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爱好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 41-1025/G2 国内刊号
  • 1003-1286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新闻爱好者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6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新闻爱好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新闻爱好者 200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爱好者杂志本月评论
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1-1

摘要:由于媒体对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作了出色的报道,极大地动员、鼓舞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抗震救灾热情,这不能不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到新闻媒体的巨大力量;同时,也让媒体和媒体人感受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么重大。

新闻爱好者杂志传媒观察
创造新闻传播的新模式——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信息传播特征探析5-6

摘要: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许多城市和乡村在瞬间化为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指挥若定,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总书记、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十几万名解放军官兵、武警迅速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大量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空中、从陆路运往灾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与特大自然灾害抗争的气壮山河的时代赞歌。

震后法制新闻内容分析7-7

摘要: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救灾工作当中。在媒体有关地震的报道中,人们可能更多关心的是有关救灾、人员伤亡情况的报道,但另一类报道因其功能特殊也十分值得关注:它们虽不直接传递救灾及震灾损失情况,却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有力地支持了抗震救灾工作,并且由于发生的时期特殊所以会产生比平时更为深远的影响,这类报道就是法制类新闻报道。这些报道或关注有关的新政策法规,或关注灾后各类案件的侦破、处理,它们起到了宣传法制政策、传递打击犯罪信息的作用。综观这些报道,从内容上看,主要有如下几类:

中原文化发展中的数字媒体艺术8-9

摘要:艺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艺术的创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从人类图腾崇拜到机械工业革命带来的秩序和力最;从手工业生产到现代数码信息带来的速发和效益,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识和技术手段中产生的。如今电脑应用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数码技术的突飞猛进,铸造了新的艺术空间.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它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五彩斑斓的视觉体验,从此视觉艺术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宏伟画卷——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10-11

摘要: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已举办了六届。六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每每若六月的钱江潮裹挟着、震撼着每一个国人,随着一个个年度经典人物的亮相与史诗般故事的徐徐凸现.央视一档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成熟的节目运作性、极具经典震撼性的“拳头”产品“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并不断地刮起收视旋风而被朝野交口称赞!

新闻报道必须杜绝变形走样12-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新闻行业内部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以争夺阅听受众从而实现媒体的商业追求和道德追求为目标,以通过提供有价值、受欢迎的信息产品为基本手段。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提供及时、权威、全面和独家的信息,谁就有可能占尽先机,赢得发展,否则就极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正是因为媒体大都看到了这一趋势,因此一些媒体为了争夺人们的眼球,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新闻做得越来越有“刺激性”,甚至不惜进行所谓的“新闻策划”,以求制造“轰动效应”,迎合某些读者的需要,新闻报道的变形走样情况有日益严重趋势,传统的行业规则受到严峻挑战。

“电子号外”探析14-15

摘要:号外是报纸媒体为了及时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在报纸本身编号以外临时编印发行的一种特殊报纸类型。在声像和网络还没有大举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之前,“号外是报纸为公众解读突发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快方式”。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号外的新闻时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报纸出版发行号外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报纸“符号化”的“自我广告”,号外时效性的功能遭到质疑。

民生新闻的问题与出路16-16

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深受普通百姓欢迎,也迅速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认可,有学者提出,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然而,民生新闻在操作过程中日渐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批评性报道对民主的促进作用——以《南方周末》对“厦门PX事件”的报道为例17-17

摘要: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2007年,“厦门PX事件”历经将近一年的曲折发展,从“缓建”到“环评”,最后以政府决策“迁址漳州”得到合理解决,这既是政府对民意择善而从的体现,亦是公众积极参政议政、具有社会民主标志意义的事件。

透视“新闻民工”现象18-19

摘要:记者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他们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关心民众疾苦,虽时常遭遇各种势力的打击,但是仍然坚持着,不放弃对社会生活的正面引导,从而受到人们的信任和依赖,所以,记者曾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尊贵称号。但近年来,在记者队伍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角色——“新闻民工”,许多记者都在呐喊“我是弱者,因为我是记者”。也许很多人会纳闷:社会转型,文化的变迁并未改变记者所掌握的“话语权”,在日常生活中,记者的报道可以形成“舆论”,而老百姓表达观点永远只可为街头巷议,毫无疑问记者是强势群体,怎么转眼间就变成“弱者”了呢?

新闻爱好者杂志理论探讨
以文字和图片信息提升传媒竞争力19-20

摘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类传媒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取得领先优势,使得文字和图片这种最古老的信息载体,在传媒载体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媒体研究者及其从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社会传播模式下的新闻真实性21-22

摘要:新闻的真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历年来我国新闻界都将它放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不可逾越的,它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它体现着新闻的基本特征、性质、要求。对于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而言,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重中之重。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冗余信息"策略22-23

摘要:2007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园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11月1日起施行;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随着这些条例和法规的实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实现通过记者招待会或新闻会及时高效公开政府信息、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目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必须努力创新传播模式,进一步优化各种传播策略。本文试分析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冗余信息”策略,探讨运用这种策略应该注意的对策。

新闻学中的“信息”概念探析24-24

摘要:信息的意义兑演 南唐诗人李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这是汉语中“信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古义指消息、音讯,侧重于口头或书面传递的内容。随着近代报刊的兴起,本土“信息”概念勃兴,如1872年《申报》直接列出栏目,标明“丝市信息”、“陕西军情信息”等,此时,信息的近代含义仍指向消息、音讯、情报。

新闻思潮与新闻的客观性发展25-25

摘要:在新闻传播由一项社会活动发展为一项专门的社会事业时,人们对新闻传播的思考也日趋系统化了。这个过程是人类对新闻思想、新闻事业的探索,是与现实政治制度束缚的对抗与斗争。在新闻思潮的冲击与发展之下,对新闻实践的探索和完善从未停止过。作为最初的报刊主义理论思潮潜在规则的新闻核心概念之一的客观性要求,也随着新闻思潮而逐步深入与拓展,经历了一个由“隐”到“显”,进而成为一种思潮的漫长过程。

新闻爱好者杂志驻站记者手记
“胸怀全局”与“深入地方”26-27

摘要:驻站记者应该在培养新闻报道的宏观意洪和主动意识上多下工夫,只有“胸怀全局”,才能更好地“深人地方”。具体来说,党报是联系党委政府和厂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因此,党报记者应该在胸怀全局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而驻站记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更需要及时把握中央、省委的精神,才能对驻地党委政府的一举一动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新闻爱好者杂志办报经纬
思路与实践——《今日安报》创新政法典型宣传的探索与体会27-28

摘要:省委领导同志最近指出,新闻宣传以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为诉求。特别是正面典型报道,能不能做出影响力,是考验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家媒体政治水平、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两年来,《今日安报》结合我省政法工作实际和依法治省工作需要,以做出正面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为基本追求,先后策划推出了《平安河南巡礼》、《走百县看平安》、《法治建设五年回眸》、《记者基层蹲点日记》等典型系列报道,通过创新报道思路、创新写作手法、创新表现形式、创新宣传效果,实现了预期宣传效果,不少报道受到了读者和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在活动中办报 在办报中活动29-29

摘要:近年来,面对都市类报纸和网络等传媒的挤压,地市党报面临读者群萎缩、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锐减等多重压力,一些地市党报甚至出现了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窘境。地市党报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众多读者的眼球重新吸引过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与读者互动,举办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提高读者的参与意识,加强互动式报道,是变地市党报不利竞争地位为有利竞争地位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