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论国际传播中的全球新闻伦理的建构:思路与挑战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部分论述了全球新闻伦理能否成立,以及如何建构的争论。第一部分从现状出发,提出是否有必要、有可能建构全球新闻伦理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则通过说明伦理的概念、分类以及现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新闻伦理的发展过程,对新闻伦理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三部分则是按照不同的分类,分别对全球新闻伦理的不同观点进行讨论。最后一部分总结提出如果建构全球新闻伦理是必要的,那么其建构必须是既寻求共同道德又尊重多样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1-7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现代新闻业起于何时

摘要:探寻现代新闻业的源头,难觅定于一尊的时间起点,综合参证约翰?汤普森的"中介式准互动"的功能发挥、詹姆斯?凯利的全国性的大众媒体的形成、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性共同体"的现代建构、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斯蒂尔的咖啡馆和酒吧里"公共意见"的兴起和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化,再加上考察新闻传播技术从高速印刷机到电报发明的推助和新闻业的具体实践,本文以为:现代新闻业在观念内容和形式结构上萌芽于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而成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5-31

越南革新以来新闻传媒改革历程及特点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越南1986年革新以来的新闻传媒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其"人民论坛"观点的理论与实践以及"依法治业"两个方面分析了越南对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发展的启示。
32-39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论红色文化的科学传播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生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具有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其根本路径是群众路线,其精神动力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当前复杂而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格局中,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红色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红色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传播红色文化,是我国科学传播红色文化的前提和关键。既不能仰视,把红色文化奉为高高在上的神灵,抬头仰望,敬而远之;更不能俯视,把红色文化的神圣庄严消解殆尽,踏在脚下,戏谑嘲讽。认识红色文化的科学视角是平视,系统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理性评价红色文化的多元价值,科学传播红色文化的伟大精神,牢固树立红色文化的精神旗帜,正确完成红色文化的当代解读。只有在平视的层面上,才能正视红色文化的伟大与温暖,圣洁与亲和。因此,对待红色文化的科学态度是以人为本,亲而敬之。当前,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尊重红色文化的传播规律,科学传播红色文化。具体而言,要以实现文化自觉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文化自信为重要立足点,以实现文化自强为现实落脚点,以打造中国精神塑造中国风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中指向,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科学传播红色文化的立体图景。
40-46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在摄影机与少数民族之间发现中国——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生产与传播研究(1979至今)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身影一直闪耀在影像内外。1979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民众生产、生活情景都在纪录片中得以不同程度呈现。纪录片实践者在世界纪录思潮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摄影机机位,使之与拍摄对象之间关系不停转换,从而在实际生活和影像生活的交叠处实现周旋、布局与定格。在摄影机与作为拍摄对象的少数民族之间的"俯视"、"平视"、"合一"之类关系演变中,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渐次书写了"诗意化"、"社会化"和"弱政治化"的少数民族区域与民众形象。这一媒介形象是认识和发现中国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机与少数民族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下,纪录片生产和传播依然要立足于复杂的社会和现实的人。
47-57

湖南卫视“高端崛起”之后,还有什么?

摘要:本文梳理并侧重讨论湖南卫视自2006年以来,在树立"新主流"形象、实现"高端"转型的种种努力,及其作为省级卫视行动者所具有的典型性,并试图以阶级——城乡关系——文化输出的替代性框架,阐明湖南卫视这几年跨区域甚至跨国的纯粹市场化发展路径的必然性与实质。文章指出,湖南卫视的第二次转型所导致的结果,一面是其市场化的早期"神话"已然破灭,"另类"的文化资本消失无踪,一面是"去政治化"的节目生产,中产阶级文化公共领域及其排斥结构的形成,与全球文化生产机制的"接轨",最终让其对外扩大传播力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成为一句空话。
58-67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报业全媒体转型中的“报纸”定位

摘要:报业全媒体转型要充分考虑作为纸媒的"报纸"定位,在内容生产上,不再把纸媒的信息需要作为信息采集、加工的唯一标准和要求,体现出"超越报纸"的自觉;在传播载体选择时,实现"好内容"与"好载体"的完美契合,为纸媒保留充足的发展空间;在盈利模式上,延续纸媒吸引广告获取利润的模式,且充分发掘纸媒的历史厚重性、信息独特性等特点,合理收费、有偿服务,转化成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68-73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关关系

“电子动员”的异化: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西对比的视角对电子动员及其异化进行了学理分析,阐述了中国政治环境下电子动员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广东茂名PX项目事件的个案研究,分析了"电子动员"异化而引起争议的情况,由此,进一步探索了国内电子动员背后政治与传播的中观特点。
88-95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

