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23-1147/G2 国内刊号
  • 1672-0261 国际刊号
  • 0.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传播是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园地、新媒新论、传媒观察、媒体融合、期刊之页、编辑出版、业界探讨、声屏视野、新闻实践、应用研究

新闻传播 2018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传播杂志前沿论衡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察与思考4-6

摘要:2018年是我国实施媒体融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第四年,传统媒体遵循移动化、定制化、数据化、社交化的关键词持续推进其转型过程。在转型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在内容和技术层面理性着力,在经营方面多元布局,不断取得新的融合实效。从完成平台融合向内容、理念、体制、技术、管理等多方面不断迈进。

新闻传播杂志学术园地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传播路径探索7-9

摘要:“一带一路”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根植于中原文化全力打造的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品牌,是让世界认识了解河南的闪亮窗口。但当前中原特色文化品牌的传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尚未形成全方位的传播体系、未能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品牌的影响力尚且不足等,本文通过从构建中原特色文化品牌体系、充分利用全媒体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搭建全新的传播平台、注重教育文化交流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六个方面,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原特色文化品牌。

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创意叙述23-25

摘要:电影《秋菊打官司》,明暗线交织,是一个又一个情节、一个又一个渴望、障碍、行动、结局的发展式叠加,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方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41-43

摘要: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具有霸权性、强制性、目的性,旨在增强美国文化软实力,与其他国家建立价值同盟,维护美国战略利益,达到独霸世界的目的。从研究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战略考量、传播方式入手,总结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特点,探讨了美国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启示,即强化实力、构建体系、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立体传播、打造品牌等。提出了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构想与路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体系的构建。

接受美学对电视编剧艺术的影响探究57-58

摘要:作为一种美学表现形式,接受美学能够使作者以观众为出发角度,来开展之后的创作活动。基于此,这对于电视编剧创作出良好的作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接受美学对电视编剧艺术的影响意义为出发点,集中研究了其影响方式,以期可以为更多电视编剧人员,能更好地利用接受美学理论,开展日常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现代媒介环境下的“群氓时代”——以英剧《黑镜—白熊公园》和国产电影《搜索》为例61-62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群体时代,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的网络平台,公众舆论都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口碑极佳的英剧《黑镜之白熊正义公园篇》和陈凯歌导演的国产电影《搜索》为例,结合近两年发生的一些网络暴力事件,探讨现代媒介环境下的网络暴力,群氓时代形成的原因,并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在现代媒介这个大环境下做个有理性的人。

论西北“花儿”的传播与发展——以日本“能剧”的传承模式为借鉴65-66

摘要:“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民歌,其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该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传播学视角下结合日本“能剧”传承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西北“花儿”民歌的传播发展之道,力求我国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不断传承。

论认知视角下的拼音文字与理性意识67-68

摘要:在人类媒介的更迭中,口述和读写不仅反映出书写体系下不同媒介自身的区别,而且更外显出我们感知世界的思维认知方式的不同。本文旨在媒介环境学和认知学理论的视阈下,分析拼音文字对“视觉经验和听觉经验”及“个人主义和集体意识”在认知层面的影响,希望能以此为人们将来探索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发展带来思考。

浅析互联网后真相时代被污名化构建的真实71-72

摘要:近年来,起源于政治学范畴的“后真相”一词愈发呈现社会普适意义,紧随其后的就是网络“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即从单一信息的真实到个体脑中构建的“社会地图”,都呈现出一种情绪或观点认知的言之凿凿,而事实则鲜为人关心。本文以“框架”和“污名”两个概念为切入,从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流程轴出发,简析后真相时代的整体形成过程,统筹微观与宏观视角、从短期到长期,分析后真相时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困境,并探寻如何针对当前困境寻求出路并重塑真相信仰,扭转社会的整体认知偏差。

