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报道与新闻传播的规律域差4-7

摘要:新闻运行有两个场域,一是报道场,二是传播场。新闻报道规律与新闻传播规律有不同的域差,产生的空间与遵循的法则根本不同。网民新闻产生于不完整的报道场,是其垃圾信息较多的根本原因,修补其报道场是各种网络平台的当务之急。

当前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探析8-13

摘要:近段时间以来,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内容低俗、标题党、传播谣言、抄袭侵权、刷量刷粉、恶意和重复侵权行为等乱象依然存在,且屡禁不止。自媒体乱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法治等各方面,同时,其隐蔽性、灵活性强,且多渠道、多类型,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微信官方)、行业协会、社会群体组织、网民主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同时,采取激励措施优化自媒体内容供给,促进自媒体内容高质量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自媒体乱象问题。

作为学术话语的“史家办报”14-17

摘要:“史家办报”常被一些学者用来标识中国近现代的一种本土新闻观念或办报思想,史量才被认为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可以把“史家办报”的说法当作一种学术话语,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其生成与生产的过程进行简要评述。研究发现,“史家办报”的提法其实源于一次文本误读,却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一学术话语的再生产过程中,有继承、有创新,但也有以讹传讹。鉴于“史家办报”一说易于引发歧义,我们建议新闻界对其谨慎使用。

从跃迁到忧思:场景理论视野中时尚传播应用研究17-21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得时尚传播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重要的价值。时尚传播离不开场景,场景是时尚在其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不仅为人们带来沉浸式体验,还随之创造商业价值,甚至可能产生新的生活方式。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
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传播与文化认同建构--以大型电视文博节目《国家宝藏》为例21-25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物是文明发展的轨迹,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在传承中国文明、文化认同以及传承创新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笔者主要借助中国文物,从激活文物、凸显文明特色,讲述中国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凝聚情感共识、促进认同建构等几方面阐析《国家宝藏》,以表现其传承文化记忆和构建文化认同的双重传播意义。

电视文化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创新与共同体建构25-29

摘要: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相继涌现,这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价值的回归,《朗读者》《信·中国》《见字如面》《阅读阅美》等文化情感类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节目形式上看,这些节目都以朗诵为主,通过书籍、信件、网络美文背后的故事使观众受到情感的冲击,体会文字之美,它们在满屏的娱乐类综艺节目中似一股清流,对共同体的情感价值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器物文明视角下国宝的影像叙事与文化认同建构——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为例29-33

摘要:器物既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媒介,国宝虽为一件件静止的器物,但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便成为观众与国宝“沟通”的桥梁。该纪录片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特色的影像叙事手法使国宝“活起来”,用器物展现中华文明进程,传播国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从而唤起观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达到建构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目的。

新闻爱好者杂志好稿评介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34-39

摘要:2018年11月2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2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8件,三等奖183件。这些作品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程中的成功探索。也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辛勤劳作的结晶。

新闻爱好者杂志默认
封面人物·邓绍根39-39

摘要:邓绍根(1974-),男,江西石城人,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课题组专家,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史论研究教学工作;出版有《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1827—1872》等学术书籍8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参与重大课题2项;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术刊物上70余篇,其中论文《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与民国新闻界的交流合作及其影响》(《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12期)获得201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新闻传播学部级学会奖”优秀学术奖三等奖,论文《论民国新闻界对国际新闻自由运动的响应及其影响和结局》(《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9期)荣获“2012-2013年广东省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中国新闻学的筚路蓝缕: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探析——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分析》107-107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时代机遇,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新发展。李生京编著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分析》(201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探索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路径的重要成果,它从国家顶层设计、经济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等三个角度全面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创新变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从而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寻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媒体研究
5G融入我国视频网站发展的新探索40-42

摘要:5G的发展正在重塑网络视频产业生态。研究5G进入我国视频网站的视角是相对较新且亟须进行的,其意义除通过系统分析对新媒介环境及其生态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外,更多地体现在回应现实需求的应用层面,即将我国视频网站的发展实现需求侧动力的用户和供给侧动力的技术两个关键要素的有机结合。5G赋能后产生的融视频平台化发展,有望成为我国视频网站布局未来的重点战略。

智媒时代媒体的智能化发展与转型研究43-47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手段的进步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智媒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媒体必须进行历史性的变革,也促使新兴媒体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采用智能技术以顺应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潮流。人工智能技术给传统的新闻行业带来了积极的改观,即快速生产专业的内容;构建全新的分发渠道;“智媒体”成为转型方向;重塑传媒业态环境。但同时,这其中也隐藏着社会伦理与信息价值的缺失与风险。智媒时代各家媒体也在不断探索媒体智能化转型的路径。

新闻爱好者杂志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拜年文化网络传播的策略研究50-53

摘要:拜年文化的网络传播是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常态,两者具有目标的同一性。但中国拜年文化的网络传播存在诸多困境。应从网络环境的融入与营造、网络主体的满足与引导、网络文化的适应与超越方面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增强拜年文化网络传播的实效性。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建构文化共同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品牌新媒体传播策略探析——以宁波为例53-57

摘要:如今,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传播优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宁波虽然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初级水平,传播内容更新速度慢、互动少,传播平台规模小、分布散,并且缺乏文化产业转换与贸易数字平台。因此,应加强宁波文化数字化平台的整合,多渠道、多方式融合传播,对数据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乃至二次加工和开发,不断提升新媒体品牌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及服务性,把新媒体营销与传统营销紧密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背景下豫剧文化的译介与传播路径研究58-62

摘要: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增强豫剧文化的对外传播力,语言的译介是必不可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目标语受众群对豫剧的理解和认知。从文本处理、市场接纳、目标语受众群分析,到重塑国家新形象、宣传经典文化等方面,豫剧文化的译介与传播路径研究向我们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可以通过分析经典豫剧的语言特点与译介现状、整合优化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豫剧文化译介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基于此提出拓宽对外传播的路径。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观察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融合发展问题研究63-66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各地方党报以市场化为方向的融合发展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厘清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以期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立体融合,实现传统传媒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体制机制融合。

镜头中的“正”与“负”——试析善用舆论监督推动实际工作67-69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对社会公权力的监督。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剑锋”运用得当对改善政府工作作风,推动实际工作,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大有益处;“剑锋”运用不好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使党的事业受损。因此,如何运用好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就显得十分重要。善用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在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正能量,推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媒体传播的社会责任思考——以河南四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事件为例70-72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头条号等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各种社会事件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影响力大幅增强。新媒体时代,每个微博、微信用户、头条号作者、社交媒体用户等自媒体,都能自己发声发言,甚至制造话题,引发舆情、引领舆论,从而打破信息被主流媒体“霸屏”的传统格局。在自媒体发声及传播的过程中,各种正面的、向善向上的大情小事得以彰显,各种消极甚至阴暗的“负面”消息,也得以被深挖并曝光在阳光下。在推动社会进步上,自媒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社会传播活动中,少数不负责任的自媒体不调查真相,有闻即发;为获取眼球效应,故意浮夸、玩弄玄虚;故意抹黑政府,恶意制造谣言等,很容易蛊惑不明真相的大众,给群众造成恐慌,给社会造成不安定。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只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坚守相应的法律底线,才能增强其公信力,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