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特稿
复盘浙报集团的转型之路4-10

摘要:复盘浙报传媒转型路径,一把手、市场化、资本化、上市、互联网、大数据是其转型的关键词,虽然这些经验不能被其他传统媒体完全借鉴,但是其转型理念是值得学习的。其转型理念就是站在未来进行战略布局,在提升自身市场化能力的基础上,利用资本的力量为转型加速。

勉励后学 寄语业界 抒怀言志 自勉励人——甘惜分老师逝世一周年追思11-14

摘要:在甘惜分老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写点什么来纪念导师呢?我翻看与老师交往的一些物品.找到了他当年题赠的几帧字幅,又看了收入《甘惜分文集》中的他的一些书法作品,禁不住思绪连连,心生感慨,顿时找到了要写的题目。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怀传播研究
周边传播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15-19

摘要:中国传播“舍近求远”和周边传播“灯下黑”的现象。凸显了加强周边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中通过对周边传播概念和理论架构的简要梳理,阐述了尽快制定中国周边传播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舆论学研究20-23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新闻禁忌与报道的禁限27-31

摘要:新闻报道有许多禁忌与禁限,尽管有些新闻完全真实.也不允许记者公开报道。引起社会不满或谴责的新闻与评论,不是因为它的言论,而是由于这类言论中的致害行为。有些新闻虽然已经违法,记者却享有法律豁免权,但不能因为对媒体免责,记者就可以对新闻的有害内容大加宣扬。如果司法机关执法不公。贪赃枉法.媒体予以揭露是正义的,这与媒体审判完全是两回事。凡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危的大事.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决不允许侵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中国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礼文化与认同建构研究31-35

摘要:中国礼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从传播理论方面看,礼文化传播不仅是一套行为准则、一种文化模式、一套价值体系,更是一种传播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播思想和传播价值,是中国传播思想及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礼文化,对确立中国传播研究主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起着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目前传播学研究中出现的视野狭窄、方法单一、思维片面等现象。

政治传播视野下的祭孔大典与认同建构36-40

摘要:祭孔大典在传统社会,是帝王承接“天命”、获取政治合法性的方式。千年过后的现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已由“天命”转向人民的认同,但祭孔大典依然被国家重视,被人民关注。在政治传播的视野下,探究祭孔大典为政权和人民带来的利益,为社会发展提供的好处,认为在纪念孔子、传承文化之外。祭孔大典作为一种政治传播的具体形式,传达出社会所需的政治价值,营造出和平稳定的政治图景,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强社会团结.最终建构起对政治合法性的认同。

礼文化传播与认同建构研究——从仪式的视角解读《记住乡愁》40-43

摘要:礼文化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如何在互联网时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课题。从仪式传播的角度对《记住乡愁》进行内容分析,从仪式的角度考察礼文化的传播和认同建构。礼文化由礼法和礼义组成,是对礼仪秩序和伦理道德的规范,是人们共享的价值信仰,其在生活中呈现为仪式典礼、民俗习惯、物质载体;礼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通俗性、多样性、教化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

从中国古代容礼看儒家君子之貌——以电视剧《琅琊榜》为例44-46

摘要:2015年,电视剧《琅琊榜》火热荧屏,不仅在国内的电视、网络平台上获得了超高收视率,还被观众称赞为“国产良心剧”。除了技术层面上的精良制作和对原著的高度还原,《琅琊榜》同样注重礼文化的表达,特别是在传统礼仪方面,既表现了丰富的容礼文化,又展现了中国儒家学说中“内仁外礼”的君子形象。

新闻爱好者杂志好新闻作者谈体会
用“工匠精神 ”打造新闻精品——从新闻职业素养谈获奖作品《马氏“兄弟”跨越20年的诚信》47-49

摘要:作为《马氏“兄弟”跨越20年的诚信》的作者,自2016年5月被河南省记协推荐为代表全省参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作品后,我们的心和参评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一起起伏:或因通过一个评奖环节而欢欣鼓舞,或因评委会对作品质疑而无精打采,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与法治
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法律定位50-53

摘要: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国在通过传统隐私权的扩张解释等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纷纷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对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我国法律也走过了从隐私、隐私权到个人信息的制度发展。法律呈现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隐私权保护为辅的趋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缺乏规定、损失如何计算等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兴媒体
俯视手掌的权力:重回男性凝视的网红直播视频53-55

摘要:2016年是网络直播视频风起云涌的一年。审视网络直播视频对视觉形式与观看心理带来的改变,我们可以发现,人们观看影像的方式从对电影银幕的仰视、对电视荧幕的平视.转变为对手机屏幕的俯视。视觉形式的改变导致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主客体位置的变化,观看者主体在俯视视角下被不断放大,使用手机观看网红直播视频再次凸显“男性凝视”的视角,重新让消费者掌握视觉权力。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意见的表达与引导56-59

摘要:伴随着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日渐成熟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公众在网络意见表达中呈现出显著的群体传播特色,不断催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酵。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理性参与和政府的积极应对。因此,公众意见的有效表达与实现对畅通民意与“官意”交往具有重要意义。以厘清公众意见的相关概念为前提,探讨网络平台公众意见表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寻求公众意见有效性实现的路径选择。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大学
一场历时三年的新闻采访——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先进事迹报道始末60-63

摘要:“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观察
少数族群媒体视域下海外华文新媒体的发展态势64-67

摘要: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华文新媒体具有华人强化身份认同、确定华人与其他族群边界的作用。这种圈层内的传播形态,赋予了华文新媒体与当地主流媒体不同的传播特征,即在华人社会中实现内容生产的本土化与传播的全球化。伴随大量中国新移民定居海外,华文新媒体迅速发展,但同时,其在海外的文化环境中面临经营困难、两极分化等问题,亟待进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以增强发展动力。

试论网络环境下如何增强主流舆论影响力68-70

摘要: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做好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应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主流媒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主流媒体要认清互联网发展大势,树立互联网思维,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方法,凝聚各方力量,形成舆论合力,不断增强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新闻爱好者杂志报海钩沉
史量才对中国报业发展的继承与开拓71-74

摘要:史量才从王韬、梁启超、林白水等前辈那里继承了家国情怀及“史家办报”的思想;史量才在狄楚青的《时报》工作,学到了报纸业务改革、多种报刊并举的措施,并请到该报主编陈景韩做了《申报》的主编。史量才对中国报业的开拓:一是保留了完整的《申报》,使报馆有了藏报的习惯,并编著《最近之五十年》保留了大量史料;二是花费巨资建立遍及国内的新闻网,并在伦敦、巴黎、柏林、华盛顿等大城市组织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三是与世界对话,请世界新闻名家看中国;四是把自己放到与总统平起平坐的位置,超出了商人办报,也超出了文人办报,拓宽了中国办报的视域;五是建立报业托拉斯,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报业大王。

新闻爱好者杂志文化传播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棋赛媒体传播策略探析75-78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棋类赛事在媒体传播中经历了根本性的嬗变,由先前短缺的赛事资源转变为需要进行营销传播的“过剩信息”,这一背景对于棋赛组织者、举办者等推进赛事的媒体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2016年10月首届楚河汉界世界棋王赛分析其在诉求确立、亮点营造等媒体传播策略设计方面存在的瑕疵,提出了吸引网民参与、让公众“设计”赛事。丰富现场活动、让观众“欣赏”比赛等对策,希冀为国内类似棋赛提升媒体传播技巧、强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