到Web2.0时代,以用户的创造、分享和合作为特点的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也改变了品牌和消费者交流的方式,并必将改变品牌资产的建构模式。品牌资产来源于消费者品牌知识,而消费者品牌接触点对于品牌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消费者品牌接触点的重构改变了消费者品牌知识的形成方式,因此企业需要新的品牌资产建构模式即:多元化的参与者;社会化媒体触点与其他触点的整合;实时动态的品牌资产建构;社会化建构的实施方式。
3-9

家庭、宗族与农村教会的纵向传播路径研究——基于中国X村农村教会传播活动的个案分析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宗教信仰自由的背景下,西方宗教逐渐渗透到乡村人们生活和农村治理工作之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传播现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的视角,采取深度访谈、实地观察、文献梳理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X村的农村教会的传播活动进行案例研究,旨在分析在宗教力量较强的农村社会,西方宗教在中国农村的纵向传播路径。本文认为,在农村“熟人社会”中,教会基于“宽容性”传播之道,通过家庭影响(代际传承、家长同化、婚姻纽带)以及宗族皈依两种传播方式,起到了维持信仰的长期稳定,同时保持宗教信仰纵向传承的作用,但对于社会,西方宗教的外来性和后入性使得其传播效果始终有所局限。
10-14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北洋画报》与京剧女演员形象的传播

摘要:《北洋画报》是1930年代北方重要的娱乐性画报。它登载了大量京剧剧评、演出广告和京剧改良理论。它以“艺术眼光”为指导,努力塑造一批“典雅”的京剧女演员形象,特别是通过“选举”等形式使京剧在更广范围内接受女演员,也推动了女演员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对京剧的新变产生了重要意义。
15-20

互文理论视域下新闻真实性问题的思考

摘要:传统的新闻真实性理念存在诸多的缺陷,不能适应大众传播时代的需要。在当下信息繁杂的传播环境中,应从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互文性理论来重新审视,应将文本符号及其所隐含的政治、历史、时空、心理等内容进行相互联系,这样才能挖掘出事件的真相,在公共性话语空间中彰显新闻真实的价值。
21-23

社会转型期电视典型人物报道的个体伦理叙事——以央视《劳动style》为例

摘要:2013年五一期间央视按照惯例推出了歌颂劳动者的典型人物系列报道《劳动style》。但与以往的劳动者典型报道相比,这次的典型报道在叙事上做了出了许多新的尝试,而这种叙事策略的变化背后蕴藏着电视典型人物报道个体叙事伦理的凸显,为我们探索如何在社会转型期真正、更好地发挥典型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提出了全新思考。
24-28

可持续消费观传播中的重点与误区

摘要: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提倡可持续消费的过程中,对可持续消费观的倡导尤为重要。
29-30
新闻界杂志广播电影电视

我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娱乐文化现象解读

摘要:电视娱乐文化适应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和媒介背景因素,呈现出搞笑文化、奇观文化和狂欢文化等形态,具有平民化、缺乏深度、对抗权威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不过这种商业原则指导下的电视娱乐文化是经过媒体建构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多元话语中的平等对话,且容易引起低俗化和虚假性的问题。电视娱乐文化的方向值得探讨,完全缺失意义的娱乐文化令人担忧,电视娱乐文化需要在现有体制下,兼顾其良性的社会功能,把握好娱乐的尺度和方向。
31-35

中国纪录片解说风格探析

摘要: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纪录片而言,中华民族中那些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通过解说语言的传播得以传承。解说员在用气发声、行腔走调、情感表达、审美体验等方面的不同把握,使中国电视纪录片具有了多样的美学风格。本文从昂扬洒脱的雄浑风格、含蓄典雅的婉约风格和清新流动的平实风格四方面进行阐述。
36-38

“制播分离”实践的新内涵

摘要:“制播分离”概念在理论上曾造成电视台不制作节目的歧义,但2009年以来的“制播分离”改革实践,电视台尝试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来参与节目制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益,拓展了“制播分离”的新内涵: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实现有效转制、市场重组合作模式升级、充分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市场需求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
39-44
新闻界杂志新媒体与数字化

本刊“博士生新论”专栏征稿启示

摘要:为扶掖学术新人,为青年学子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从2013年3月起开设“博士生新论”专栏,刊发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有关事宜如下:
44-44

多元文本与网民自我建构的关系考察

摘要:众声喧哗的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介叙事文本的内部结构一致性,存有差异甚至相互冲突的多个事实复写文本增加了网民的信息来源,扩展了网民的信息视界。这种多文本性特征激发了网民符号解读的主动性,有助于网民完成自我启蒙,提升自我信息获取、解读、反思等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网民信息处理的负担,导致信息异化,削弱建构生存意义系统的信心,增强生存焦虑感,甚至极化现代个体的孤独感。
45-49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探析

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有了更肥沃的滋生平台,更便捷的传播通道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本文旨在从当前网络上盛传的H7N9禽流感等网络谣言切入,运用传播学的相关方法,解析风险社会中所产生的网络谣言是如何利用自媒体进行燎原式的传播,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50-53

网络知识分子:公共性与媒介化生存——从名人微博约架谈起

摘要:微博约架事件是互联网出现以来,知识分子在新媒介中发生的激化事件。从语言暴力走向现实暴力的过程中,网络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实质遇到了挑战。本文从公共领域理论入手,分析网络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质与网络传播中知识分子的迷失,以期寻求公共性网络知识分子的媒介化生存之路。这是新媒介发展中净化网络和社会进步以及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切实问题。
54-58

国际传播语境下网络行动主义探析

摘要:结合国际传播环境和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网络行动主义的媒体使用特征及信息传播模式,分析我国网络行动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从而试图寻找出如何有利引导网络行动主义的对策。
59-61
新闻界杂志国际视野

中日大学生掌媒使用比较研究项目论纲

摘要:以下的两篇文章《离不开的“黑镜”:中日大学生对便携式智能媒体的依赖》以及《群体性孤独:针对掌媒使用依赖的中日比较研究》是我所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部级项目“便携式智能终端对中日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62-63

离不开的“黑镜”:中日大学生对便携式智能媒体的依赖

摘要: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对“便携式智能媒体”依赖程度的比较研究,作者发现,社会化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大学生活态度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大学生对待便携式智能媒体的态度。不过,越来越相似的传播环境正在抹平中日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
64-68

群体性孤独:针对掌媒使用依赖的中日比较研究

摘要:近年来媒介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与革新,使我们越来越容易在虚拟空间中获得一种与周围人“亲密无间”的感觉。然而现实呈现的却是专注于各自手中掌媒的沉默的人群。本文对中日大学生掌上媒体和SNS技术的使用及其对现实社交的影响进行考察,针对数据和访谈中呈现出的中日技术依赖共性和依赖程度的差异,尝试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进行解释,并从差异中发现现代性兴起过程中陌生人社会出现对两国原有社交结构的冲击。
69-74
新闻界杂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交流组织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候,他们面对着众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派别,如何既要与他们建立必要的联系,同时又传播自己的观点以影响他们?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菲力普·日果、威廉·沃尔弗等,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