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信息模式与故事模式背后的异同分析——对迈克尔·舒登森“新闻客观性”解释的再解释

摘要:迈克尔·舒登森关于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的分析突破了新闻史研究的传统框架和方法,但也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弱化了两者之间共同性的说明.本文在说明两种模式差异的同时着重阐释了两种模式在作为公共机构、对事实和精确性的追求以及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煽情主义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特别说明了两种模式背后的“天真经验主义”知识观.
1-8

“全球本土化”与海外华文报纸——以《星岛日报》澳洲版和《澳洲新报》为例

摘要:本文以“全球本土化”为角度、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海外华文报纸的作用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论文以澳洲两大主要华文日报《星岛日报》澳洲版和《澳洲新报》为例,用“内容分析法”,先量化两报2008年奥运会和2007年澳洲大选报道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报在奥运会报道中,有关澳洲华人的相关报道仅有1篇短消息,在澳洲大选报道中则没有澳洲华人报道.研究又从宏观的角度,量化分析两报在这两年的头版新闻并总结其作用.两报这两年平均对澳洲华人的报道仅5%左右.与美国华文报纸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少海外华文报纸对当地华人的新闻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原创新闻少、深度报道少.由于海外华文报纸是生存在西方世界与华人社区的双重社会结构中,只有大力加强“全球本土化”,扎根当地社区,增加对当地华人报道的质和量,发挥为华人代言的作用,“登陆”新媒体,海外华文报纸才能更好地生存.
9-15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研究(1992—2010年)(上)

摘要: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16-33

近代美术留学生与中国现代设计的传播

摘要:本文试图从信息传播视角对中国现代设计在20世纪初的传播进行探讨,主要聚焦近代美术留学生这一“传者”群体,从其留学动因、流向、对西方现代设计的引介、归国后的行业实践及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评介,并借助文化遭遇的观点对美术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实践意义进行反思.
34-41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平衡——再论香港免费电视牌照增发结果的争议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香港政府针对免费电视服务牌照申请的决定,即原则同意奇妙电视(香港有线)、香港电视娱乐(电讯盈科)的牌照申请,而驳回“香港电视”(城市电讯)的申请,从主管机关的审批过程、各方反应及申请机构的材料梳理比对入手,尝试对特区政府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平衡中寻求对广播电视的有效管理的特点,进行完整的阐述与分析;并对香港电视发展前景与特点进行有效概括.
42-51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业务

论突发事件中的公民表达

摘要: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世界各国的法律体系中都具有基础性地位.包括表达权在内的公民基本权益的保护不力,往往造成社会负面情绪的积累和集中爆发,这是我国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保证公民的表达权是化解社会矛盾,行使公民监督权和参与权,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国家应该依法保障公民表达权,化解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提高公民谈判的能力和维护公民权益的能力.
52-57
新闻大学杂志广告与公关关系

“曲江模式”妖魔化之反思——基于新闻框架的视角

摘要:“曲江模式”是西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典型,媒体关注度较高.但以2013年4月为分水岭,媒体从之前如潮的正面报道急转为以大量的负面新闻为主,媒体前后报道的“一边倒”导致了“曲江模式”陷入妖魔化的境地.本文基于新闻框架理论对新闻报道的标题、内容及生产组织进行了分析,旨在理性反思媒体如何能更加客观的完成对社会真实的建构.
64-69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

摘要:本文以《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1998年至2012年刊载的959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挖掘、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性、纵贯性地审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近15年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早期100家机构的300人扩充到目前近400家机构的1200人;研究分支主要有综论、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媒经济学、广告学等,基本上与学科分布相一致;研究由术转学,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维度,透视中国新闻传播业与人类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平台功能已初显端倪;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加强,但对话不够;需加强方法训练与把握国际理论研究并重,努力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70-82

