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全国新闻从业人员现状分析——以“60后”、“70后”、“80后”的代际比较为视角

摘要:引言:为何研究新闻工作者? 在传一受泾渭分明的大众传播时代,新闻工作者曾经独掌传播权;随着互动特质浓郁的各种新媒体强势登场,传一受的角色界线被打破,甚至兴起了所谓“人人皆可当记者”的现象。
1-10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读者观”与西方“受众观”之比较

摘要: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读者观与西方传播学中的受众观作历史的具体的比较,把握两者的相通相同相近和相异,不仅可以进一步端正对西方学术理论的态度,增强对自己理论的自觉与自信,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中充分用好中西方思想资源。具体而言,西方受众观从一般传受关系出发,只把受众作为媒介的使用者来研究,我们的读者观植根于人民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读者当成新闻事业的主人;西方受众观形成于西方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的社会条件思想语境,我们的读者观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闻实践中,有自己的内涵特色;西方受众观使用的是思辨和实证的方法,研究结果的呈现是西方式的,我们的读者观有中国风格的表达;两种受众观都面临着紧随时代吐故纳新的现实课题。
19-24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过渡期《大公报》立场考察——以1949年6月17日-1950年6月26日社评为对象

摘要:本文通过对过渡期《大公报》社评的考察,发现其不再拥有自己独立立场,与《解放日报》主人立场不同,过渡期《大公报》实际上持有“客卿”立场。其对内言说,对主人极尽讨好讴歌能事,即使主人高姿态征求“批评意见”,客人也颇识趣,遵循“少说为佳”、“避重就轻”、“尽量后说”、“说之婉转”原则;对外言说则看主人眼色行事,以主人爱憎为爱憎,爱主人之所爱,恨主人之所恨,对主人的朋友尽量说好话,对主人的敌人则大加挞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该立场形成的原因。
25-34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每日电讯报》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2003—2013年对华报道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200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每日电讯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对新闻报道中的常规性议题文本进行编码设计分析,侧重对新闻报道内容、方法、态度、倾向的分析。通过对《每目电讯报》涉华议题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国际传播战略,积极提高中国媒体对外跨文化传播水平,促进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塑造。
35-43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历史与表征:以影片《红色娘子军》为中心

摘要:1931年5月-1932年11月,今海南省琼海市曾存在过一支由青年女性组成的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建国后,根据这一连队的事迹改编的影片《红色娘子军》试图表征和建构一种新的自由的社会关系,新的自由的主体性,但是旧的男权意识、等级意识等意识形态和旧的文艺模式却对此形成了有力的干扰。这也是当时中国文艺和文化领域普遍的困境。
44-51

乡村传播与知识分子——以关中地区皮影的历史实践(1949—2013)为案例

摘要:本文以关中地区皮影戏的历史传播实践(1949—2013)为例,探讨知识分子与乡村传播的关系,及其变迁。从建国之初的“学习者”和“改造者”,到1980年代以来的“拯救者”和“开发者”,知识分子并没有离开乡村传播的视野,只是对自身及其关系的定位改变了。而这一变化,对乡村、对知识分子、甚至对中国社会的未来都有着深远影响。
52-57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本文将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置于宏观社会系统中,根据职业信息在新浪微博随机抽样出平均分布在36类社会领域的864名微博用户,比较研究2013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三次新媒体形象传播事件在多元社会群体中的传播效果差异。研究发现,三次形象传播的到达率存在明显递减趋势,持续关注度低;不同群体态度差异明显,互联网平台上依然存在较显著的“底层传播壁垒”;反而是社会精英群体中,知识技术人员超越体制内党政工作人员成为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的主力军。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形象传播如何扩大群众基础、提升传播效果的路径,并耕百群网与名元补全群佐曲治参与行为进行了初彤探讨.
58-64

政治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统合之路

摘要:两岸分立、分治乃是现实状态,两岸和平发展亦是大势所趋,吾等应创新思维,联系感情,强调彼此间的亲缘、血缘与地缘渊源,以政治传播为体,组织传播为用,辅以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功能,引领媒体舆论,形塑主流民意,强化抑或转化意识型态,并以青年组织为射准群体,激荡共识,凝聚行动,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圆中国梦,一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统合之路。
65-68

