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报道框架分析1-10

摘要:多民族国家形象,是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的感知、看法和评价。本文选取CNN、《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部分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报道呈现明显的冲突倾向,新闻框架与信源选择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对立以及对不同群体的描述均以负面为主。影响美国主流媒体报道框架的因素有宏观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因素,也有微观的媒介生态以及记者的传播心理等因素。中国在国际社会构建多民族国家形象,应疏通信息渠道,构建传播元话语,改变简单化叙事以及增强民间交流等。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的性别迷思——社会刻板印象建构的视角19-26

摘要:调查报道与性别的研究长期被忽视。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社会刻板印象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深度访谈和资料分析,试图解读调查报道的性别迷思背后女性调查记者所面临的文化性障碍。本文研究认为,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通过三个路径被建构,即社会建构、职场建构和自我建构,三者互相影响,彼此作用。这三股力量合力建构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但将女性调查报道记者置于难以避免的角色冲突之中,同时也在调查报道领域不断生产和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因素。

美国“事实核查新闻”的生产逻辑与效果困境27-33

摘要:针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信息不实的问题,美国兴起了一场"事实核查新闻"的运动。与传统新闻机构在报道前进行事实核查不同,互联网时代事实核查新闻的主要做法是对已经发表的报道或公众人物的言论进行事实层面的订正。通过对2016年美国大选中事实核查类报道的分析,本文发现,"事实核查新闻"类型的报道选题并不完全遵循"事实规律",而是与媒体所需要的关注度息息相关;而从报道的效果来看,被核查新闻点名"批评"的参选人支持率虽然在报道出现后有所下降,但是当其言论不实程度越高时,支持率反而因"曝光"和"脱敏"变得越高。本文从三个矛盾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阐释,分别是:事实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矛盾、市场化与公共性的矛盾。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作为方法的“抗战”:盛世才与“特殊统一战线”时期的《新疆日报》34-41

摘要:本文以1938年—1943年《新疆日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梳理发现该报在中共与盛世才的共同主持下,始终伴随着国家话语与地方话语的合作与抗争。中共建立的以"抗日救国"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话语,不断的被盛世才控制下的《新疆日报》省内版转换、重置和利用。"抗战"成为盛世才解决新疆现实问题的唯一的"真理性"方法。

试论民国时期报馆“培庸奖进”的用人思想42-50

摘要:传媒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留住人才,民国时期新闻学界极力倡导报馆"培庸奖进,蔚为成材"的思想;也即主张通过及时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来实现新进员工或平庸员工的进步与提高,通过派发红利或股票等方式额外奖励先进员工的贡献与业绩,通过合理的薪酬与基本的福利尽力留住所有员工。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浅议当前普通群众参与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51-59

摘要: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大影响力、有普通群众参与的真人秀节目有3档,它们分别是《完美假期》(12位年轻男女在封闭的别墅中生活,每周淘汰1名)、《我们十五个》(15位普通人自愿进入与世隔绝的"山顶"生活一年,共同建设生活社区)与《变形计》(城乡孩子进行生活互换)。本文在对上述3档节目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试图阐述群众参与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由此考察这些节目外在形态与国外真人秀内核的契合度,进而分析它们"完成"2015年7月广电总局出台的关于真人秀节目的管理通知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任务的可能性。

正能量话语在真人秀节目中的构建和呈现——以《了不起的挑战》为例60-66

摘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权力监管,将正能量话语体系融入到真人秀节目的生产与传播之中,打造积极正面的真人秀节目成为许多电视媒体的共同选择,这也是当下电视媒体应对严格"限娱令"的一条自救路径。真人秀作为去政治性的电视娱乐产品,通过正能量话语的注入,使得包装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了与娱乐某种意义上的价值合流。本文以《了不起的挑战》为例,分析了真人秀正能量话语的叙事策略,此类真人秀节目既被市场所期待,又具备政治正确,有潜力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回归,但娱乐以及其背后的消费主义难免对正能量话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解,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生产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内在冲突。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线上自我展示与社会资本: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67-74

摘要:本文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媒介信任和自我效能对其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分析了自我展示行为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产生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者的自我效能,以及对于社交媒体社区的经济基础信任和认同信任与线上自我展示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研究也发现社交媒体使用者线上的自我展示程度越高,其所获取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结合型社会资本"也会越多。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研究75-86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微信这一社交平台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政民互通的新窗口。本文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对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仪式进行研究,建构了新的互动仪式模型并对互动现状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政务微信并未充分发挥主导权,互动方面仍存在身体在场缺失、焦点设置错位、情感共享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流动的地方:远洋船员的传播与空间实践87-95

