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对纪录电影基本观念的重审与反思——以罗伯特·弗拉哈迪早期作品为例1-8

摘要:作为世界纪录片的开山鼻祖,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以其颇具原创性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纪录片人,同时也在纪录片理论领域引发了诸多争议、质疑。本文结合具有"原型"意义的弗拉哈迪电影作品,追根溯源,对纪录电影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反思,尤其试图描绘出纪实与虚构观念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轨迹。

狮子与老鼠:述行纪录片的观念9-17

摘要:述行纪录片具有两个基本原则:"当事人立场"和"形而下目的",这两个原则保证了这类纪录片"以言行事"的特点。以尼科尔斯为代表的述行纪录片理论,仅能满足两个基本原则中的一个,"以言行事"被曲解为"表现",先锋实验片、故事片、动画片等类型被纳入纪录片范畴,却不能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以吴沃为代表的一方并未使用"述行"的概念,但其讨论的纪录片完全符合述行纪录片的两个基本原则,这类纪录片深刻介入社会,直接参与社会事件,为尼科尔斯等理论家所不容,这一类纪录片因此也在某种意义上被忽略。认识述行纪录片现实存在的状况是我们讨论这类纪录片的基础,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明辨各种西方相关理论的曲直短长。

视觉技术与感知安全:新媒体语境中纪录片身份再聚焦18-26

摘要:人类仿照其天生的双眼视觉(binocular vision)生理机制发明各种视觉技术,占据主流地位的始终是与"暗箱"(Camera obscura)技术相契合的各种产品和运用,无论是在绘画、摄影还是电影当中。19世纪中后期,3D技术曾经一度挑战主流暗箱技术,未几便铩羽而归。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3D电影和纪录片再次来袭,波澜不惊;VR纪录片接踵而至,虽未撼动暗箱技术框架内的纪录电影,但是对人-技术-世界关系的认识论框架已经产生可以预见的颠覆性挑战。

作为媒介的VR研究综述27-35

摘要:作为大众传播的VR是一个卷土重来的热词,在2016年被称为VR元年的同时,国内外对VR的媒介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就目前而言,国外的学术研究较为看重VR作为一种媒介或传播方式与传媒研究的脉络对接,以及对人文社会学科领域里的新旧问题讨论的延续、发展或扬弃,而国内的学术成果则对现象的捕捉更为敏感,与传媒实务和传媒业态距离更近。通过对国内外作为媒介的VR研究的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还在发展变化中的新媒体,并推动其研究的问题、范式、理论的进步。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的五次转折及其动因分析36-43

摘要:本文首先以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为视角考察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近三十年间"民国时期"社会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共产党新闻宣传的五次明显转折。研究发现:共产党在民国时期新闻宣传转变的主要动因是国共两党关系不断变化;共产党人根据国共关系和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进行新闻宣传策略调整,是共产党人在新闻宣传中坚持"不忘初心"和"与时俱进"辩证统一的结论。

谁是“野蛮人”——19世纪早期在华英文外报议题研究44-50

摘要:围绕中文"夷"字,19世纪早期在华英文外报展开持续数年的报道和讨论,"夷"字原有的内涵被颠覆,其意义被西方重新建构。本文以"蛮夷之辩"这一议题为研究对象,考察19世纪早期在华英文外报的有关报道和评论,探析在华英文外报对中西关系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通过持续数年的"蛮夷之辩",在华英文外报不仅达到了为西方正名的目的,而且也把中国置于野蛮的定位。与此同时,在华英文外报也重新建构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形象,取代了中国向西方传播中国形象的话语权。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新闻业危机应对策略的“正当化”话语:一项基于中国媒体宣言的探索性研究51-61

摘要:本文以48篇媒体宣言为研究样本,对当前新闻业如何"正当化"它们的危机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停刊、改版和创刊三类媒体宣言中,新闻组织明确地表达了面对新闻业危机的行为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从中可以透视出新闻组织如何回应、理解当前新闻业的变迁。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社会责任表现的实证研究——以腾讯网为个案的量化评估73-88

摘要:新媒体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对媒体社会责任、媒体表现评估等概念的探讨,提出包含7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的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考察框架,并以腾讯网为个案,综合运用内容分析(N=2982)和问卷调查法(N=3858)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腾讯网在内容质量建设、法律和道德规范、公益和辟谣等方面体现出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探索,用户对其评价总体也较为正面。同时,在加强内容规范、提高报道关注地域和社会群体等的多样性、加强舆论监督、承担文教责任等方面也存在提升空间。研究还就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责任的新内涵、新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媒介形态变迁与受众媒介使用89-95

