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大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ism Bimonthly

  • 31-1157/G2 国内刊号
  • 1006-1460 国际刊号
  • 1.0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大学是复旦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大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新闻理论、新闻史 、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与文化研究

新闻大学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互联网电视的规制及其政策张力1-10

摘要:自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规制日趋严厉,不仅频繁禁令以重申181号文的规制权威,还从联合执法部门入手实质性升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位阶。但互联网电视规制意图与结果出现偏差,说明政府在设置行政垄断和市场壁垒的同时,希望市场自发自觉地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不仅在经济学上无效,在意识形态管理上同样无效。

国际电信联盟与中国崛起——以中国电信政策研究为视角11-21

摘要:国际电信联盟(ITU,后文简称国际电联)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通信的权威机构,是在186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联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中国自恢复国际电联合法席位以来,电信业发展迅猛。随着商业化、全球化和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国际电联也有所变化。二者之间关系值得研究。本文首先对国际电联历史进行考察,然后分别解读了四十年来国际电信联盟的政策调整以及中国政府有关电信业的政策,以此厘清国际电信联盟与中国关系。同时,文章认为,中国电信的崛起有其固有特点,国家力量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职业团体与新闻记者职业化——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心22-30

摘要:20世纪30年代,以报纸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快速发展,新闻记者人数大量增加,并成为政府所认可的自由职业群体。在新闻记者职业化的过程中,职业团体的发展也成为一种能见度颇高的社会现象。职业团体在促进新闻记者的交往、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声望以及维护新闻记者的职业权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民国时期新闻记者职业化的进程。

东汉后期至北魏露布演变的轨迹31-37

摘要:从东汉后期到北魏,是露布演变的关键期。在东汉,"露布"是指"露版"的文书传递方式。三国时期,露布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传播形态,并大量用于战争传播。三国中期,出现了战前用檄,战后用露布的分工。到了北魏,露布的功能固定在战后报捷上,其物质形态由原来的"露版"转变为旗帜,露布的形态基本稳定下来。北魏露布形态的源头是汉代的露布檄。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研究——以三家央媒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38-44

摘要:本文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这三家央媒针对2016年全国"两会"的网络时政新闻为例,分析其亲近性文本的主要特点、传播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网络时政新闻的亲近性文本主要体现出全时性、互动性和沉浸感等特点;一方面拉近了受众和"两会"的距离,以其营造的参与感提高了受众对"两会"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又塑造了领导人富有亲和力的形象,提升了公众的政治信任度。不过,在网络时政新闻中运用亲近性文本,也需要注意避免由于过度娱乐化的呈现手段导致形式重于内容,由于过于注重技术表现导致要素的表现重于核心议题的传达,以及由于片面追求影响效果的放大而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弱化。

社交媒体时代党媒“重夺麦克风”现象探析45-54

摘要:媒体市场化改革使党媒受到市场化媒体的挑战。然而近几年,党媒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重新崛起。本研究尝试探寻这一现象的成因。研究者收集了五家党媒社交媒体在2015年上半年的传播数据,并对十二位编辑进行了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账号熟练使用着多种运营策略,与主报、主刊、主频道迥异的内容;其次,他们利用党媒的权威身份,为时政内容增加吸引力;此外,自上而下的制度鼓励和党媒间的相互竞争也是重要因素。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无形学院”视域下的传媒经济学:静态结构与动态演进61-67

摘要:本文从科学社会学中的科学共同体和无形学院两个理论概念出发,以传媒经济科学共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引文分析软件建立了依托于非直接交流方式的共引网络和依托于直接联系的合作关系网络,分析了该共同体的结构、动态演进过程和马太效应。研究发现,传媒经济学共同体内存在依托交流网络建立的无形学院,共引网络结构松散,围绕核心研究者存在的六大子群在动态演进中此消彼长,体现出该研究领域明显的"知识老化"现象;合作网络的分离状态说明共同体内直接交流较少,合作的持久性有赖于核心研究者、圈层的扩散以及研究热点的转移;共同体内马太效应明显。

新媒体产业年度趋势解析及战略远景展望——平台全能化成为新动力机制68-79

摘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新媒体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系统梳理了当前新媒体产业发展的特点,将核心趋势归纳为平台全能化,它正在促成中国新媒体产业格局的深度分化。同时,本文通过对传播结构最为丰富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提炼出4×4结构的16组双向传播模式矩阵,探索出用户从C2C到S2S的偏好递减演变路径,证实了平台全能化的效能差异。

试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带动战略的构建80-86

摘要:创新已成为时代的鲜明主题,同时也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创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创新理论提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创新的优选模式是以市场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带动战略。自主创新带动战略的内涵主要是:以市场创新为核心,同时注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突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掌握产业创新主导权;产业创新要发挥带动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研究
使伦理共性与文化特殊性相得益彰——访世界著名传播伦理学者克里斯蒂安教授87-95

