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稀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Rare Earths

  • 15-1099/TF 国内刊号
  • 1004-02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包头稀土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稀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

稀土 201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柴油车用铈基SCR蜂窝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1-9

摘要:采用正交实验考察浆液浓度、铝溶胶用量、研磨时间及球料比对CeWTi催化剂涂覆效果的影响,对成型后的蜂窝催化剂进行XRD、BET及SEM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上载量对其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浆液浓度为45%,铝溶胶为20%,球磨时间为30min,球料比为8∶1,浆液粘度为4.7Pa·s的工艺条件涂覆成型的蜂窝CeWTi催化剂在200℃时NOx转化率为80%,250℃~500℃NOx转化率高达93%以上;催化剂的NOx和NH3转化率与涂覆量成正相关,但其N2选择性与涂覆量无明显对应关系。此外,比表面也是影响蜂窝催化剂SCR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稀土对银叶金合欢幼苗生长影响研究10-19

摘要:为明确稀土对银叶金合欢幼苗的生长影响,使用6种不同浓度的稀土溶液对银叶金合欢幼苗进行连续3次的叶面喷施,借助SPAD-502Plus叶绿素计测定幼苗叶片的SPAD值,LA-S植物图像分析仪扫描测定苗木的叶面积、地下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结果显示,采用0.05%~0.1%的稀土溶液喷施银叶金合欢幼苗后,幼苗叶片SPAD值增大,叶片数量和叶总面积数增大,根系发达,苗木快速生长,苗木干鲜重增加;而当浓度大于0.2%时,各项测定的生长指标开始出现拐点,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有规律性的负相关。采用0.05%稀土溶液喷施银叶金合欢幼苗后,从30d起,苗高、地径生长就出现显著差异,并一直延伸到90d;该处理90d苗高净增长达到42.1cm,地径净增长达到2.4mm,幼苗叶片SPAD值达到58.48,苗木叶片数量达到75片,叶总面积达到720.80cm^2,根系总生长度达到122.1cm,根表面积达到137.2cm^2,根尖数量达到2105条,地上部分干、鲜重分别达到14.35g和4.10g,全苗干、鲜重分别达到16.21g和4.60g,各项测定指标均表现最优,其各净增长量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Ce异常法计算岩体氧逸度的研究进展及轻稀土比值法适用性的初探20-27

摘要:氧逸度(fo2)表征了所在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程度,在诸多的地质过程中均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稀土变价元素Ce是计算岩体氧逸度的常用元素。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锆石Ce异常计算氧逸度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各个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统计了华南几个代表性岩体的稀土数据,计算出各个岩体的Ce/Nd及Ce/Sm值,发现成矿岩体的Ce/Nd及Ce/Sm均要明显高于非成矿岩体,并且锆石的Ce/Nd及Ce/Sm对岩体成矿专属性有明确的指示。此外,还发现锆石的Ce/Nd及Ce/Sm值与δCe呈指数形式的递增关系,由此认为岩体锆石的Ce/Nd及Ce/Sm比值能够间接表征岩体氧逸度的大小。但同时指出,目前关于岩体氧逸度的计算依然还处于经验公式阶段,都带有统计性质,因而,利用锆石Ce计算氧逸度时,要求尽可能大的数据量使结果更加准确。

钐铁熔体底吹氮气工艺中气泡的形成机理28-33

La 在 Fe 基合金铁素体区的晶界扩散行为研究34-39

摘要:以Fe-La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La元素在纯铁中的铁素体晶界的扩散行为。借助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完成了Fe-La系合金的扩散连接,采用QUANTA400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观察并分析了稀土镧元素在纯铁晶界上的扩散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扩散浓度,利用相关扩散系数公式计算了镧在纯铁中沿晶界扩散的扩散系数,再通过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拟合出扩散常数。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纯铁中扩散时,扩散沿着晶界进行,扩散深度随着加热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稀土镧在纯铁铁素体晶界中780℃、810℃、840℃、880℃时的扩散系数分别为6.32×10^-15m2/s、1.06×10^-14m2/s、1.45×10^-14m2/s和2.13×10^-14m2/s,并得出在780℃到880℃之间镧原子在α-Fe中的晶界扩散激活能为68.277kJ/mol,扩散系数的表达式为D=2.49×10^-10(-68277/RT)m2/s。

