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环境传播:历史、现实与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与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的对话

摘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范松楠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就环境传播议题专访了该校传播学者赵月枝。赵月枝教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框架出发,不仅指出这一框架会为环境传播这一国内新兴传播学分支领域注入新鲜持久的活力,还将中国的环境传播实践置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世界"的理论观点。
1-7

社会要素嬗变对媒介与司法关系的影响

摘要:新闻与法律两个不同源的上层建筑部门,因传播而产生了若干交集,这是通讯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要素变化所致,其中有着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互碰撞的新特征。本文从媒介与司法的非对抗性关系入手考察,分析传播理念与司法理念的不同诉求方式,指出相向而行是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正确走向。
8-12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新媒体淘汰报纸?——五大洲31国59家海外华文报纸调查

摘要: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22-31

什么是“不可抗拒的”?

摘要:新年刚过,收到了荷兰世界新闻摄影(World Press Photo,中国称为"荷赛")基金会寄来的《NEXT》第4期。《NEXT》每年一期,至今已经发行了4期。这是一本集中了由参加"荷赛"学院主办的每年度的乔普·斯瓦特提高班(Joop Swart Masterclass)学员作品的摄影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习惯把masterclass说成是大师班,个人觉得把"大师"用在这里这似乎过于自我膨胀了。
32-34

微博作为消息源——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新媒体资源的策略与规律探析

摘要:本文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深圳特区报》和《晶报》为样本,探讨我国报纸微博消息源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报纸属性会影响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但这一假设的效应量很小;新闻发生地会显著影响到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报道的软硬之别与微博消息源的使用频率之间也有显著相关性。在丰富消息源研究的同时,本文某种意义上显现的是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中遭遇新媒体时所采用的大致策略与运作规律,如,边缘突破,从边缘化、正当化到常规化。
35-42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价值观变迁与跨文化差异传播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的中国受到"文化同步性"怎样的影响?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有哪些变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和策略?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和上海1108位经理人的调查,以及与之前相关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目前,中国的价值观念处于两种发展趋势并行的状态。一方面是表层显现出来的"文化同步"现象,随着全球联系的日益增强,中国与世界逐步接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世代相传,根深蒂固。面对中国与欧洲存在的文化差异,与Huntington在1996年提出的"文明的冲突"(clash of civilization)不同,本研究的重点在于论述如何利用文化的差异,使人们相互尊重、理解和学习不同的文化。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人才需要从学校教育着手,本研究通过对大学跨文化传播教育的分析,指出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培养"文化协同"意识是灵活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43-48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非虚构”的动画片与纪录片

摘要:采用非虚构叙事的不仅是纪录片,同时也包括动画片。然而,动画的形式决定了影片不可能提供"索引"化的信息,因此在样式的归属上仍隶属动画片。人们之所以使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非虚构的事物,主要是因为纪实的表现方法并非万能,它既无法展示心理无法承受之"痛",如背叛、屠杀等;也无法展示伦理规避之"隐私",如病患者、乱伦等;因此动画可以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这也是非虚构动画片作为一种影片样式能够得以成立的原因。
49-55

媒介市场化、市场化媒体与国家规制——从净化荧屏、反三俗和限娱令谈起

摘要:近十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多条禁令以"净化荧屏",而以"反三俗"和"反泛娱乐化"为起点的新一轮政策规制对待市场化媒体和媒介市场化的态度渐趋保守,这体现了国家规制与媒介市场化之间张力的持续强化。文章通过梳理近十年来我国先后掀起的四次电视内容整治行动,以期展现广电主管部门的管理逻辑及媒介市场化与国家规制间的博弈。
56-64

从“模式”到“实践”:国家、资本与社会关系中的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

摘要:中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曾经喧嚣于政策、市场与技术讨论中的转换"模式"之争逐渐归于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地方性的转换实践,以及对转换中涌现的各类技术与市场问题的应对。与上述专业话语和实践不同,本文从对"青岛模式"的批判式历史解构出发,着重分析国家和资本在形塑这一模式中发挥的重要结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将由"青岛模式"及其全国推广所展开的围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社会过程"称作"青岛实践"。这一未竟的社会过程不仅继续受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国家力量,以及寻求投资报偿和增长的各类资本力量的制约,但也逐渐受到多种"社会保护运动"及其对国家规制的诉求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数字电视道路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传播民主的普遍性。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多重角色值得特别关注。十年之后再议"青岛模式",既是对历史研究空白的补足,也是对当下未竟的数字革命的重新检视。
65-72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全球理论、本土实践与现实情怀——2014年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综述

