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23-1147/G2 国内刊号
  • 1672-0261 国际刊号
  • 0.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传播是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新闻传播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园地、新媒新论、传媒观察、媒体融合、期刊之页、编辑出版、业界探讨、声屏视野、新闻实践、应用研究

新闻传播 200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传播杂志政策吹风
优化环境促发展宣传报道重点1-1

摘要:为落实省委书记宋法棠在省委、省政府举行的“看项目、议振兴、促发展”现场会上指出的“我省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转变,要大力宣传这个转变,系统宣传这个转变”,“要搞好各市地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舆论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年初制定的《关于开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龙江振兴”宣传报道活动的方案》(《新闻出版工作》第15期)中部署的关于大力宣传我省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抢抓项目建设促发展的生动实践、显著成效和喜人变化的安排,决定从6月27日起开展“优化环境促发展”宣传报道战役。

新闻传播杂志理论前沿
电视媒介环境与青少年成长4-7

摘要:当今时代,电视媒体以其传递迅速、纷繁多样、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把大量的信息包括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样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家庭里,天天看电视的青少年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占19.5%,偶尔看电视(每周2天以下)的占14.5%,不看电视的仅占1%。在信息化、网络化逢勃兴起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仍然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媒体。这就给电视工作者提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电视这样一个大众媒体,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帮助当代青少年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探讨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就成为摆在全社会的严峻课题。

新闻传播杂志本刊专稿
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8-10

摘要:埃德加.斯诺(Edgar·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新闻传播杂志标题制作
叙述式新闻标题解读10-11

摘要:叙述式新闻标题是指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直接写出来,无需多加描绘,便能吸引读者的新闻标题。叙述式新闻标题能让读者在阅读正文前,就对新闻内容有个大体了解。这种形式的标题,在报纸上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有的带有较重的感情色彩,也有许多不带感情色彩,让读者自己去选择、去判断,但字里行间仍渗透着作者的倾向性。

新闻传播杂志本刊专稿
发挥新闻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2-13

摘要:在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和了解三个关键词: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这三个关键词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国内百姓的一致拥护。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的繁荣,还需要摒弃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的种种不稳定因素,调整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种种不尽和谐的关系,从人文关怀的立场出发,去赢得民心和民意。本文现就新闻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新闻传播杂志专题研讨
新世纪新闻评论创新研究14-15

摘要:自本刊今年第五期推出“如何搞好媒体时评专版(专栏)”专题研讨后,又陆续收到省内外学界、业界的一些来稿。这些来稿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媒体时评如何创新。媒体时评如何贴近读者、走平民化之路等方面问题做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文慧总结出新时期媒体新闻评论具有小型化、版面化、开放化和新闻化等四方面特点;湖北大学新闻与传播系魏明革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必须具有平民化意识,并提出实现新闻评论写作平民化的途径。本刊现刊发这两篇论文。

新闻传播杂志广电传媒
广播也应落实“三贴近”提高创新能力16-18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强化新闻宣传报道效果,这是广播记者时时面对的一个课题。而要破解这一课题的首要前提,就是广播记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实际行为去践行“三贴近”原则,让广播与听众全方位对接,实现零距离。

新闻传播杂志专题研讨
新闻评论写作的平民化意识18-19

摘要:在新闻体裁中,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信息为手段间接引导社会舆论,而新闻评论通过传播理性信息直接引导社会舆论,即传播事物状态的内在含义,阐述事物的价值、效用,发表评论者的意见、观点、思想和见解。无论是传播事实信息,还是理性信息,其传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闻传播杂志学子园地
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融合与交锋——试谈《新青年》中的几个问题20-21

摘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更名为《新青年》。虽然当时陈独秀也信心十足地对“亚东”老板汪孟邹说,只要杂志办成,只需十年八年功夫,就会对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影响,推动中国人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的变革,①但或许他也没想到,这个杂志会在短短几年里风靡全国,并对当时的社会以及中国今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闻传播杂志各抒己见
大众化主流媒体的时尚化价值指向22-23

摘要:几年前一个平常的夜晚,某晚报总编辑办公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报人和这张报纸年轻的当班总编辑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当晚拟定的重头报道《哈尔滨有仨玩“哈里”的》。“哈里·戴维森”是一个摩托车品牌,堪称摩托车里的“劳斯莱斯”,这篇报道描述的正是哈尔滨市三个年轻发烧友与他们拥有“哈里”的别致生活。老报人看了报道语重心长地说,这篇报道仅仅描述几百万人口的城市里面只有三台哈里摩托车,事实本身不具有新闻的重要性价值,一个大众传媒何以用如此重要的版面刊发如此个别的三个人的兴趣呢,它会给社会大众什么有意义的引导呢?年轻的当班总编则另有主张:这个极少数的三个人是特异的,给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特异的生活方式,会引起他们巨大的阅读兴趣,能够吸引足够的眼球,具有天然的新闻价值。争论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争论双方的视角如此悬殊,涉及到两者在新闻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新闻传播杂志广电传媒
浅谈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23-23

摘要:字幕是电视机荧光屏上映出的文字。一般来讲。人们每秒可读解6—8个汉字,电视字幕汉字的出现数不定,多则十几个,少则几个。一般情况下,停留3秒以上就可以让观众看清字幕并理解画面的含义。在电视新闻这个包容着声画艺术的媒体中,字幕已被作为与画外音、解说词同样重要的“第二解说”。电视字幕丰富了视觉感观,较画面而言,更为直观地传达给了观众所要了解的信息,对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的主题既是点睛之笔,又起到了深化画面主题的作用。如果字幕能和图像完美地结合起来,就能大大提高电视节目特别是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新闻传播杂志各抒己见
时政报道亦可鲜活起来——《中国青年报》和《黑龙江日报》时政报道点评24-25

摘要:时政报道,死板者多,鲜活者少。这是一道“难题”。如何解决这道“难题”,起“死”回“生”呢?有一剂良方,那就是:三贴近。

新闻传播杂志新闻随笔
节目主持人素质之我见25-25

摘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无疑给广播电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有好的嗓音条件、好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新闻传播杂志报纸研究
浅析城市化背景下的报业发展26-27

摘要:一、城市化给报业带来了什么,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新闻传播杂志广电传媒
浅谈电视新闻的可信性和参与性27-27

摘要:(一)可信性,可信性是新闻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传播学认为,传播和接受信息,需经过这样的过程:信息源——编码(制成符号)——传递——解码(了解符号的含义)。无论是报纸新闻、广播新闻还是电视新闻,它们的信息源都是新闻事实,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由于编码不清,造成受众难以解码,无法了解信息原意;或者由于解码者(读者、听众、观众)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解码(比如不识字的人无法读书看报):或者由于解码者和编码者在认知结构上不同,双方造成误解,这些都会影响新闻事实在受众心中的可信程度。传播学认为,对新闻事件的转述层次越少,其可信程度就越高,报纸新闻的新闻事实是经过记者的了解、观察、归纳、构思再转述过来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记者的主观意识和态度,读者与事件本身没有任何接触,也无法亲自调查来验证记者的叙述,因此处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被动的地位,同样,在广播新闻中记者的转述层次仍占主导地位,听众的被动状态仍没有彻底改变。

新闻传播杂志新论链接
“新闻要好看”的提法值得商榷28-28

摘要:《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6期发表宗吴的文章《“新闻要好看”的提法错在何处》。

想像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28-28

摘要:《新闻前哨》2005年第4期发表王志东的文章《想像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新闻策划的底线与原则28-28

摘要:《中国记者》2005年第5期发表李彦忠的文章《新闻策划的底线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