摘要:科技所释放的力量需有伦理道德的力量来平衡。当下,数字化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显示出巨大的力量。在这样的时期,如何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来把握传播科技发展的方向?国际上传播伦理学界在探索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于2016年1月对世界著名传播伦理学者克利福德·克里斯蒂安教授展开了访谈。围绕美国的传播伦理学教育、文化特殊性和伦理普遍性的关系、媒体伦理学的发展轨迹、数字化时代传播伦理学的研究议题设定等一系列问题,克里斯蒂安教授侃侃而论,其见解颇有启迪意义。

网络社群的政治参与与集体行动——以FB“表情包大战”为例96-101

摘要:2016年1月的Facebook"表情包大战"事件是一个网络社群政治参与及集体行动的典型文本,该事件起源于一起典型的娱乐政治化事件,但大陆网友在"反台独、促统一"这种严肃的政治问题上又进行了一种娱乐化抗争,从而建构了一种政治参与娱乐化的逻辑。不仅如此,视觉模态的话语成为此次事件中网民制造舆论的主要方式,表明了图像政治在互联网时展的新特征。此外,通过此次网络行动严密的组织可以看出,互联网不仅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对线下的社会抗争施加着巨大影响,而且通过前所未有的社群集聚能力和议题设置能力,形塑了新的社会抗争场域与抗争形态。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西方传播学理论是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发生联系的?102-114

摘要: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去,主流传播学通过实用主义、进步主义等培育的社会批评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视",常常在借用马克思主义批判方法来弥补实证研究不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或成为马克思主义批判研究的某种材料;传播学批判研究始终在马克思主义园地里寻找思想材料,进行调适、转换、改造等工作,以期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媒介环境研究在反思技术文明的层面与马克思主义相遇,倾向于排除技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走向技术文明的道德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常常嵌入技术文明的偏向分析之中。

经由微信的人际传播研究(二)115-124

摘要: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际传播的样态。本文以微信平台上的传播者行为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剖析了经由微信的人际关系发展与维护的模式,揭示了自我揭示的特征,以及微信中的超人际模式。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学
中国广告学的学科逻辑与原创进路125-132

摘要:中国广告学仍然处于前科学阶段,而今又遭遇了数字传播的解构性冲击。原创中国广告学应该遵循其内在的学科逻辑,在推动中国广告产业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化发展、从传统广告向数字广告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形的广告学知识体系。为此,明确广告学研究的文本研究、运动研究、产业研究、广告与关联方的关系研究等四大研究范畴,聚合产学两界、广告与关联专业学者在内的学术共同体,从单一研究范式向多向度研究范式转变进而形成广告学特有的研究范式,以及从案例与比较研究切入等,是可行的研究进路。

品牌体验对感知价值、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以香港化妆品行业为例133-139

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品牌体验在零售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从五个关键元素:广告、促销、产品、服务、价格入手,对品牌体验中的感知价值、品牌偏好度以及品牌忠诚度进行价值评估。本研究结合零售服务业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香港化妆品行业消费者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促销正向影响感知价值以及品牌偏好度;广告正向影响品牌偏好度;服务、产品、价格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与品牌偏好度正向影响品牌忠诚度,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广告会透过自我一致性之中介正向影响品牌偏好度。文章最后探讨了此结论在管理实务过程中的意义,同时对品牌体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传播学教育
媒体育成与新闻基因传承——兼论高校新闻教育改革中的创新与坚守140-145

摘要:媒体育成作为"密苏里方法"的核心表达,在数字时代的新闻教育中仍有重要意义。以获取和传播真相为核心价值的新闻基因,不应淹没于纷繁浮躁的信息过载时代。西方新闻教育在与时俱进和价值坚守方面的取舍和平衡,特别是近年对创新呈现和深度叙事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深思。以校内媒体的终端呈现倒逼程序教学的实用有效和与时俱进,进而通过媒体育成的全面落地,确保新闻基因的有效传承,可视为新闻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坚持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

英文摘要146-153

建构我们自己的“地方性知识”I0001-I0001

摘要: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性超乎人的想象,也挑战人类认知的极限。由复杂性衍生的枝枝权权带来了丰富多彩社会景观,同时也有副作用。正因有这种枝枝权权的复杂性,让世界显得格外精彩,“乱花渐欲迷人眼”,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很无奈,以有涯的人生难以丈量无涯的世界。因此,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尼古拉斯·雷舍尔就说过:复杂性既是一种祸害又是一种福音——说它是福音,是因为它总是不可避免地与我们相伴,并成为进步的真正先决条件;说它是祸害的,是因为它自身既是消极的,又是阻碍我顺利发展的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