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爱好者杂志

《新闻爱好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等。
  •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3-1286
  • 国内刊号:41-1025/G2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94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24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爱好者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特稿

新媒体不是“媒体”--基于媒介组织形态的分析

摘要:从传媒经济学视角来看,新媒体其实不是“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社会化、移动化、平台化以及大数据让新媒体更好地找到了关系转换、创造价值的现实路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对接媒介平台,同时要有互联网思维。
4-7

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满意度博雅榜全解读

摘要:自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元年以来,网络视频用了不到10年时间至少抢夺了一半的电视观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2013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达到4.28亿。网络视频的产业规模也不容小觑,而且,网络视频的市场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线下渠道的王牌操盘手苏宁在2013年以2.5亿美元人股PPTV.
7-19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期关注·时尚文化传播

马克思日常生活维度下的时尚含义

摘要:时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时尚的定义学界尚无定论。从马克思的日常生活理论中对于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个不同维度的划分入手,考察时尚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关系。探究时尚与科技、艺术、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发掘时尚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审美的异化”问题,认为在当下“物的依赖性的社会阶段”,时尚在经历着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时期,但其仍在不断塑造社会认同和打破社会认同。在社会向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高度统一的理想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因为时尚是人们对超越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的无止境追求。
21-24

微博作品首获河南新闻奖

摘要:由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2013年度)河南新闻奖近日揭晓。本届新闻奖评选最大的亮点是首次设立了微博奖项,开了全国新闻界之先河,有11件作品获奖。(见下表)
24-24

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探析

摘要:微博是Web2.0时代的一种SNS形式,它所具有的特征和功能有效促进了时尚的传播。微博的时尚传播价值包括:微博的即时性、“反记忆”功能与时尚求新求变的流行特征天然吻合。使之成为时尚传播的有效媒介。微博的超链接拓展了时尚传播的文本内容,使读者能接触大量的时尚产品信息,并产生购买的念想及行为。微博的“去中心化”消弥了时尚传播的等级界限,使得时尚传播更显平等、自然和亲切。微博的社交性助推了时尚产品的口碑营销,使时尚传播更显效果。
25-28

时尚与政治的纠葛: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烫发的媒介呈现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女性的服饰不是单纯的时尚和审美问题,而是同政治纠葛在一起,无论是剪发、烫发、染发还是旗袍,都同特定的政治运动和取向密切相关,身体成为政治和时尚纠葛在一起控制的场域。用米歇尔·福柯的论断来形容就是,“肉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志,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
28-31

当代剧场艺术的时尚化与时尚传播

摘要:面对消费文化下大众传播媒介的冲击,剧场艺术因创作与传播手段的“复杂而低速”举步维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戏剧作品选择在内容和形式上日趋时尚化以应对这一尴尬境地。一方面是戏剧时尚化的现象越发普遍,另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集体沉默。大众传媒对戏剧时尚化的表面化阐释,使时尚对于戏剧而言变为娱乐化、平庸化、商业化的代名词。剧场艺术时尚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三个角度论证:一是梳理当代戏剧的现代性、先锋性与时尚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解读戏剧时尚化表征背后的合理性问题,三是从当下剧场构成模式来阐释戏剧生态面对时尚化时的三个发展方向。
32-36

试论时尚传播中的媒介功能——以新媒介技术下的网络时尚传播为例

摘要:21世纪以来,主要是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媒介之于时尚传播的社会功能愈加凸显,从传统的承载时尚信息.开始变身制造时尚、引导时尚、推动时尚与批判时尚.不断变革着时尚传播的主体维度、内容信度、渠道宽度、终端速度与批判深度,并终而影响着时尚产业从设计生产到推广消费的整个链务。尤其是网络时尚传播,已经跃居为当下时尚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那么.系统地审视当下时尚媒体之于时尚产业的关联,并相应提出时尚传播的发展对策,对于中国时尚传媒发展、时尚文化传播与时尚产业振兴,都将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6-41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雪崩》为什么引起新闻界震动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陈力丹教授和向笑楚、穆雨薇同学最近就去年获得普利策新闻特稿奖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进行了专题讨论。该作品报道了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雪崩的经过。在报道技术上颠覆了传统报纸的新闻呈现方式,把文字、
43-46

