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爱好者杂志

《新闻爱好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等。
  •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1003-1286
  • 国内刊号:41-1025/G2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94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5
  • 综合影响因子:0.248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爱好者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文化传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最重要的是把握文化的本质,在文化结构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中,文化精神是最深层、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传播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和技术层面,而要传达中国文化最有普世价值的精神特质.关于中国文化精神,冯友兰、梁漱溟、李泽厚、张岱年先生均有论述,但说法不一,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精神重新进行梳理总结,以求达成学术共识.
-

普世价值之争与中国文化普世价值的实现

摘要:普世价值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话题,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已是紧迫的现实问题.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我们不仅要重视自身文化中普世元素的挖掘,同时还要加大向世界推介中国普世价值的力度.在具体的文化传播中要有占位意识,要注意文化符号的凝练,要加大文化品牌的推介和传播,要恰当嵌入中国文化元素,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安全意识.
-

传统文化精神的电影影像转化与重构

摘要:受产业化冲击,近年来中国电影越发呈现出重市场、重娱乐、重技术的趋势,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像表述由此被淡化乃至误读.而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巨大的传播价值与广泛的受众基础,既是中国电影理应承担的责任,又是其实现文化创新的源泉.要在电影艺术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转化与重构,精彩的故事创意和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编剧、导演便成为首要因素,同时要注重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对接和文化精神与艺术语言的水乳交融.
-

构筑中国动漫的灵魂——对比中日动漫中的民族文化表达

摘要: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产业类型,其经济价值同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美国、日本等动漫产业大国在输出其动漫产品的同时,更多地输出的是本国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系,这给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通过对比中日动漫作品中的民族文化表达,回顾中国动漫发展史,得出中国动漫的未来发展之路应回归民族文化,构筑中国动漫核心内涵的结论.
-

发挥导读螺旋效应盘活党报新闻资源——从河南日报近期版面探索说开去

摘要:导读的兴起和数字时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河南日报顺应形势,尝试推出多种形式的导读,并以此为抓手探索版面改革,引发了整合版面、精做标题以及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正向螺旋”效应,促使报纸信息量加大,新闻更抓人眼球,版面也更清新时尚,受到了业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

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功夫熊猫2》为例

摘要:误读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已成为跨文化传播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它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产生的影响不客忽视.《功夫熊猫2》虽然大量运用了中国元素符号,但实际上该影片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行了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误读,其本质仍是宣扬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影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误读现象,辩证地看待它.只有合理地运用误读,有效利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才能为我国的文化大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

《中国好声音》:释放正能量

摘要:浙江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和成功,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取向与走向,笔者从规则创新、传播创新、价值创新三个维度来解构,试图找到娱乐节目得以释放正能量的秘诀.
-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摘要:媒介素养教育自倡导、开展以来,因开展的动机和程度多有差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起初的“保护主义”价值取向,还是后来的“超越保护主义”价值取向,随着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而演进.媒介素养教育最终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促进媒介生态和谐发展”.
-

从伦理新闻事件看媒介价值选择

摘要:伦理新闻事件在新闻报道中因其本质属性而备受关注.有些新闻媒体在对待此类事件时因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往往致社会效益于不顾,从而出现舆论导向的偏差.因此,无论从新闻宗旨还是从媒介工作者职业操守上都有对伦理新闻事件进行规范和研究的必要.文章针对近期社会上出现的热点伦理新闻及媒体报道案例,深入剖析媒体在伦理新闻事件报道中所应当遵循的不同价值选择.
-

微博“粉丝”:虚拟公共领域的舆论新军

摘要: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

哲学视域下传受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大众传播领域实践的深入开展使传受关系的研究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众传播领域内传受关系研究的梳理、分析,归纳出传受关系研究的内涵、历史、效果、文化和哲学五个层面内容,将传受关系研究理论基础按照价值取向分为目的型、价值型和交往型三个维度,并归纳出传受关系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向.
-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启动效应

摘要:在认知心理学中,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在网络舆论热点形成的过程中,当传统媒体对事件真相的报道,与初始阶段网民自身“框架设定”相契合时,会发生正向启动效应 ;反之则会形成负向启动效应.
-

关于新媒体核心概念的厘清

摘要: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

电视新闻文本编码的国家认同构建

摘要:在国家认同构建中,以法律认同为代表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新疆各少数民族,在文化变迁过程中建构文化认同,是新疆“现代文化”的具体体现.电视媒体以符号形式再现,而再现的过程,即通过电视文本编码形成的电视节目的传播过程,也是受众主体认同的建构过程.
-

网络典型报道传播民族传统美德的文化建设功能——以湖北网络典型报道为例

摘要:网络典型报道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技巧上实现了“草蛇灰线不露痕迹”之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网络舆论生成多围绕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新闻故事展开,形成议题和意见集合,最终汇聚成网络舆论.在传播效果上通过不同网站系统性的综合报道,加之逐步形成多媒体立体聚焦的态势,超越了单一报道的局限性,强化了传播效果.信息接受视角上契合受众群体的需要,传达了社会对典型的认可,发挥了网络媒介的文化建设作用.
-

网络时代数字化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对话优势,从传播学的现实意义出发,可以使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从理论上的可能变为现实中的实践.我们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的人类文化行为来研究,深入探索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化手段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络传播平台,有效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传播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
-

衡阳地域文化在品牌推广中的运用——以“雁城四宝”为例

摘要:衡阳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其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对落后,本文以“雁城四宝”为例,分析衡阳地域文化在地区品牌推广中的运用,发挥地域文化在地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

地方晚报的『浅浏览』和『深悦读』

摘要:以快取胜的网络、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对纸质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有实力的纸质媒体正逐步和新兴媒体"联姻".然而,作为地方晚报,无论是在发展空间、竞争实力还是在与新兴媒体的联合发展上都先天不足.面对挑战,地方晚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天中晚报》以变应变,在"浅浏览"和"深悦读"上下功夫,赢得了读者,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天中晚报》编委会对"浅浏览"和"深悦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通过浏览让读者了解"是什么",通过深读让读者了解"为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天中晚报》编委会从新闻的标题制作、写作要求、版面设置、新闻理念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