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3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本刊访谈

一个人的转型是一次自我修行——专访腾讯大浙网总裁傅剑锋

摘要:访谈实录 新闻专业主义应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石 张志安、刘虹岑(以下简称“张志安”):作为腾讯大浙网总裁,目前你工作的重心是什么? 傅剑锋:我所负责的工作第一个是要把内容这块做好;另一块就是把经营做好,经营这块是硬指标,因为这个公司是有利润目标的,必然是要盈利的;第三就是要把公司的文化真正做到一流,因为只有一流的文化才能吸引一流的团队。此外,要把团队的发展阶梯搭好,
3-12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审判和舆论审判:以复旦学生中毒案为例

摘要:或因嫌疑人、受害人的身份敏感,或因作案手段特殊,一些案件在被媒体报道后撩拨了公众的神经,成为了公共事件,引起热议。从张金柱案,到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周克华案,我们都能看到在司法进程之中,媒体报道与舆论压力的影子。这之中,有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强烈的参与热情,有案件侦破速度与媒体的报道、公众的知情欲望的不同步,有公众对公权的不信任,也有媒体在法庭之外对嫌疑人道德意味浓厚的“审判”。
13-19
新闻界杂志媒介批评

以第三方立场报道利益冲突事件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我国传媒关于拆迁冲突的报道,发现相当多的事实是传媒建构的,而不是全部真相。现在媒体关于这类事件的报道,通常的做法是,把处于强势的一方与弱势相对立,忽略对相关细节的真实求证。作者认为,传媒报道官一民冲突事件,应谨记传媒的工作性质,不要贸然站在某一方,而要习惯性地站在第三方来报道事件。
20-24

姚晨V劳动报:本案没有输家

摘要:今年六月姚晨起诉上海劳动报社侵害其名誉权案一审胜诉,案情并不复杂,只因姚晨的“微博女王”知名度而引起关注。而此案被告上法庭的乃是一篇抨击时弊、呼吁整治微博“产业链”乱象的时事述评,如何却陷于一场“官司”并承担法律责任,则更值得一议。
25-27

误读数据与伪民意调查陷阱

摘要:有一种反讽跟反贪局局长因贪污落马一样有趣,这也许也就是“‘微博热点三分之一是谣言’是谣言”取得轰动性效果的缘由。
28-29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信息图表生产中的数据“众包”

摘要:对信息图表生产而言,比设计失当更严重的错误是引用了质量不佳的数据。作为搭载和展示数据内在意义的信息图表,其价值首先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的价值。
30-34

受众与媒介人物准社会关系测量工具述评

摘要:准社会关系主要用以说明受众与媒介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受众对媒介人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依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想象的人际关系。作者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在准社会关系概念研究的三个阶段中,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准社会交往量表、受众一媒介人物关系量表和准社会关系的过程量表。本研究通过对三类量表的建构过程及其特点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本土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35-38

法治新闻监督司法活动的意见分歧与建议

摘要:责任制法治新闻如何正确实施舆论监督,尤其是如何正确监督司法活动,是学界研讨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当前“禁止评论说”、“提倡评论说”、“有限评论说”三种主要学说,在分析其优劣的基础上指出法治新闻监督司法活动的正确方式,即不插手事实认定和具体裁量这类法院分内的职责,以此避免干预司法独立。
39-42

“到此一游”的传播学解读与应对之道

摘要:在人类社会中,个人有得到社会认同的需要,但因为社会资源是相对匮乏的,成名的机会既是有限的,人们之间获得名声的条件也是不均等的,这使得许多人退而求其次,只求扬名而已。因此,常常会有人为了扬名而不惜铤而走险,在名胜古迹刻字。在名胜地刻字画画,是人类延续了至少数万年的传统。要杜绝在名胜地刻画的现象几乎不可能,只有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帮助人们满足“到此一游”的愿望,才能缓解此类行为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43-46
新闻界杂志广播电影电视

中庸:主流电影的文化根基

摘要:在中庸辩证思维框架下审视中国电影六十余年的发展,其问题症结在于“失中”。中庸之道作为中正致和、全面辩证的理论,为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启示。文化、价值观的执中与主体观众的普遍认同共同构成了主流电影质的规定性。“中道而行、融通致和”既是中庸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对创作主体德与智的要求,更是主流电影在文化立场、价值观诉求以及艺术品格方面应秉持的理念。
47-50

试析央视与地方电视台在“两会”报道中的特色差异——以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的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摘要:“两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两会”的报道,既是中国媒体体现其社会价值的一大特色领域,也是媒体在传播方式及效果创新上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两会”报道中的特殊差异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其基本特色及规律,力求为以后地方电视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提供一种借鉴。
51-54
新闻界杂志新媒体与数字化

“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以上海市大学生群体为例的经验研究

摘要:文通过在上海进行的问卷调查,首次在经验层面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有关“新媒体事件”的集体记忆;“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深刻程度与记忆普遍程度总体正相关,并受到事件重要性和自身卷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记忆的“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时间覆盖不同年份,但具有明显的“最近效应”;大学生群体记忆深刻的“新媒体事件”主要以“道德隐私”和“公权滥用”两种类型为主。本文还对“新媒体事件”集体记忆的建构性与群体性进行了探讨。
55-61

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

摘要: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被排斥在新闻生产之外的公众,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介入专业新闻生产过程。针对专业化新闻生产提出的传统“媒介素养”在中国尚未来得及全面普及,新的媒介技术又使新闻生产进入了一个“去专业化”的过程。新传播技术在给人们交流带来便捷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些什么问题?它对“媒介素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该如何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培养新媒介素养?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62-66

网络社会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大学生的道德观表现及价值追求

摘要:当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网民道德观表现和价值追求的即时平台,而突发公共事件则成为他们各种道德观、价值观反映的诱因,他们会迅速地在网上形成不同的舆情分场和舆情攻势,一旦不能有效引导网络道德舆论,将使突发公共事件在现实社会中肆意蔓延和恶性扩大,乃至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直至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重点关注大学生网民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评价和价值诉求,对于我们正确引导和树立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至关重要。
67-70

网络流行语流变规律研究——对2003年至2012年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摘要:本文将2003年至2012年间的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和传播学背景着眼,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过去十年间的网络流行语做了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系统梳理了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内容取向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71-75
新闻界杂志传媒产业

中国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的趋势研究

摘要:中国报业在1957年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财政体制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定位始终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政策的实施,是报纸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运作的重要转折。1994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杭州举行“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对报业集团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讨。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组建。距今,全国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已达49家,地方成立的报业集团40多家。报业集团成立后,国办发(2003)105号文明确规定其为事业单位,但同时,文化体制改革又不断推向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报业集团体制改革呈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
76-78
新闻界杂志县域媒体研究

一棵“心愿树”的新闻延伸——谈地方媒体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作用发挥

摘要:把困难群众的心愿写在卡上、挂到树上,由爱心人士认领……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一棵连着许愿人与圆梦人的“心愿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目前已有一千多户困难群众从中受益。而这棵“心愿树”从默默无闻到壮大成衢州全城皆知的特色公益活动品牌,其中,少不了当地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推动。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