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与民意——基于“互媒体性”视点的考察与分析

摘要:危机事件中的科学传播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稳定,是涉及科学界和媒体界的跨学科重要课题.当前社会化媒体的兴盛进一步促进了传播环境的变化,科学传播在渠道和内容上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基于“互媒体性”视点,从传播渠道的变化,传播内容的质效,传播角色的多元化等方面考察东日本大地震中的科学传播现象,分析各类媒体的协作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探讨媒体之间关系及传播参与者行为对于促进有反思的科学传播的意义.
83-90

“模因理论”视域下美国传媒型跨国公司文化传播

摘要:模因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文化传播的路径以及该理论中生存机器、模因复合体、文化模因、运输载体之间在文化传播中的关系和具体所指.传媒型跨国公司在文化传播中的双重角色,使之成为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在母国文化的传播中,母国的跨国传媒集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其也受到东道国文化的反作用,二者角力的效果重构了东道国的文化结构.
91-95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虚拟社区与老年网民的社会参与——对上海老年门户网站“老小孩”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总部位于上海的老小孩网站为研究对象,探索这一具有虚拟社区特征的网站对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可以成为老年网民寻求社会参与的重要工具和活动平台.老小孩网站为扶老上网所做的努力和对线上、线下社区的建设推动了网民社区意识的形成;通过与政府以及主流媒体合作,老小孩网站为老年网民提供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在网站的带动下,老年网民以志愿者身份成为科技助老系列活动的主力,获得了宽广的社会活动舞台并开始学习为自身创造社会参与的机会.
105-117

网民微博表演:基于自媒体平台的自我理想化呈现

摘要:本文以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为视角分析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过程,进而提出微博表演的概念.本研究认为微博中的自我呈现旨在塑造一个理想化自我的形象,含有表演的成分.文章还分析了微博表演现象的特性、过程和成因,以期对基于微博平台上人们的互动行为及交流过程做出解释.
118-122

污名与政治认同:社交媒体中的政治话语争斗——以孔庆东“粗骂”为例

摘要:本研究在梳理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背景的基础上,基于“污名”理论提出“互为污名者”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中的“污名”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来源,“污名”不会如某些传统污名研究所指出的导致“认同危机”,“污名”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污名”研究的“互动”方法论范式分析孔庆东三次“粗骂”事件,得出“孔庆东采用互为污名化方式以呈现自身政治认同”之结论,此结论证成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以语言暴力获取的话语权力无以证成政治认同的合法性.
123-130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互联网化的媒体与营销复合经营:报业全媒体转型的路径设计

摘要:“技术—经济范式”导致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报业面临商业模式的转型.中国报业机构大多将“全媒体转型”作为战略方向,但是尚未找到具体实施路径.从既有实践情况来看,所谓的全媒体生产方式并不能盈利,转型前途迷茫.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报业转型的机会,本文提出,应围绕用户多元化的需求来配置资源,以互联网基因来重塑商业模式,探索包括内容销售、广告销售、数据库营销、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多元复合经营,以此为中国报业全媒体转型的创新路径.
131-138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教育

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

摘要:在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基本需求,这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立足当下天津市传媒行业对传媒人才需求的现实情况,为天津市各高校的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当前的传媒教育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139-149
新闻大学杂志综述

新媒体与社会融合: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社会变迁——第十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第十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入围论文进行文献分析,从新媒体与社会热点事件、新媒体与人际交往、新媒体与城市传播、媒体自身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年会的主要研究进展.文章认为,本次年会从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新媒体所重构的社会,以及在网络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改变,描绘了一幅新媒体时代社会各要素在变化中发展的新画卷,从新媒体视角切入,为当下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150-156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

摘要:台州广播电视总台于2005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时组建,2006年实施频道制改革,目前拥有6个电视频道,4个广播频道,3家直属单位,以及8家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集广播、电视、网络、平面等多种媒体的综合性传媒集团,干部职工人数1100多人。2012年3月,
F0002-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