摘要:中国对于"一路一带"陆上与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复兴与计划,客观上形成中华文明对欧亚大陆的第二轮全球传播。本文在论述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与古今丝路回顾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一路一带"与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二次传播:从陆地文明的回归、跨文化传播形态、中华文明再传播的内容变化、中华文明在全球传播中增进中华民族认同等四个角度展开,指出通过高铁等技术支撑的"一路一带"沿线或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与沟通,促进世界多维文明的交融共生,推动中华文明在世界再传播,保持中华文明自信。
96-101

狂欢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狂欢研究——以新浪微博“春晚吐槽”现象为例

摘要:通过对新浪微博中"春晚吐槽"微博的性质和参与主体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微博狂欢并非全民化的,大V比普通网民发挥了更关键的影响力。微博狂欢在话语喧嚣的同时形成了"沉默的螺旋",压制了不占多数的反对声音。这些都表明,微博狂欢与巴赫金意义上的狂欢理论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相似,在理论内核上并不契合。微博空间中的狂欢充斥着碎片化的特点,混杂着各种意识形态、商业利益和精英的声音。微博大V成为左右对话的关键力量,少数反对意见陷入沉默。这种狂欢对话形式并非巴赫金所说"第二种生活形式"所应有的,而是现实生活状态更加极端化的呈现。
102-109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媒介权力运演及社会权力结构嬗变——新媒体发展对社会权力结构的冲击与重塑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权力与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媒介权力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权力场域之中,因而其对于整个社会权力关系及结构的作用是大为不同的。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对政府、市场、公民、媒介等社会权力进行新的不同份额的分配与切割中,新媒体一方面强化了公民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也增强了政府的控制力和市场的渗透力,由此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权力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的嬗变及其对权力体系的再切割与重构作用,而其结果就是扩大了公共权力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行政与市场权力。并进一步对这种权力结构变化的意义进行分析,也对十八大以来将权力关进笼子这一说法进行了媒介权力方面的思考。
119-124

功能满足、心理满意、主观规范:新媒体持续使用意向研究——以中国3G业务的持续使用为例

摘要:新媒体的采纳与使用研究一直都是备受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然而采纳研究忽略了新媒体采纳之后可能被使用者放弃的情景;而基于使用满足理论的使用研究虽然揭示了新媒体满足受众需求之后的持续使用,但却将满足这一概念与满意概念混淆在一起。本研究区分了新媒体使用中的功能满足和心理满意,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和基于使用满足理论的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为基础,并引入主观规范的概念,构建了一个新媒体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整合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新媒体的因素主要有三种:功能满足、心理满意和主观规范(包括人际影响和外部影响)。本研究对453位3G用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功能满足、心理满意、感知有用和人际影响均对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但是,功能满足对于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仅在其他因素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同时,外部影响对于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并无显著影响。
125-131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数字媒介环境下的品牌节点营销

摘要:"节点营销"是品牌主以可识别身份的数字账号或可寻址的信息定位符码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面向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的人际化营销行为。这种营销方式与大众媒介营销有很大不同,是数字媒介环境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全新的品牌营销范式。节点按其在品牌营销中的作用分为中枢节点、外周节点和扩散节点三种类型,它们从不同侧面丰富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和了解,这是因为数字节点有助于对微化的内容进行功能聚合,弥补了大众媒介营销的不足。品牌节点营销的实施要点有:对品牌的多个营销节点作出合理规划,与大众媒介营销协同发力,塑造品牌个性并与消费者深度沟通,赋权品牌粉丝发挥更大作用。
132-137
新闻大学杂志研究生优秀论文选登

调侃·狂欢·抵抗——网络空间中民众化转向的另类表达与实践

摘要:网络空间中的调侃式表达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认知,民众化转向引发的广泛参与更加速这一趋势的延伸与扩散,通过媒体技术的革新和对日常生活空间的渗透建构媒介语言表达和日常用语习惯。究其成因不仅源于技术的变迁,还在于社会分化与重组中权力的非均衡。探索网络语言传播中的另类化表达与空间实践现象,对于思考其深层意图与防范潜在危机具有启示作用。
138-142

从个人摄影的转变看社交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摄影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人摄影的变化是人际交往演变的映像和投射。本文通过对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个人摄影在"家庭相册时代"和"社交网络时代"的一系列转变,探讨社交网络时代人际交往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143-149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人人都是新闻人时代:构建全媒体舆论引导新格局思考

摘要:经历了2012年纷纷扰扰的"世界末日"传言,全球媒体生态在2013年迎来了冰与火的淬炼,特别是智能手机和3G网络加速普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异军突起……可以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其命运都已经或者正在被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所左右。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