摘要:本文建立在传播学与人文主义地理的学跨学科基础之上,把空间纳入传播研究的视野,用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地方"来审视远洋轮,分析传播、移动和关系在塑造地方和地方感中的影响。通常意义上,地方是静止、封闭的,以"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远洋轮,往往被视作"无地方"和"非地方"。然而,对于同样处在流动之中的远洋船员来说,远洋轮是他们日常传播与身体实践的空间,也是亲切经验的来源,"她"就是船员的"地方"。基于这种差异,本文提出了"远洋轮如何成为船员特殊的地方?"这一核心研究问题,并从远洋轮上的传播与空间实践以及传播媒介与"地方感张力"两个方面作出了回答。最后,本文对流动的地方观进行了讨论。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意愿——一项针对成、渝两地新媒体从业者的调查研究96-103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重庆和成都的15家新媒体机构的462名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政治效能感(包括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参与意愿具有显著预测力。相较而言,外在效能感的预测力强于内在效能感。而新媒体从业者的政治效能感分别受到性别、岗位类别和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的“中国式反腐”——对落马官员案微博讨论的社会网络分析104-113

摘要: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的重要议题。社会化媒体能否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构建反腐公共领域?本文通过对六位落马官员案微博讨论质量的分析,发现官方媒体是最具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微博空间存在明显的"反腐信息沟";信息流向受官员级别影响;讨论停留于官员个人难以抵达制度建设,愉悦是主要的情绪表达。因此社会化媒体难以形成统合的反腐意见市场,而是离散化的空间,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和转型社会实践中,这也是"中国式反腐"投射于网络的特有景观。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共关系
物欲的原罪与悖论——清教主义价值观在美国广告批判中的脉络114-117

摘要:在美国社会对广告批判中,清教主义的价值观曾经是对广告进行反思和审视的重要思想资源。广告刺激欲望、激励消费的本质使其在清教禁欲主义的价值观中有着"原罪"。然而,美国现代广告的发展恰恰还源自于清教价值观中的另一关键部分,即将创造财富视为天职的生产主义价值观的部分,也源自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为巨量产品寻求出口的迫切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作为连接生产与欲望的桥梁,也集中体现了清教价值观中的生产主义和禁欲主义之间的冲突。这使基于清教价值观对广告所进行的批判陷入矛盾,到了20世纪80年代,清教价值观在美国广告批判研究中逐渐退潮。

智能手机使用对“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118-128

摘要:本文关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和传播情境对"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虽已有大量研究和数据佐证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倾向,但其使用对于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国内尚无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上网资历、上网时间、使用动机、网络类型)对"90后"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不同维度(工作/学习方式、休闲娱乐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信息搜寻方式、媒体偏好与购物偏好)具有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使用动机。但认为"90后"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行为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还为时尚早。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理论视角下的腾讯国际化战略研究129-135

摘要:本文基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理论视角,考察腾讯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国际资本等历史偶发事件的介入对腾讯的国际并购产生"锁定"效应,"3Q大战"关键性变革事件使得腾讯由封闭走向开放,海外投资并购加快。腾讯的海外并购体现出以资源为基础的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的典型特征,并表现出并购业务相关性和地域跨度性的并购惯性。微信承载着腾讯国际战略路径转型的主要任务,如何进入主流市场,在当地建立起以微信为基础的开放平台生态圈和采取整体性扩张策略,需要腾讯不断突破现有组织边界和制度技术边界,路径创造和路径依赖共生演化。

技术、资本与制度——中国电视产业数字转型的困局、条件与路径136-141

摘要:目前中国电视正在努力适应数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剧烈影响。数字化所引发的媒体革命,不仅打破了传统电视产业频道与内容垄断,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变电视产业的产业模式、组织方式和制播流程。从总体上看,数字化对电视产业的影响经历了从技术、资本到制度的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技术上要求电视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和多屏传播;资本上扩大产业外延、促进资本融通;制度上电视产业需顺应数字化的产业运作方式,将媒介融合理念贯穿在整个产业结构内部。数字技术提供了操作性平台,而更重要的是电视产业针对技术平台和媒介生态变化所进行的战略和战术性应对。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当前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道·理》节目为例142-147

摘要:近年来,我国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多种思潮相互激荡,涉及领域广泛,并经网络传播放大,形成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作为引领舆论的主流媒体,电视媒体应敏锐把握思潮变化,提供权威平台。开办电视理论节目引领思考、释疑解惑、凝聚共识,已成为时代的需求和媒体的责任。目前,优秀的电视理论节目不多,发展面临诸多难点。本文引用权威数据,对当前电视理论节目的主要特点和受众群体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契机思考电视理论节目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JOURNALISM BIMONTHLY1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