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新闻事业发展的轨迹(1978-2000)1-19

摘要:1978年至2000年是我国各地区新闻事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各地新闻事业"井喷式"发展,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全面进步。市场经济的引入给各地新闻业注入强劲的动力。通过竞争,初步打破了几十年一贯制形成的行政区划分割,在全国若干城市形成了地区新闻中心和新闻业市场。市场竞争也导致了新闻集团的兼并和垄断。北京是全国新闻中心和舆论中心。科技进步,给新闻业插上飞翔的翅膀,新的传播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涌现,缩短了各地新闻事业的差距。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与意义20-24

摘要:《共产党宣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标志,从《共产党宣言》中理解与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是深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立足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来展现其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以《共产党宣言》所揭示出来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统一为切入点,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质,以及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今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前苏联的新闻体制与国家管理效能25-31

摘要: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苏联新闻界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得出很多富有启示性的结论。苏联新闻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根源是执政党内部矛盾和斗争的表现,也是苏联经济、政治、民族等各方面问题在新闻界的表现。新闻体制是国家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新闻体制的封闭、集权和宣传的特性,使它排斥知识生产和信息流动,这对苏联产生了深远的伤害。对苏联新闻体制的反思能为我国的现代化治理提供某些启发。

滞留的集体主义:微博场域经济议题的社会共识现状与表达32-40

摘要:经济是社会系统的核心领域。本文对照资源配置方式中的计划至上与市场至上两极光谱,采用理论抽样的方式选定"政府救市"这一可以浓缩经济领域核心关系的热点议题。通过对新浪微博的定量与定性研究发现:在表达方式上,机构用户通常跳脱单纯的个人利益和股指涨跌,更多从金融系统、国民经济来进行政策研判,而个人用户的微博通常字数更短、观点明确、缺乏论证却强于修辞,他们用"集体吐槽"来表达参与,用"黑色幽默"来纾解无力;并且,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奇修辞来化解现实的无力,实现言语的翻转;而在经济光谱上,诸多微博用户对政府救市政策的反对并不意味着支持市场至上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取向,反而可以理解为支持国家干预的集体主义/福利主义经济取向的一种遗憾表达。支持国家干预的集体主义/福利主义路径与1949年建国以来的经济政策路径相一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常规干预形成了微博个人用户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偏向,他们以鲜明的偏左光谱印证了这一选择,因为无论是经济平等的目的还是国家干预的手段,都更为贴合中国的传统延续与现实路径。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竞争舆论与“向导”青年:中共早期党报宣传策略的转折——以《向导》与《努力》的论争为视点41-47

摘要:中共早期党报宣传策略有一形成过程。从"一大"前后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走向国民革命的舆论动员,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创刊及宣传策略为关键转折点。面对军阀政治造成的多元政治力量竞争之语境,《向导》初期宣传策略侧重与《努力》周报等的舆论竞争,从而将"继续民主革命"主张以针对具体"问题"的时事评论方式融入20年代初政治议程之中。这一策略形成与中共"二大"前后迫切需要从秘密宣传"小团体"走向公开活动的政党,以及早期党报动员对象——知识青年,共产国际宣传指示等密切相关。透过分析《向导》创刊前后与《努力》的舆论竞争、互动的个案,可见中共早期党报宣传策略形成之缘起、论辩策略及政治意图。

民国时期粤港报刊发行管理研究48-54

摘要:民国时期,在政治关系、经济形势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下,粤港政府及报界在出版管理层面的互动十分微妙。广东政府虽然有意在香港开展主动宣传,构建有利于地方形象的舆论环境,强力管制港报在本土的输入流通,逐步规范检查程序与出版立法,但实质上,在出版审查与宣传两方面,其对香港地区出版界所取得影响与控制都很弱。战时篇幅限制令一案中,粤府与香港及本土报纸的协商与互动,相比前者对中央党报的妥协与退让,都反映出粤府对自身控制能力不足有所认识。粤港在出版交往层面的互动表明,虽然双方在政治上处于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但文化地位、商贸往来与技术基础决定了香港对广东的影响力反而更大,甚至后者成为前者的文化输出地。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蒙太奇、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新闻生产的视觉逻辑变迁55-61

摘要:本文对当下全球新闻生产领域的三种主流视觉生产的技术话语——蒙太奇、可视化与虚拟现实——进行全面的考察,尝试厘清人类新闻生产的视觉逻辑的变迁规律。本文研究发现,视觉化新闻生产于总体上呈现出由再现性到体验性、由真实性到精确性、由霸权性到民主性三个一般性规律。本文进而指出,"图形转向"正在新闻生产领域变成现实,视觉的逻辑将会进一步重构新闻,以及人类藉由新闻认知外部世界的方式。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与现状考察62-70

摘要:伴随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明确新媒体社会责任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状况进行解析,进而构建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对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进行评估和测量。最后,提出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媒体共同治理的治理理念与治理体系。