从网络传播的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数字鸿沟发展形态的演变与影响

摘要:数字鸿沟作为信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沟效应在网络时代的表现。伴随网络媒介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数字鸿沟的影响呈现出从网络传播初期的受众阶层分化到自媒体时代的文化壁垒两个阶段的发展形态。在数字鸿沟两个发展阶段的背后.是受众数字素养发展与媒介技术发展间的不平衡。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深化发展和普及.数字鸿沟及其文化阻滞作用也会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
46-49

外媒中文网在中国社交媒体中的传播

摘要:外国媒体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开办中文网站、内容本土化和在社交媒体建立账号等。本文首先透过文化亲缘性的视角,分析了外国媒体开办中文网和内容本土化的策略,其次探讨了传统新闻和社交媒体的关系,最后以《纽约时报》国际生活网在新浪微博的传播为例,分析了外媒中文内容在中国社交媒体的传播路径和范围.期望能为中国媒体应对外媒竞争提供参考。
50-52

网络化社会: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与未来——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传播学研讨会综述

摘要: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全球媒介更加紧密地融合,而浸润于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网络生态环境亦呈现出了不同的现实境况。本文基于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尝试以多维度的视角对学者们有关中国传播生态境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还原式的梳理。并在网络海量信息的精确把控和受众行为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对调整与机遇并存的网络化社会予以未来展望。
53-56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闻与文化书谭

一九四九:残山剩水与大江大海——兼谈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摘要:一切现实无不源于历史:一切历史无不影响现实。为此,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直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中国与民国(1912—1949)即为一例。其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更如狂飙一曲从天落,天地阔远随飞扬,流风余韵.连绵至今。仅看荧屏上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都在不断续写着这段“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传奇.包括近年广受嘉许的《我的长征》《惊沙》《秋喜》《暗算》《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
56-60
新闻爱好者杂志封面人物·对话学者

我不做人云亦云的研究——访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芮必峰

摘要:1977年的冬天,插队在马鞍山郊区红旗公社蔡村大队的知识青年芮必峰正在挖塘泥时,收到来自安徽大学中文系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提及那一刻的心情,他用“欣喜若狂”四个字来形容。这样的情景,时至今日依旧是上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热度犹存的集体记忆。作为77级大学生中的一员,芮必峰的命运和所有经历过这段人生转折的人一样.
61-65
新闻爱好者杂志舆论学新论

公众舆论的对峙、理性与话语暴力

摘要:公众舆论的多样性孕育了正确与错误意见的对峙,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利益和刻板印象。网骂、武断与荒谬绝伦的公众意见都带有话语暴力的色彩。回归舆论的理性,表达意见尊重事实,重视推理分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公众舆论调查的理性概念和命题.是认识公众舆论规模和声势、摒除话语暴力的手段,是媒体传播理性舆论、防止虚假舆论的蒙蔽、担负促进舆论融合的使命。
66-68
新闻爱好者杂志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业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企业组织转型

摘要:广告业面临转型的压力,包括业务基础动摇,专业性受质疑,低技术含量受挑战等,同时也有政策利好,媒介技术催生新广告形态等动力。广告业转型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企业组织三大方面根本性的变革过程,最终将改变广告业边界.形成新的广告业产业形态。
69-71
新闻爱好者杂志网络传播

网络媒体环境下的社会责任研究

摘要: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一种形态,以其优越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网络媒体在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时也出现了各种责任缺失行为。在网络媒体占据大部分新闻来源的今天,应通过加强他律、强化自律等途径,使网络媒体时刻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崭新阵地和凝聚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72-75
新闻爱好者杂志新兴媒体

“自留地”还是“公共绿地”?——媒体人微信公众账号实践的机遇与困境

摘要:微信公众账号具有“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的传播特性,成为媒体人试水自媒体的天然试验场,为媒体人开辟个人话语领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媒体人始终在疲于奔命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块“自留地”。研究发现,媒体人的微信公众账号在内容和风格的呈现上显示出鲜明的个人烙印,但功能上仍带着明显的“公共色彩”.在传播有价值信息、影响和引导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微信关系化的传播模式激发了用户参与的热情,拓展了公共讨论的空间,“自留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公共绿地”的走向。媒体人微信公众账号想要可持续成长,需要突破现有瓶颈,不断创新方式并沉淀经验,探寻有效的救赎之道。
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