摘要: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在理论层面上,本研究梳理了西方的学术谱系脉络:社会冲突视角、社会运动视角、公民参与视角和传播学视角。在学术实践上,文章总结了2014年中国网络群体事件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类型上体现了多元化视角和多学科对话的发展趋势;研究话题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等话题有所下降,而环保事件、政府公权和社会矛盾则持续热门;在理论和方法上,学者们开始尝试不同理论视角的解读,方法上量化和混合的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最后,文章比较了中西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差异,强调在全球视野和本土实践中互动中现实情怀的重要性。
73-79

热点段子的衍生与负面舆情——基于30个案例的内容分析

摘要:在微博中,衍生于热点议题的段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批判和娱乐。议题特征与段子类型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不是绝对的,往往出现"跑题"现象。段子的话语形式多元、开放,幽默元素甚为显著。在公共与私人空间界限模糊的微博场域,黄段子难以疯长,情色元素具有"适当性",但其中的"性"已被幽默弱化,娱乐和讽刺意味更浓。在段子针对政府的负面舆情中,指向官员腐败、执政水平的不满较为突出,指向公信力的不满相对较弱。由于针对官员腐败、执政水平的不满总是伴随着幽默,热点段子的传播可能具有双重功能(短期效果)——"减压阀"或"动员工具",而其长期效果则可能是强化"官"与"民"之间的心理区隔。
87-93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传播与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

摘要:通过网络随机调查,本文实证地考察、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大学生获取"中国梦"信息的渠道较为多元,主要是电脑网络、电视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他们对"中国梦"内涵、理论意义以及中国梦与个体关系认知的主要渠道,其次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建构"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传统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渠道需要共同面对的传播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使大学生对"中国梦"既了解又关心。
94-99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从产权归属、产品形态、内容类别、平台属性四个维度剖析了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进而阐释了新闻类APP的主要盈利模式:广告业务;收费订阅;电子商务和O2O业务;游戏及其它增值业务,同时指出传媒类APP的四大"痛点"与软肋:缺乏持续有效的盈利模式;渠道受制于人;强于PGC而非UGC;内容呈现同质化倾向。文章指出,传统媒体要从抢滩APP,逐步走向移动互联网全产业链的竞争,拥抱平台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大势。具体而言,可能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1、从打造微传播的集群和矩阵,到打造平台型的APP"航母战舰";2、从内容平移和内容生产,走向内容集成和内容聚合,实现一体化发展;3、盈利模式要从过度依靠广告,延伸至网络游戏、电子商务、O2O、移动增值业务等。
112-118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共关系

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的演进与逻辑转向——基于期刊论文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考量及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摘要:中国广告学的知识生产,一直饱受过份偏重应用研究而忽略基础研究的诟病。本文以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尝试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重点考量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层面的实际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广告学的知识生产,在初始的缓慢增长期(1979—1997)的确显示出以业界为主体、以应用研究为主导的知识生产特征,但在进入快速增长期(1998—2008),尤其是平稳增长期(2009—2013)之后,伴随知识生产主体从业界到学界的转移,却明显显现出基础研究加强的迹象。值得重视。但中国广告学的知识生产,在"学"与"术"的层面,均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26-133
新闻大学杂志会议综述

跨学科的视野:城市与传播——第十四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第十四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城市传播与城市空间、城市传播与大众媒介、城市传播与新媒体、城市传播与社会变迁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传播学出发,勾连多个学科探讨城市议题,描绘了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幅丰富的传播图景,为新闻传播学科探讨城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140-144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网络舆情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培养和引导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热潮使信息传播途径、方式发生变化,微博意见领袖正在引领和掌控者微博的主流信息,左右社会的舆论导向。因此,结合微博意见领袖的泛众化、圈群化、显性化的传播特征,分析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发端、发展和低谷期中的作用,总结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并就网络舆情中如何识别、培养和正确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提出建议。
145-149

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主流媒体提高影响力的途径

摘要: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主流媒体的认定既要遵循影响力标准,也要遵循政治标准。不同标准之下主流媒体的内在特点也有着很大差别。在当代社会语境下,主流媒体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必须重视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外在因素上说,主流媒体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生活方式;从内在因素上说,主流媒体应该重视自身职业操守、思想个性和传播方式的创新。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