Y对Cu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40-47

摘要: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涡流电导率仪、硬度仪研究了真空感应制备的Cu-Y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Y合金的组织随着Y含量的增大而不断细化,未固溶的Y元素在Cu中以中间相化合物六方Cu7Y的形式富集在晶界处,退火后Cu7Y相会分解为立方Cu5Y相。Cu-Y合金的导电率随Y含量的增加会先上升再降低,当Y含量为0.05%时导电率达到最大102%IACS。而显微硬度随着Y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升高,主要硬化机制为细晶硬化和第二相硬化。

浸矿液对离子型稀土矿孔隙影响机制研究48-56

摘要:为了研究浸矿液对离子型稀土矿孔隙的影响机制,通过柱浸试验,借助CT扫描图像处理技术及扫描电镜手段,分析了颗粒重配比下稀土矿渗透性,浸出前后矿体孔隙率变化以及颗粒表面微观形貌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液渗流速率随浸出时间不断下降直至稳定,浸出前后矿体孔隙率呈时空差异性变化,浸出后矿体高度下降了8.66mm,孔隙率减小了4.47%,矿物颗粒表面孔裂隙增大增多并呈贯通趋势。提出并探讨了浸矿液对离子型稀土矿孔隙4种影响机制:颗粒迁移、扩散双电层作用、化学反应作用和压力溶解。分析表明,4种机制的作用结果不同,其中颗粒迁移、扩散双电层作用和压力溶解导致矿体孔隙率减小,而化学反应作用导致矿体孔隙率变大;4种机制的作用效果室内试验和现场实际不一样,室内试验:颗粒迁移>化学反应作用>扩散双电层作用>压力溶解,现场实际:化学反应作用>扩散双电层作用>颗粒迁移>压力溶解。浸出后矿体孔隙率增大或减小最终取决于矿体自身条件和物理化学综合作用结果。

烧结温度对MM-Fe-B永磁体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57-62

摘要:利用白云鄂博共伴生混合稀土(MM)制备了MM-Fe-B永磁体,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磁体的密度逐渐升高,剩磁、矫顽力、最大磁能积先增大后减小。对比结果:当烧结温度为980℃时,磁性能最优,剩磁0.862T(8.62kGs),内禀矫顽力171.6kA/m(2.16kOe),最大磁能积84.6kJ/m3(10.63MGOe)。与NdFeB最优烧结温度(1060℃)相比MM-Fe-B烧结温度有所降低,有利于节能减排。对磁体微结构分析发现磁体中存在CeFe2相,La元素富集于富稀土相中,磁体中存在大量的穿晶畴。探索利用共伴生混合稀土制备永磁体对稀土资源合理高效使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动态压缩下烧结Nd-Fe-B磁体的断裂行为研究63-68

摘要: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不同型号的烧结Nd-Fe-B试样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回收试样的微观断口形貌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压缩载荷作用下,使试样断裂产生的功可以用来表征试样的冲击稳定性。随着加载应变率的逐渐增大,试样的初始断裂时间逐渐减少,并且在单位体积下所做的功也逐渐减小,说明磁体的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磁体断裂时的破坏应力逐渐增大,而破坏应变逐渐减小。不同型号的烧结Nd-Fe-B磁体均表现出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断裂方式主要是沿晶断裂。

高压水射流机/球磨机粉碎矿物的特性对比试验69-76

摘要:针对白云鄂博矿矿物组分相互嵌布、共生关系密切、分离难的问题,分别采用球磨机和高压水射流磨机对原矿进行粉碎性破碎,并重点对比了矿物中铁与稀土在两种磨机作用下的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0~5mm,水射流对稀土矿物分别进行2次、5次粉碎击打,与球磨6min、12min得到的细粒级产率大体相同。并且水射流粉碎白云鄂博矿的分离效果优于球磨。混合击打和分级击打均表明第2次的粉碎分离效果最明显,并确定出了后续选择性分离研究的击打方式为分级击打。

Mg-Ce-Ni纳米多相材料氢化动力学行为研究77-85

摘要:为分析Mg-Ce-Ni纳米复合材料在合成过程中的氢化动力学行为。通过推导氧化动力学模型,结合origin软件等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与预测分析,明确了合金在300K~680K范围内的氢化反应控速机制,求得了活化能、特征反应时间tc(d)、“内扩散”控制综合系数K等重要参数;预报了不同温度、颗粒半径、氢压等条件下的反应分数ξ、转化速率dξ/dt以及特征反应时间tc(d)的变化规律;并且推测了最优反应温度以及最少特征反应时间与氢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金氢化过程受氢原子的内扩散所控制,活化能为43.787kJ/mol。转化速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随颗粒半径降低及氢压增加而单调增加,2.5MPa下的最优反应温度为623K,其中温度与粒径对转化速率的影响较明显。

