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
用真实精彩的故事打动读者——新时代党媒新闻宣传如何讲好故事的思考4-7

摘要:互联网时代,吸引力决定着影响力,影响力决定着舆论导向和话语权。牢牢把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创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是新闻战线面临的时代命题和紧迫任务。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而讲好精彩鲜活的故事,是新闻报道改文风,进而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失衡与重建——河南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状况调研报告8-12

摘要: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传统媒体机构的长远发展,更限制了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为调查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寻求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我们对河南省域内传统媒体的人才流失状况进行了调研。面对传统媒体转型时期人才流失的现状,总的方略还是要适应新常态,接受现实,重新出发。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传统媒体的学习型组织,使现有人员通过职业再学习提升自我,实现知识、技能的再升级。同时,解决传统媒体人才流失的关键策略还是要想法留人和注重吸纳新人。

推进集约化增强服务力——河南政府网站发展调研报告12-15

摘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打通信息壁垒,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水平和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政府网站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政府网站“减量提质”效果明显;政府网站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其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政务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网站安全防护有待加强;网站创新发展有待加速。建议政府网站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加快推进全省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建设;强化机构,增加人员和资金投入;借助媒体资源提升网站服务能力。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学论断的彻底性与科学性16-19

摘要:新闻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其论断的彻底性,但一些虚假、没有说服力的论断不时出现在一些新闻理论的论著中。新闻学论断要达到科学标准,体现出彻底性,必须具备四个要素,阐述正确的知识,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

我国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9-24

摘要: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视听效果而忽视其内容与内涵建设、形式大于内容而雷同重复无新意、消费主义主导短视频生产而导致视频内容意义缺失以及“闪红”“闪崩”网红带来社会负效应等。这些问题也带来受众思考能力降低、艺术创作泛娱乐化和传统社会价值观遭冲击的消极影响。针对短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负效应,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大对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力度;针对视频制作者和传播者开展媒介素养引导和教育;改善算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短视频平台节目推送办法;推进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等应对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短视频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转型战略研究29-32

摘要:互联网“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导致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坍塌,传统媒体陷入困境的根源是用户连接失效.而要进行真正转型.就必须重建用户连接。当前,传统媒体转型普遍采取的是基于内容优势的“内容+”思路,而实践效果很差且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用户连接,这就要求采取基于生态系统的“互联网+跨界”转型战略来指导传统媒体转型,并用系统化的“三三”转型具体框架和系统化配套措施来真正实现转型战略的落地实施。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大学
名记者在新时代应具备的特质——为中国记者节而作33-34

摘要: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新闻爱好者杂志名家访谈
搭建学术平台推动学科建设——访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论坛负责人郑保卫教授35-38

摘要: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科咨询组第四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行。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根据会议决定,宣布“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论坛”成立。多年来,郑教授为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做了很多工作。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改革40年
报业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河南19家党报报头来历及变迁39-41

摘要:报头,是一报之首,代表一张报纸的品位和风格。鉴于报头的重要地位,媒体大都请伟人领袖、高官政要、名人大家题写报头或选择他们的手笔墨宝制作报头。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河南党报的报头也是文化味十足。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观察
浅议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发展的基本架构42-44

摘要:行业报与产业报虽一字之差,内涵却大相径庭。当下,各行各业正面临深化改革,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有的已步入“深水区”。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冲击、挤压以及同质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举步维艰。作为媒体大军中一个重要方面军的行业报更是面临挑战,同时又是机遇,唯有变革才能重获生机,转型发展是唯一路径,由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

新媒体环境下党报提升读者黏性新范式探析45-47

摘要: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和注意力资源的分散化和阅读碎片化,正快速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样态。社会传播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传播者要想达到一定的传播目的,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产品。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及其新媒体要想在网络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更好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就必须优化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在及时发声、提供刚需、群众角度、讲好故事、反馈互动等方面做好功课,不断增加读者黏性,形成新的报道范式和形态。

《南方人物周刊》(2008-2018)版式设计演变趋势简析48-51

摘要:版式设计与视觉传达是新闻类杂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第一时间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导读者准确高效舒适地接收信息的重要功能。《南方人物周刊》在创刊伊始,就把“好看”的版式与高质量的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受国内外设计界极简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快节奏、碎片化的读者阅读习惯与审美方式的改变,近十年来,《南方人物周刊》在版式设计上不断探索、革新:由喧哗到宁静、由绚丽归于素淡、由“霸占”利用版面一切空间到注重受众实际阅读体验……归根结底,易读性成为统领其版面变化的首要原则。

新闻爱好者杂志出版广角
沉淀人生,发言为诗——《沉淀集》序52-52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原是诗的沃土。千百年来,诗歌创作一直在中原大地绵延不绝。杜甫、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诞生于中原大地的这些伟大诗人,如耸峙的群峰,在格律诗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自新文学发端以来,尽管历经变故,但旧体诗词创作一直代不乏人,且作者群和读者群相当庞大。

直面理想,即刻出发——评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53-54

摘要:2018年6月,彭增军教授所著《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的新书会也于6月底在浙江宁波成功举行,新闻业界、学界因此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通读《新闻业的救赎》一书后,笔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网络公共表达权的法定性与边界——评《网络公共性表达法治问题研究》55-55

摘要:作为拟态的公共空间,即第二社会的互联网,公众聚合就公共议题发表公共意见,形成极具规模的公意或众意。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实践和观点辩争,政学两界在互联网的治理上渐成共识,即遵循法治原则,实行有限自由,在限制与自由之间依法确定权界。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网红发展的“抛物线”现象研究——以papi酱为例56-59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大部分网红呈现“抛物线”的发展轨迹,在经过前期IP的崛起、优质的内容和一系列的互动行为逐步吸引受众,关注度直线上升。当受众群达到一定的数量后,由于网红吸引受众的内容创造力不足,受众关注点的转移等原因导致受众群的缩小。网红想要持续性发展,需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和思考,并且要坚持学习新知识,做知识型网红。

封面人物·赵云泽59-59

摘要: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媒体、网络舆论、品牌传播等方向研究。

网络舆情传播事件预警机制与渎职侦办规制研究60-63

摘要: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的质与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全民法制意识的提升和监督问责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场的舆论诉求取向,从娱乐、骂人转向政策纠偏、民事索赔和刑事问责,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网络舆论与政府部门间的冲突之所以频现,恰恰是因为网络舆论的道德力量和法律力量。网络舆情传播事件如何处置,作为司法体系的实践者和捍卫者,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好法律的授权,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长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