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摘要:构成新闻传播学科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由于出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脉络,从而导致其性质相异:新闻学以职业规范导向为己任,传播学则是经验性学科,着重于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在当前新传播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再不能是在原有框架中的修修补补,而是需要整体转型。这包括三方面内容:研究方式向经验性研究转向;在教学上要改变原有以媒介种类划分专业的做法,转向以传播内容为类别,并与新媒体实验室互相勾连;在思维方式上,要引入网络化关系,以重新理解和思考传播、媒介及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整体转型是一个大方向,在这样基础上,突出各自的特色,以特色为中心带动学科的转型。
1-8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媒体与社会稳定:受众如何创造可以挑战权威的个人化社区

摘要: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转有赖于政治精英、媒体与公众三方观点的平衡,如同工厂的日常运转有赖于管理者、沟通部门与工人三方的意见平衡一样。如果意见一致程度高,系统稳定运行的可能性也高。反之,系统运转起来就有可能麻烦迭出并且效率低下。在至少15个国家所进行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公共媒体为公众生活设置议程。媒体并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议题的看法,但却可以告诉人们应该思考些什么议题,甚至告诉人们如何来就这些议题进行思考。本文认为媒体不单单是对重要的公众议题设置议程。公众与媒体之间的一致程度反应了公众生活的状态。如果公共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联度高,所有的政党就很有可能会思考同样的议题,不管他们能否与媒体和公众达成一致;相反,如果关联度低,那么政治精英与公众就连思考同一问题都办不到,更无共识可言。因此本文提出,对公众议程进行系统化的监测,能为政治精英与其追随者之间在具体议题上的一致程度提供一个量化的工具,就如同起居室墙上的温度计能告诉我们房间的温度一样。并且,有证据证明受众会非常主动地筛选信息,还会通过不同媒体的议程融合来构建出个人满意的公共社区图景。这对于公众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契机,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社交媒体,来营造越来越丰富的个人化世界图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所有的社区都是想象的虚拟产物。然而,如果国家的公众或者工厂的员工所构想出的图景过于私人化,他们之间的核心认同便会自然流失,因此,公共媒体的议程和社交媒体的议程需要合理的平衡。
16-23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环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与修辞实践——基于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学分析

摘要: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是近些年影响极为严重的一次环境公共事件。底层话语的修辞实践体现为对一切可能的符码体系进行符号化处理,使其成为舆论再造的“场”。这一过程离不开语境的意义赋值体系,而伴随文本语境和场合语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符号召唤与意义再造功能。符号化过程往往会诉诸于特定的接合实践,即将环境议题置于环境正义主义话语框架中,最终“以话语的方式”开展社会动员工作。一般来说,“符号化实践→语境生成实践→话语接合实践”可以视为环境公共事件研究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符号学分析框架、路径和方法。
24-31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论体育作为政治传播载体的功能变迁——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各阶段体育传播观念的发展

摘要:国运盛体育兴。我国体育在“举国体制”下,一直以来被赋予了明显的政治功能。从建国之初到北京奥运之后,从百年奥运梦到体育强国梦,体育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载体,在各个时期发挥了独特的功能。考察1949年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各阶段体育传播传播观念的变迁,我们也可以看到从、邓小平到、、,不同领导人及时代的体育传播政治观念的变迁。
32-38

从索契冬奥会看体育赛事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

摘要:国际性体育赛事与政治关系紧密。围绕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体育传播,也一直承担着如国家形象塑造、凝聚和整合社会、实现集体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等政治性传播功能。通过对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赛事传播的考察,并结合受众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体育赛事政治传播的众多方面,如:赛事的申办、举办,开闭幕式,运动员与成绩报道,体育明星的社会互动。并通过体育媒体索契冬奥会报道中表现出的变化分析,考察了体育赛事政治传播的多种策略与实际效果,指出了体育赛事政治传播的潜能与空间。
39-46

数字化技术在日本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运用及启迪

摘要:数字化技术在日本民族文化传承中被广泛运用,走在了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值得中国借鉴与学习。通过搜集日本在民族文化的数字记录、数字勘测、数字复原、数字解读、虚拟遗产、数字集成方面的实践资料,发现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日本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播,并促使日本民族文化走向产业化发展。政府的投入、企业的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支持、民众自觉的保护,是日本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成功的经验。未来,在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中,需要继续创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实现跨国界、跨平台、跨学科的合作与共享,并集成应用数字化最新技术。
47-54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采纳、接触和依赖: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信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有关微信受众使用行为的研究尚付阙如。本研究以创新扩散、使用与满足以及媒介依赖等理论为基础建构研究框架,通过对上海地区松江大学城七个校区的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考察了大学生群体微信采纳、使用和依赖的受众行为及其内在机制。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微信采纳率非常高,接触强度也较高,微信的使用功能主要集中于朋友圈。心理变量是解释其大学生使用行为的有力变项,但是社会结构变量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人口变量的影响最小。
62-70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现实世界能否影响网络社会?——一项基于社会群体视角的研究尝试

摘要:“网络社会与现实世界如何相互连接”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研究领域。现有研究在观察视角上集中在网络社会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研究,现实世界如何影响网络社会的“黑箱”,还未得到很好的分析。本文阐述了研究现实世界与网络社会连接问题的两条路径,以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群体”为切入口,将“社会心态”置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的新型社会结构中,充分运用网络文本资料来挖掘网络虚拟人格的心态特征,探讨了一种利用互联网资料比较分析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群体社会心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尝试有助于开拓网络社会研究的新方向。
77-81

