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界》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策划、理论战略、实务个案、人物时评、事体背景、集团管理、动态资讯、在市州县报战线上等。
  • 主管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7-2438
  • 国内刊号:51-1046/G2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34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1
  • 综合影响因子:1.06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界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界杂志博士生新论

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

摘要:中国传播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可归结为双重公共性的缺失,即学术共同体内的学科公共性的缺失与社会共同体内学术公共性的缺失。前者反映传播学的智识品质问题,后者反映传播学的思想品质问题。以布洛维的社会学分类法为参照,应当在一种关系性的传播学“四分法”中为公共传播学开辟理论与实践空间,并建立一种互异共生的传播学知识生态。
3-13

西方受众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其理论与范式经历了许多转变,但从总体上来说,受众研究不像其他领域一样存在清晰可寻的时间脉络,本文以受众研究的核心命题——“媒介-受众”为线索对西方受众研究历史做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梳理。
14-17
新闻界杂志新闻与传播

西方媒体对当代中国的“理解误区”与我国对外话语权的构建

摘要: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外对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话语倾向。西方媒体对于当代中国存在着几个不同层面的“理解误区”,这给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正常沟通交流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未来在构建对外话语权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逐步塑造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国际形象。
18-21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场所的影像传播与城市文化构建

摘要:新媒体环境为我们创造无处不在的影像传播空间,公共场所的影像将商品广告、时事新闻、社会焦点、公共精神和城市发展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旨在建立起人群互动、场地互动,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颇为有效的平台。城市消费的刺激促使影像装置走向街头,这类影像装置出现在公共场所,在商业价值背后的文化功能和更广泛的社会学意义越来越凸显,促成了新型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形成。
22-25

灾难谣言成功传播的原因及应对——以2012世界末日谣言传播为例

摘要:灾难谣言主要是指与灾难有关的谣言,包括自然灾难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灾难。权威出处和科学解释是灾难谣言成功传播的理论形态,事件重大和模糊传播符合灾难谣言效应的产生规律,恐慌共鸣和各方造势内外结合是灾难谣言传播的关键性因素。灾难谣言的防范与应对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合作。
26-27

《人民日报趴《泰晤士报趴《纽约时报》奥运会开幕式报道框架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框架理论作为依据,从报道态度、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2008、201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关于‘《纽约时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奥运会开幕式持批判态度”的猜想并未得到验证,但得出了“奥运会主办国的报纸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体裁更丰富”的结论。
28-32
新闻界杂志广播电影电视

电视媒体如何借力二维码获得竞争新优势

摘要:2012年,二维码的使用快速增长,电视媒体也已涉足。论文从吸引受众、留住受众、服务受众以及广告经营等方面分析了二维码带给电视媒体的机遇,同时提出须冷静地认识二维码在电视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33-36

论纪录片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纪录片以其鲜明的特征、突出有效的传播效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7-39
新闻界杂志新媒体与数字化

“微”语境下的“深”传播:微电影传播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对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别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微电影传播有别于传统影视传播的新形态。从多元主体参与生产,到多渠道流通与分享,再到全民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微电影颠覆了传统影像“单向传导”的传播模式,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时间、空间和互动方面的不足,其传播模式较传统影像更为深入和有效,已成为了中国影视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
40-46

个体化视野下的手机文化研析

摘要:对手机文化的现有界定,大都以信息传播载体为视角。本文认为,功能视角似乎更贴近手机文化的本质。在功能视角下,手机是个体社会交际、社会交往、社会交流乃至社会交换的媒介,进而手机文化也就是基于社会个体的社会发展的信息和意义需求而建构起来的意义表现形态。文章从手机文化在信息获取、主体和意义建构、信息空间这三方面的个体性上展开讨论,结论性地认为,作为便携的信息终端,手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社会个体的社会交流传播中,还作为一种流媒体文化,指向社会个体的内心,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新媒体文化的亚健康忧虑。
47-50
新闻界杂志业务交流

录音报道中如何选择恰当的音响

摘要:录音报道是广播特有的一种文体,它是由广播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录取的音响,结合记者的文字介绍复制而成的。它除了具有文字新闻的全部特征外,由于吸收了现场音响等新闻素材,因而更加真切、具体、生动、活泼,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很受广播听众的欢迎。
51-52

报业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如何充分发挥作用

摘要:本文从明确定位与职责,提高财务与非财务能力和把握好独立性与非独立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传媒集团的委派负责人如何开展工作,提高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报业集团的管控水平和能力。
53-54

民生新闻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借鉴与分析

摘要:民生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手法,是由民生新闻的内在需求而自然延伸出来的一种需要。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契合了民生新闻的发展,本文列举几个文本例证分析民生新闻中很好地运用了故事化的写作特点,能够引导更多品类的新闻文本革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5-57
新闻界杂志新闻史话

孙明经与西康民族志电影创作

摘要:《西康》系列片构成的民族志影像,为民国时期的康巴藏区保存了极富有价值的可再现的鲜活史料。中国的“格里尔逊”——孙明经以金陵大学为中心,用摄影机的镜头书写了近代中国的一个侧影。作为华语电影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在藏区的影像记录是建立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其影像民族志作品具有较高的人类学价值和淳厚的人文精神,为后人留存了不可多得的当时藏族社会的真实镜像。
58-62
新闻界杂志国际视野

发展传播视角下西方公民新闻的赋权性与合理性

摘要:公民新闻的作用焦点在于媒体传播范式革变对社会发展的有益影响。而引入发展传播的理论视角,结合西方公民新闻发展的具体实况分析西方公民新闻事业的公民赋权性及存在合理性,令我们得以从宏观的关于公民新闻运动与社会、社团、个体发展的关系及其在民主体系中实际发生的普遍作用的角度,从公民新闻在西方意识形态过程中的意义来考察问题。
66-69

坚持新闻平衡报道原则 做世界性的影响力媒体——半岛电视台的拓展之路

摘要:新闻平衡报道理念是新闻界追求新闻客观公正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新闻平衡报道理念出发,探讨半岛电视台在新闻平衡报道上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对半岛电视台收购美国潮流有线电视频道后,如何实践新闻平衡报道理念,从而以美国传媒市场为基点,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世界性的影响力媒体进行探讨,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半岛电视台的成功,给中国传媒一点启示和思考,从而探讨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国际化拓展之路。
70-74
新闻界杂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马克思“人天生是社会动物”的思想

摘要:“人天生是社会动物”是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喻证,从而也说明了人之所以会有传播活动的社会原因。马克思表达这个思想是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他写道“人即使不像亚堕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75-76

《火星报》代办员鲍曼

摘要:尼古拉·埃内斯托维奇·鲍曼(1873—1905,旧译“巴乌曼”),化名“格拉齐”(Fpaq,意为“白嘴鸭”),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活动家,《火星报》的代办员。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