浅议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77-78

摘要:近年来新闻报道侵害人身权与财产权的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又以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尤甚。我国目前并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在《侵权责任法》中也未对相关问题作出特别规定,因此在发生新闻侵权行为时仍要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一般规定,忽视了新闻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对相关纠纷解决不当。为解决相关认定不清的问题,本文从侵权主体、侵权客体和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形式三方面来解读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嬗变79-80

摘要:较之传统的民族志写作,影视人类学具备以影视语言阐释文化内涵的功能,在当下的新媒体语境中更适合民族文化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视人类学视野下能够体现人文关怀、洞悉文化内核,在影视人类学与少数民族文化契合的历程中,新技术、新形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一语境下传播技巧的嬗变和创新。

电视剧《天道》中呈现出的文化冲突85-86

摘要:电视剧《天道》的成功与其展现出的对于“天道”的思考与探索密不可分,这种思考与探索在人物形象自身的变化以及人物与人物形象之间呈现出的文化冲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具体阐释了文化冲突的定义并对电视剧《天道》中所呈现出的文化冲突进行了具体说明。

以中国新儒学思想视角看反乌托邦电影——以《猩球崛起3》为例89-90

摘要:如果说“乌托邦”是在人类对理想世界的期许和幻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反乌托邦”则是因为看到了理想世界不能成立的因素并且将其肢解而形成的。而反乌托邦的电影早已不是电影市场中的新鲜事物,在中国观众中受到瞩目,并且为观众所关注喜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观众在观看国外反乌托邦影片后,以自己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与哲学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反乌托邦电影,并以此为切入点发现中国新儒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共通之处。本文以中国新数学思想视角为分析手段去观察反乌托邦电影,选取《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的第三部为例,阐述对西方反乌托邦电影的思考与哲理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黄牛党——以网红店黄牛代排为例107-108

摘要:网红店的迅速发展催生了黄牛“代排”和“跑腿”服务,这产生了新媒体时代的新黄牛。这种现象形成了黄牛、消费者和网红店之间基于新媒体的新型社会关系,并引发了黄牛合理性的讨论。对于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代排”和“跑腿”服务应该进一步规范其发展。

国内豆瓣网研究热点、趋势及研究方法——基于信息计量学的视角111-112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收集来源,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国内的豆瓣网进行了分析,探寻当前国内豆瓣网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以期为国内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新闻传播杂志博士论坛
论从大众传媒时代到数字媒介时代的童年变化10-14

摘要:本文力图超越大众传媒时代波兹曼的童年消逝说,利用弗鲁塞尔的数字媒介理论探讨重新构建数字媒介时代童年生成的可能性,认为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为新儿童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在telematics技术构建的社会与个人的新型结构中,儿童通过学习和教育掌握新技术特性,适应新技术对人的认知和社会构成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童年。

大数据与新闻传播研究创新18-20

摘要:大数据打造的信息社会正在影响人类社会,这场信息风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我们要看到并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真正价值。新闻传播研究应顺应时代潮流和变化,改变“地盘保护”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当下的新闻传播研究,探讨新闻传播的实践和理论问题,拓宽新闻传播研究视野,在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中拓展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可能空间。大数据正在对新闻传播进行一场理论和实践的范式革命,这是新闻传播研究利用大数据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数据在新闻传播创新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大数据的机器服务与新闻传播的人脑创新服务的矛盾,同时解决好大数据的数据源的共享等问题,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虚拟现实技术,以求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新闻传播创新。

律师网络广告之现状及其治理原则21-22

摘要:律师网络广告乱象丛生,虚假宣传、滥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其原因包括律师行业竞争激烈、网络营销环境未能得到净化、律师广告管理规范滞后、律师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升等。违规的律师网络广告构成不正当竞争,侵犯了其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并有可能损害潜在律师客户的利益,有损于法律职业的尊严和形象。律师网络广告的一般原则是:真实性原则、非误导性原则、不得滥用技术手段原则、不得违背法律职业主义基本精神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