转型社会中的政治信任与网络抗议——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因子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由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数据对政治信任与网络抗议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18类网络抗议议题的因子分析,共得到4类因子,分别为“资源权力型网络抗议”、“公共论题型网络抗议”、“价值观念型网络抗议”以及“个人困扰型网络抗议”。以4类社会群体以及其对于体制态度作为自变量与4类因子的多元相关分析显示:群体类型与“资源权力型网络抗议”显著相关,商业精英更少参与此类网络抗议;而“对制度的态度”对“资源权力型网络抗议”具有显著影响,对于制度有更多信任的群体更少参与“资源权力型网络抗议”。
82-88

媒体信任是否影响我们对转基因食品问题的态度——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数据

摘要:本文将媒体引导人们的认知置于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中。本文运用互联网数据挖掘系统和“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2014)”的数据,分析了普遍不确定性条件下转基因话题的网络媒体传播情况和人们媒体信任与转基因食品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问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媒体营造了倾向“反转”的拟态环境,这一拟态环境引导了人们更多的倾向“反转”立场,媒体信任是一个解释媒体会引导人们认知的重要因素。
89-95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以CSSCI收录的经济类和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共88种为数据来源,检索得到传媒经济学研究论文1108篇,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作者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媒介体制改革、行业市场结构、媒介融合、经营管理创新等问题是传媒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但还不够规范;传媒经济学研究的作者群体流动性强,核心作者群发育严重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媒经济学发育程度比较低,目前正面临范式危机。
96-101

报纸征投时空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对福建某报社发行员的调查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福建某报社两地发行员的问卷调查,对我国报纸征订和投递的时空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时间规律方面发现:该报在9—12月征订容易;在一周中,周末属于报纸征订的高峰期;每天的18—20点是报纸征订的最高峰,其次为16—18点,10—12点;报纸的投递主要在8—12点完成;报纸订阅周期以1年以上居多。在空间规律方面发现:征订报纸的地点以到读者家中或单位订阅居多;总体而言,该报投递的地点以城市郊区居多,在城市的投递区域以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位居前三位。另外,本文还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报纸质量、价格、促销、发行地点以及内部管理因素对报纸征订的影响。
102-108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教育

传统与变革:数字时代老牌新闻学院的变与不变——以哥大新闻学院的课程改革为例

摘要:本文从组织与其存在其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哥伦比亚大新闻学院在各种环境压力之下做出的课程改革;详细介绍了这一变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动因。作者认为,作为世界最知名的老牌新闻学院,其课程数字化改革尽管迟缓,但毕竟已经来临,它是学界与业界、传统与变革、内容与技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种平衡。在数字时代,哥大新闻学院能为全球范围内的领先新闻传播学院的变革提供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标杆。
109-115

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全媒体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这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技术利器,云计算技术为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即有利于新闻院校更便捷地搭建全媒体实训平台,并打通学校与业界的界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融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机会,使新闻人才掌握更多的传媒技能。针对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全媒体新闻人才需构建‘三大体系’:课程体系上,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构建全媒体课程体系;实训体系上,创建全媒体实训平台,切实提高学生全媒体采编技能;支撑体系上,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一支跨媒体、跨专业、跨学科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116-123

训练思维还是训练技能?美国新媒体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教育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媒体正处于一个裂变的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统运行和盈利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不及时向新媒体转型,便会面临生存的困境。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也纷纷跳槽,甚至改行,无一不也显示这个行业的衰退迹象。对于新闻院校来说,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在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新闻教育该如何转型,以培养新一代的新闻从业人员及业界领袖。
124-129
新闻大学杂志口述史

道长且阻亦有味——董荣华口述实录(下)

摘要:四、新闻系在“”中 要谈“”十年中的新闻系,首先交代一个基本数字,以说明当时新闻系乃至整个新闻教育的颓势:当时(1966年)全系五届学生的人数,一共只有150多名,与十年前(1956年)相比,整整少了200名;而教师的人数同样也是锐减,当年的16个助教,已经有6个人调离复旦,原来的教授,讲师,更是少了整整10个人。期间,虽然也补充、留下了十几名青年教师,但大多数是作为“政工”身份留下的。
130-141
新闻大学杂志会议综述

中国媒体的政治坐标:2014批判传播学年会会议综述

摘要:当今,全球经济的唇齿相依、政治多极化与信息多元化的交织叠加,使东西方既紧密依存又相互博弈,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分化日益尖锐而复杂。随着中国媒体市场化的深入,利益分化与话语纷扰进一步扩大了意识形态的纷争与思想领域的分歧,使中国传媒业所处的现实环境尤为复杂。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传播实践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不仅成为当下传播研究者的重大课题,也极具现实紧迫性。2014年批判传播学年会以“中国媒体的政治坐标”为研究原点,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大众媒体与国际关系、新媒体与当代中国思潮、媒体话语与意识形态争论”等一系列议题展开深刻反思与激烈讨论,及时回应了中国传播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
143-148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寻找落脚点

摘要:2014年,是新闻业界感到明显压力的一年,也是新闻教育界思考转折的一年。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新闻传播学科如何规划、改革与建设?学者们在探讨中感到似乎都摸到了问题,但似乎又没有抓住症结所在。在探索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过程,但确实也反映了当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现状与困惑。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