摘要:本文通过对469位大学生17种媒介的问卷调查对媒介形态变迁下受众的媒介使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历年数据相比,大学生的传统媒介接触时间在减少,而网络媒介的接触时间在增加。虽然媒介化时代每个人都是媒介使用者,但大学生的各类媒介使用存在着分化。当今大学生使用Web2.0网络媒介的比例最大,其次为Web1.0网络媒介,最少的是传统媒介;同一类别的不同媒介之间,大学生的受众占有率分化也很大。与此同时,那些受众占有率低的媒介的使用者使用该媒介的时间普遍比那些受众占有率高的媒介的使用者使用该媒介的时间短。总体上,大学生对一种流行新媒介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其他现存媒介的使用;但对大部分人而言,一种流行新媒介的使用不会对其他现存媒介的使用产生影响,也有极少部分人对一种流行新媒介的使用会增加其他现存媒介的使用。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媒介化社会理论的缘起:传播学视野中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96-103

摘要:在社交媒体兴盛的今天,媒介化社会渐渐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些研究强调了媒介在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两个层面的建构作用,具有浓厚的建构主义色彩。与其他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媒介化社会理论的起点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场"回到人"的社会科学革命,其中第二个芝加哥学派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个体感受以相对完美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统合了社会的"结构"(structure)和行动层面,并为所有相似的努力提供了重要的起点。尤其是欧文·戈夫曼的理论,分别从"角色扮演""框架"两个维度勾勒了"结构"与个体经验、行动如何发生勾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社会媒介化的新视角。

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上海大学生的意见表达研究104-112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N=1146),考察分析了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上海市大学生的意见表达状况。本研究首次实际考察了意见表达中的意见气候的感知及其满足程度。研究显示,上海市大学生不大对国家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发表意见,对民生问题发表意见的频率高于国家政治问题;对国家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意见气候的感知及其满足程度,显著影响对国家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的意见表达;对国家政治问题意见气候的感知和满足程度,对民生问题的意见表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使用电脑越频繁更倾向于发表意见,使用电脑时间越长则更少发表意见。

媒体报道如何影响风险感知:以环境风险为例113-124

摘要:论文运用实证方法来探讨媒体报道影响民众风险感知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媒体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差异形成的"框架沟"直接或经由情绪中介影响民众风险感知为假设,以雾霾(有害物质)、转基因(新科技风险)和地震(自然灾害)为代表,建立框架沟、情绪以及风险感知的SEM模型来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第一,相比自然风险,媒体更容易"放大"人化风险;第二,媒体"放大"人化风险的作用机制因风险而异:雾霾报道最为强烈影响民众风险感知,而转基因报道仅仅通过情绪中介来有限地影响民众风险感知。研究证明新闻框架和受众框架的"框架沟"是影响民众情绪和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对公众的想象125-132

摘要:公共关系诞生于20世纪之初,专司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利益冲突,因此对公关而言,公众是其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母题。本文梳理了百年公关历史进路中组织公众观的变迁。这些主流公众观包括知情—驯化的公众、顽固—能动的公众、作为"上帝""中心"的顾客或消费者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公众、作为对话和价值共创者的公众。每一种公众观皆有其所见的主体图景和边界,并与组织对自我与外部世界的想象紧密关联。本文在批判这些公众观的基础上,勾划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公众观。

广告舆论社会功能的内涵新解133-143

摘要:当下,广告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舆论社会功能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确定广告舆论社会功能的内涵是进行相关研究的第一步,通过综述,本文总结出既有研究中的问题,认为应当学习与继承社会学中的功能观,据此,本文修正与明确了广告舆论的五重社会功能,包括:社会镜像、民意呈现、思想协调、自我建构与关系建构、产业链关系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功能观指导下功能结论所具备的新特征。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中国民族出版编辑工作满意度及其人口学特征144-149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族出版编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在现行管理体制和新媒体环境中民族出版编辑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的人口学特征。调查发现:民族出版编辑对内部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对内部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满意度相对较低,民族出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薪酬分配制度仍需改良。自我实现满意度和人际关系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民族出版社应该注重搭建编辑自我实现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工作满意度的人口学特征是:工作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民族编辑年龄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满意度与劳动关系稳定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事业编制满意度高于企业编制。

新闻大学杂志默认
英文摘要150-157

否思与芳华-I0001

摘要:“否思”一词,据吴飞老师的考证,来自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否思社会学》。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起源于核心国家、已经制度化了的现代社会科学是这些国家的知识分子片面概况这些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经验(其中必然伴随着忽略或排斥欠发达国家的社会历史经验)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