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媒体融合与转型
打造融合与转型时期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5-9

摘要:融合与转型时期的媒体面临着一日千里的技术变革、变化的网络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呼唤媒体素养和政府监管迫在眉睫的新生态;微传播作为当代媒体的新集群横空出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锋与交融过程中自我完善;在新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受众,既有清晰的代际差异特征和代际间流动的趋势,又存在着对新技术的接受与抵抗;媒体融合与转型时期的内容生产呈现出生产目的异端化,精英与草根价值取向的差异,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却呈现出公信力不足的现状。基于此,融合与转型时期的媒体发展需开启大传播与微传播互补的视角,从更新迭代的创新思维出发,既靠技术、又靠人才,打造融合与转型时期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封面人物·方毅华9-9

摘要:方毅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专业主任。曾在媒体从事八年新闻采编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业务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研究、媒介研究、叙事学研究。近年出版的专著和教材有《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原理与实务》《节目构思与分析》《编辑学概论》《新闻叙事导论》《新闻编辑》《新闻业务》等,

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艺术10-15

摘要:当今时代,是自媒体盛行的时代。社会舆论格局随着自媒体的兴盛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公众在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新闻信息方面掌握了更多主动权;二是公众的话语权在社会舆论格局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三是舆论多在线上形成而后线上线下交互作用、融为一体。新闻舆论引导的现实情况是:舆论引导无效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大致有:部分舆论引导者与公众之间存在着隔膜,某些新闻媒体的部分报道内容显得陈旧老套,而表现手法又枯燥乏味。宜致力于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艺术。其一是把握"时度效",既综合起来着力,又让"时度效"分别达到最佳状态(准确地认识"时",精准地把握"度",不懈地追求"效")。其二是致力于新闻精品生产。这是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记者对社会现实要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真知灼见,使作品体现"有思想";以"勿忘人民"的情怀,体现"有温度";凭"有品质",进入受众的心智并对此发生深层次影响。

媒介产业的三重危机16-19

摘要:自从网络媒体特别是手机媒体出现和走红以来,传统媒介产业的危机感就一直如影随形。可是大部分人所谓的危机都是指媒介的危机,也就是网络媒介和手机媒介的出现才导致了传统媒介产业的危机。实际上,媒介产业的危机不仅仅来自媒介信息终端形态的变化,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新媒体的经营和管理层面,而根子上是来自媒体从业人员(包括领导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缺陷。如果对后两种危机视而不见,甚至把媒介危机当作媒体危机和媒体从业者危机的挡箭牌,那么任何一种危机都难以去除,而且会严重影响媒介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突破惯性思维 实现媒体的转型20-22

摘要:一、不要用惯性思维来做新媒体 自从中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来,传媒界关于融合的调子也随之高了起来。然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大家规划的都是以自己的内容为核心,建立媒资中心,通过中央厨房一菜多吃,实现台网联动、多屏传播、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魏则西事件”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共振与互动22-27

摘要:网络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两大舆论场互动共生的舆论新格局。"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社交媒体和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互动共生:事件初期社交媒体舆论对于主流媒体舆论的形成呈现"倒逼"事态;二者在此次事件中通过"溢散"和"共鸣"的议题互动形成舆论"共振",进而实现舆论监督互动。此外,在互动当中同时还存在着"共振断裂"现象,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二者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冲突与合作共生共强,最终殊途同归促进事情解决。

论仪式传播活动中的伦理建构28-31

摘要:仪式传播贯穿于人类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于社会文化的整合和社会秩序的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仪式传播活动的主体建构、意义共享和伦理本质,表明仪式传播的要旨在于将所有个体视为平等的主体,在仪式活动场域内,人们自由交流和互动,共同建构仪式的深刻意蕴,召唤文化共同体成员自愿参与到仪式展演中,促成人们在情感、信仰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从而起到整合文化、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理论体系探讨
新闻传播中的矛盾运动与关系建构32-35

摘要:新闻传播的功能在于围绕其目的实现建构和谐的社会关系。从新闻传播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探讨社会关系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研究与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信息—生产—消费"构成的新闻传播基本链条中,存在着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社会现实与拟态环境、新闻内容生产与消费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运动促进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信息共享关系、媒体信任关系和新闻文化关系的建构。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与法治
论西方言论出版自由思想的发展——以弥尔顿、詹姆斯·密尔和约翰·密尔的出版言论为例40-43