论网络恐怖信息的传播及其应对策略——从美国费城网络恐怖威胁事件谈起71-77

摘要:网络恐怖信息是恐怖主义与网络紧密结合下的产物,也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网络治理难题之一。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恐怖信息的缘起与内涵,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和传播效果等四个角度厘清了恐怖信息传播的结构,并以2015年10月美国费城网络恐怖威胁事件为例,有针对性地考察了美国应对网络恐怖信息的策略。同时,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恐怖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治理现状,以对我国政府的网络治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国地方政务微博“上情下达”传播效能研究——基于31个省会城市政务微博传播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分析78-84

摘要:地方政务微博存在的价值在于功能的发挥,其中包括"上情下达"。通过实证分析31个省会城市政务微博如何传播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本文探研地方政务微博"上情下达"的传播效能,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多数省会城市政务微博在传播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时缺乏议程设置的连续性,"原创微博"远少于"转发微博","转发微博"主要来自"@人民日报"等"四大消息来源",依据"新闻本质"理论生产的微博被转发的次数最多。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为例——用户媒介接触与使用的研究范式及学术框架85-93

摘要:移动传播技术使传播行为复杂化和结构化,媒介接触行为与用户工作生活实践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因此,传统媒介接触研究方式已经无法胜任移动互联用户的行为和效果测定。鉴于此,本研究借助社会学、认知行为科学、发展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发展心理学中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框架和社会系统理论框架结合,在多学科融合视角下发掘媒介用户在复杂环境下的媒介接触与使用特征。研究逻辑是以时间为轴,挖掘受众的行为-空间-心理分配特征,从现实生活情境中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状态。

关键符号与传播:维吾尔语地方媒体与文化传播研究——基于哈密地区媒体之调查94-101

摘要:关键符号是一个族群共享的文化内涵,也就是一个族群的族群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族群关键符号的重要表现形式,民语媒体是其主要承载者。维吾尔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和媒介文化的冲击下出现式微,有的文化形式已经消逝,族群文化认同出现断裂。维吾尔语媒体作为族群文化的粘合剂,促进了维吾尔文化复兴:其一,发掘本土传统文化形式,并解读其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其二,展现当下本地人生活。由于地方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限制,维吾尔语大众媒体在传播维吾尔文化方面尚存在不足:其一,维汉双语人才缺乏致使媒体跨语言传播障碍;其二,新疆社会现实的复杂与多面性限制了地方媒体的创新,媒体在业务操作方面惯常将文化生活刻板化与政治化。

环保微公益活动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以微信公益平台为例102-109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问题日益尖锐的当前,环保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网络微公益平台的发展,然而环境保护微公益项目在互联网公益平台上的数量少且活动效果普遍不佳。研究以腾讯公益平台环保微公益为个案,通过抽样、样本数据分析方法,阐释环保微公益发展的概况和环保微公益活动信息传播效果的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微公益项目属性与信息传播效果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推进环保微公益更好地达到公益目标。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熊彼特创新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媒介融合路径危机110-115

摘要:源于业界土壤的不同,中国与西方的媒介融合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的显著差异。"以传统媒体为起点"是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最大特征,也决定了中国式媒介融合实践的行动与愿景。本文从中国传媒改革的大背景出发,重新审视了中国式媒介融合的历史进程,分析了目前我国媒介融合理论和实践的路径危机,并提出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重塑中国式媒介融合的实践框架。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共关系
精准·互动——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公司业务模式的重构116-124

摘要:如今,以精准、互动为特征的数字传播方式,取代了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极大提高了营销传播的传播精度和传播深度,推动了广告公司业务模式的全面升级和转型。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公司业务模式,应该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新的业务内容板块包括:以数据驱动的精准消费者洞察、以数据分析为原点的精准创意策划、以数据实现为基础的精准创意实施、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精准媒介投放、以数据预测为基础的精准效果评估等五个业务内容板块;此外,大数据管理平台将成为广告公司业务流程中的中介平台,五大业务内容模块通过与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实时精准互动,而实现与其他业务模块的信息交互和协同作业。这种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新型广告公司业务模式,可以为客户提供精准、互动的数字营销传播服务。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美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Jeffery Alexander教授访谈录125-131

摘要:[被访者简介]杰夫瑞·亚历山大(Jeffery Alexander)教授,1947年生,耶鲁大学社会学系莉莲·沙旺森·萨登教授,文化社会学中心发起人、主任。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于1969年以优等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学教育
我国师范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132-139

摘要:传统师范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类师资,但现代师范院校基本都发展成综合性大学,文、艺、理、工等各类学科齐全。我国师范院校是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镇,涉及的省份和院校数量都比较多。师范院校学科设置较为齐全的特色,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但在国家重点学科、部级教学名师、部级教材、部级精品课程、部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师范院校因为现有的身份和位置,难以得到到"双一流"计划的建设资源,后续仍然需要通过相互借鉴、协同创新获得良好发展。

新闻大学杂志会议综述
移动网络与社会——第十六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140-144

摘要:2016年11月26、27日,第十六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本届年会以"移动网络与社会"为主题,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世新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50余所海内外高校投稿120余篇,最终53篇论文入围会议。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对中国社会结构、公共舆论、社会行动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