稀土抽油杆用圆钢工艺及其组织性能影响研究86-91

摘要:在石油开采作业过程中,抽油杆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含有H2S腐蚀环境的油井工况,为了在腐蚀环境下顺利作业而不发生事故,开发试制了20CrMoARE抗H2S腐蚀抽油杆。该抽油杆试样应力加载量620MPa×80%,经过720小时H2S饱和溶液浸泡后未断裂;在最大应力540MPa,频率40Hz的条件下500万次循环周次未断裂,远远超出了H级杆的100万次循环不断裂的疲劳要求。生产的2万余吨20CrMoARE抽油杆圆钢,经用户使用,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石墨烯复合及Y替代La对AB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92-98

摘要:用熔炼法制备储氢合金LaNi3.55Mn0.4Al0.3Co0.75及Y掺杂储氢合金La0.9Y0.1Ni3.55Mn0.4Al0.3Co0.75,并用球磨法将La0.9Y0.1Ni3.55Mn0.4Al0.3Co0.75与石墨烯复合制得复合储氢材料。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量发现,用Y部分替代La可以提高储氢合金LaNi3.55Mn0.4Al0.3Co0.75的最大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特性。复合石墨烯后样品La0.9Y0.1Ni3.55Mn0.4Al0.3Co0.75-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其最大放电容量达到290mAh/g,60次循环后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为85.7%,样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表现出色,放电电流在900mA/g时容量保持率为80.4%是LaNi3.55Mn0.4Al0.3Co0.75样品的1.5倍。

广西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分离企业污染源项放射性水平调查与分析99-108

摘要:为了解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过程中各物料的放射性水平及放射性核素迁移与富集规律,并确定铀(钍)系单个核素含量超过1Bq/g的源项,本研究选择两家使用广西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精矿作为原料的稀土分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放射性水平监测;采集排放废水、原料、产品、固体废物等样品,进行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调查发现:两家稀土分离企业铀(钍)系单个核素含量超过1Bq/g的固体物料只有酸溶渣;原料、产品和污水处理中和渣中铀(钍)系单个核素含量均低于1Bq/g。钍-232和镭-226主要富集于酸溶渣中,铀富集于废水中。因此,当原料中铀的水平较高时,需关注废水处理中和渣中铀的比活度及使用控制,同时关注对排放废水铀含量的控制工艺。

热压与粘结方法制备La0.8Ce0.2Fe11.47Mn0.23Si1.3H1.8磁工质性能的对比研究109-113

摘要:采用热压法及粘结法制备了La0.8Ce0.2Fe11.47Mn0.23Si1.3H1.8磁工质,研究了两种方法制备出的样品的性能,对样品的相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磁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5T磁场下,粘结样品的最大等温磁熵变为11.8J/(kg·K),比热压样品的最大磁熵变高(10.99J/(kg·K)),但热压样品的抗弯强度和热导率均高于粘结样品。

稀土及卷取后冷速对高强钢板组织及第二相的影响114-121

摘要: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600℃卷取温度下,稀土及卷取后冷速对高强热轧钢板组织及第二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卷取后,不同的冷却速度对稀土高强钢第二相的析出和组织有影响,对于1#(稀土含量30×10^-6)高冷速下的第二相析出比低冷速要更加均匀,但是析出相的数量要少析出54.5×10^-6,对于2#钢(稀土含量80×10^-6)低冷速下的第二相析出比高冷速多析出13.6×10^-6。在同样冷速下冷却到400℃后析出相的数量达到最大值,继续冷却后析出相数量基本不会变化。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稀土》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汕头召开27-27

摘要:2018年11月9日,《稀土》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汕头召开,新一届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李春龙及新当选的20多位编委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由包头稀土研究院董事长、《稀土》主编杨占峰主持,副主编宋洪芳在会上对《稀土》杂志历年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展望,从期刊发展历程的五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现阶段期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期刊的发展前景。

电工研究所研制出27.2T世界第二高磁场超导磁体76-76

摘要:电工研究所超导磁体及强磁场应用研究部王秋良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研制的超导磁体成功产生了27.2T的中心磁场,这是由全超导磁体产生的世界第二高磁场。第一高磁场由日本理化技术研究所于2016年1月创造,测试结果为27.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