传播如何可能?——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摘要:在新媒体、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技术的支撑使得“传播”一词更快、更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日趋多样性的大众传播手段,也显现了“人机热,人际冷”、“有传播,少沟通(无沟通)”的现象,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对时下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传播现象进行分析,以剧中人物的交往沟通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究当今人际传播过程中“传播无缺、沟通无力”现象的成因与缓解之道。
69-73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中国电视媒体如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力——从央视马航事件报道说开去

摘要:围绕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全球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展开了又一轮的较量。在这其中,中国媒体表现如何呢?首先,既有“掌声”也有“嘘声”;其次,我国媒体现存的驻外记者规则机制不利于“资深记者”的培养,值得反思;最后,文章概括了中国电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新闻传播战中“有所作为”的着力点:参与国际媒体竞争,提高中国媒体的世界影响力;弱化中国标签,强调全球视野;提高国际新闻自采力,加快在国际新闻中的反应速度,传播中国观点;开辟国际化电视新闻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力。
84-89

电影初到上海再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1897年5月至9月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和《北华捷报》的查考,确认上海的首次电影放映活动为1897年5月22日,地点为礼查饭店(AstorHall)。1897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上海有两次电影放映热潮,分别由哈利·韦尔比一库克(HarryWelby—Cook)以及刘易斯·约翰逊(LewiSM.Johnson)和莫里斯·查维特(MauriceCharvet)主导,前者使用美国爱迪生公司的电影机Animatoscope,后者使用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公司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针对外国侨民和中国观众的放映活动是分开进行、互相隔离的。最早有关上海的影像摄制于1897年5月至9月间,是针对侨民放映的。
90-97

上海世博文化传播与发展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世博文化传播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从艺术品与工艺品、出版和版权开发、演艺和娱乐、会展服务等重点领域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加快后世博上海文化传播的政策配套,强化科技研发的动力作用,优化上海文化传播的空间布局与市场配套,鼓励文化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98-104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上海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

摘要:本文将新媒体特殊的增值路径与上海新媒体产业的现状与困境相结合,提出以公益平台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驱动力的战略规划设想。
112-117

清末报刊的大众化与发行网络的延伸

摘要:清末十余年,随着社会思潮的涌动,各派政治势力粉墨登场。报刊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办报纸也成为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社会声望的重要途径。报刊的多元化与大众化趋势,有利于读者的选择性阅读,也激发了报业市场的竞争。随着邮政条件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报刊由通商都邑逐步进入乡村社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入到“现代性”的阅读行列。
118-126
新闻大学杂志研究生优秀论文选登

新浪微博中的线上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获得:以国内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线上链接关系网络为例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在新浪微博中所建立起来的链接关系网络的微观结构形态及网络成员间的互动情况,检视了媒介使用行为和线下社会资本对线上学术共同体成员社会资本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更大程度上支持了增长假说及富者越富假说。
127-135

“李某某案”与微博公民记者的“权威”想象

摘要: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的当下,“谣言”四起,大V被捕,假新闻猖獗,国家官方媒体亦频出社论推进“网络立法”,足见新闻权威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李某某案”这一极尽错综复杂的个案作为话题,从微博话语生成机制的维度来考察其是如何被讨论及再现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以阐释新闻信息的可信度问题在何种程度上被理解为新闻权威的建构。结果显示,权威想象的身份主体具有明显的“公民性”,权威的建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规律可循。此外,权威自身也因“概念”的普遍运用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也不利于公共讨论的进行。
136-143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会议新闻图片如何出彩

摘要:会议新闻图片是会议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难以夺人眼球的会议新闻图片出彩,成为新闻报道强有力的“一翼”,考验着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在遵循新闻要素与原则的基础上,寻求画面构图的新颖别致,能造成对读者视觉的冲击力。在众多报道内容、报道对象中选择典型形象,是新闻图片具有概括力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关键。选取新颖的拍摄角度、拍摄手法,可构成具有特色的画面。选取花絮,从侧面反映会议,可以增添报道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读者的眼球。
148-152

剪不断 理得清

摘要:本期付印前,连续参加了两个会议: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杂志主办的“中外新闻传播高影响力学术期刊主编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第十四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会上,专家发言无不关注数字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体传播现实、理论与教学的变化,由此引起的感慨、展望、担忧、沉思……可谓五味杂陈。听着发言,不禁想起李煜的词《相见欢》中的后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