摘要:通过追溯弥尔顿经詹姆斯·密尔到约翰·密尔的言论出版自由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比三人在论述言论出版自由的对象、限定、目的等方面的异同,描摹自由主义在言论出版中的发展进程,进而思考在多元化时代的今天包括言论自由在内的自由主义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新闻爱好者杂志报海钩沉
民国时期民营报业托拉斯建设的历史反思44-47

摘要:民国时期,成舍我通过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力图组建民营报业托拉斯;史量才采取多元发展和横向扩张的方式拓展民营报业规模;张竹平运用联营的手段扩大民营报业竞争力;陈铭德和邓季惺大力推动内生扩张,提升报纸影响力。上述民营报纸在报业托拉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最终受制于外部因素,无法形成与西方国家报团相提并论的规模、实力与运行机制。民营报业往往在经济竞争力和舆论影响力方面左右摇摆,其报业托拉斯发展路径主要表现为内生式扩张。受到政治力量的强力干预,外延式发展基本无法开展。由于报业托拉斯建设的主体力量单薄,缺乏舆论力量支持,又受到多重力量的冲击,民营报业集团最终只是不成熟的"半成品"和一触即破的"肥皂泡"。

新闻爱好者杂志出版广角
关于《精神交往论》的两个学术问题的回复48-49

摘要:我的《精神交往论》出新版了,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的新版,这次将我在《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9期发表的文章《怀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环境——〈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获奖感言》作为代序言,书后附有时统宇1995年发表的文章《陈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论〉》、

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路径选择50-53

摘要:学术期刊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术期刊品质保证的前提,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遇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应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善于抓住"热点""亮点",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突出特色,注重特色栏目的策划和设置;突出重要文章,满足读者快速浏览的需要。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教育
民办高校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关于“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的思考54-58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媒体"是在"新媒体"倒逼之下传统媒体的"自救"行为。传媒业界和高校新闻教育之间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新闻观念从"分众化""专业化"到"全媒体""全能型",可谓变化"冰火两重天"。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既要与业界的需求相对接,又要保持独立和冷静的思考。重要的是"把根留住":坚持"内容为王",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民办高校培养“全媒型”人才的难点及破解59-62

摘要:"媒介融合"的趋势对于新闻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全媒型"要求,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同样要求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成为"全媒型"人才。立足民办高校新闻教育的实际,民办高校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的难点为:"全媒型"人才是高水平人才,而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大多办学水平低;"全媒型"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大多培养单一型专业人才;"全媒型"人才是创新型人才,而民办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大多滞后。总之,民办高校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全媒型"人才的急切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破解难点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新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战略定位、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创新等三个方面加以突破。

探索培养“全媒型”人才之路——以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为研究案例62-65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需要兼具"全媒体"业务技能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全媒型"人才,这对当前中国的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点,民办高校尤其应该走"应用型复合型""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在培养"全媒型"人才方面开拓创新,勇于探索。

新闻爱好者杂志应用新闻研究
让人哭的喜剧——对周星驰电影中的喜与悲的解读66-69

摘要:已经走过将近20个年头的周星驰电影影响了一代人。他的电影以喜剧为依托,喜中有悲、悲喜交加,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我们说周星驰喜剧是"让人哭的喜剧",那是因为他的电影表现形式是诙谐幽默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他的电影结局通常是圆满的,但仍有它悲剧的一面。通过对周星驰电影及其本人经历等资料的研究,对周星驰喜剧电影进行表现手法和内在诉求的解读,进而探究其喜剧电影传达出的喜与悲。

探索“走转改”常态化的路径——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孟津政府大院没“围墙”》为例70-72

摘要:处于新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受众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作为媒体人,我们唯有在新时代中持续践行"走转改",才能写出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的新闻。"走转改"只有成为常态化,才能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真正了解群众的思想脉搏、利益关切、实际需求,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新媒体时期省级广播电台面临的危机和应对策略73-75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和平台产生了许多新兴广播媒体,其全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以及良好的互动都对传统的广播电台产生冲击,彼此之间竞争激烈。目前,省级广播电台已经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相继开通新媒体平台,却仍然面临发展的危机。省级广播电台未来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谋求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各个媒介平台的联合,打造广播品牌效应,提升知名度和曝光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适当调整频率定位,将受众细分化、栏目设置精品化,以提升广播电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