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稀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Rare Earths

  • 15-1099/TF 国内刊号
  • 1004-02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包头稀土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稀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

稀土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NO催化氧化用CeO2/SiO2复合氧化物研究1-8

摘要: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Ce(NO3)3·6H2O为铈源,通过溶胶-凝胶一步法合成CeO2/SiO2纳米复合氧化物。通过N2-吸脱附、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化学吸附仪等技术对复合氧化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尺寸、化学价态、氧化还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合成方法可获得高分散、球状、孔隙发达的CeO2/SiO2复合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粒径在40 nm~70 nm,CeO2粒径尺寸在4 nm~6 nm之间;孔结构以中孔为主,优化了纯CeO2和纯SiO2的大孔结构;CeO2与SiO2间发生了显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化学键,有效提高了CeO2的氧化还原特性。

辛酰丙氨酸稀土(Y,La,Eu)配合物的稀土原子配位近邻结构的EXAFS研究9-16

摘要:由摩尔比为3∶1辛酰丙氨酸配体和稀土卤化物作为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出三种稀土配合物。将配合物在有机溶液中进行净化处理,再经过加热(110℃)和冷却(25℃)处理后得到结晶态与非晶态性质的稀土配合物。元素分析、^13C-NMR和水分测定分析结果确定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组成。XRD衍射曲线证实了这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周期性长程有序/无序结构,并发现了稀土配合物易形成多样化状态物质。使用同步辐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方法对稀土配合物样品进行结构解析,通过数据最小二乘拟合给出样品中稀土原子周围近邻配位氧原子配位数、配位距离和Debye-Waller因子等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钇及镧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在一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7(6+1),二水和配合物中为接近8(6+2)。全系配合物中铕离子—O结合的配位数全部系内几乎等于8(6+2)。

邹家山铀矿石伴生稀土的EMPA和MLA研究17-26

摘要:采用电子探针(EPMA)及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对邹家山铀矿石中稀土赋存特征的研究表明,稀土赋存状态主要为类质同象分散相,少量独立矿物相及部分离子吸附相。其中:稀土类质同象分散相赋存于铀矿物、磷灰石等矿物;稀土独立矿物相几乎全是赋存于磷钇矿,少量独居石。磷钇矿以细小颗粒为主,与铀矿物、磷灰石、绢云母等共伴生;稀土离子吸附相是赋存于粘土矿物等。此成果可为回收稀土资源及探索成因提供依据。

NaZn13型La0.8Ce0.2Fe11.6-xMnxSi1.4Hy(x=0.15,0.20)粘结复合物的磁热效应27-32

摘要:通过熔炼炉反复熔炼,然后放入流动氩气退火炉中在1363 K下退火100 h后自由冷却至室温,饱和吸氢得到母合金La0.8Ce0.2Fe11.6-xMnxSi(1.4)Hy(x=0.15,0.2)。最后对其进行等质量塑性粘结得到复合物。XRD相图结果表明母合金的主相均为Na Zn13型立方结构(空间点群为Fm-3c)。由热磁曲线和磁熵变曲线可以明显看出,复合物的温变区间与两母合金相比有所增大,并且在0~1.5 T磁场下其熵变值依然比Gd的要高,最高约为4.05 J/(kg·K)。粘结得到的复合物磁熵变曲线的半峰宽也有所增加。复合物的RCP(S)值与两母合金相比相差不大,而制冷温变区间有所增大。抗压强度测量结果表明粘结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有利于在磁制冷机中应用。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33-40

摘要: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中浸矿液入渗情况直接影响稀土资源的高效开采与利用。基于自制试验装置进行稀土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溶浸液分别选取清水以及3%硫酸铵溶液,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稀土的累积入渗深度、湿润锋运移速率、入渗率等随时间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针对传统Green-Ampt模型假设过于简化而影响计算精度的问题,将入渗稀土层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在分层假设基础上对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湿润锋运移速率Green-Ampt改进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精度显著提高,可以有效地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浸矿液一维垂直入渗过程。

Fe83Ga17Lax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及组织研究41-46

摘要: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Fe83Ga17Lax(x=0,0.2,0.4,0.6,0.8)铸态合金,采用震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镜、能量分散光谱仪、光学显微镜和自制磁致伸缩测量设备研究不同La含量对Fe83Ga17合金磁性能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a明显增加了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其中Fe83Ga17La(0.2)的磁致伸缩系数最高可达210×10^-6。La易在晶界处富集,随着La含量增加,合金晶粒尺寸逐渐减小。La有助于合金沿〈100〉取向的晶粒增多。

不同浓度(NH4)2SO4液浸矿稀土矿体强度特性研究47-54

摘要:为研究有效浸矿时间内离子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强度影响因素,设计了室内模拟浸矿试验。用不同浓度浸矿液进行浸矿,得到了经过每个浸矿时间段以后稀土试样的孔隙率值。结合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浓度(NH4)2SO4浸矿液在浸矿过程中对试样内摩擦角、内聚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浸矿各个时间段孔隙率的值与内聚力的值进行拟合处理。经分析表明,浸矿液的渗流作用增大了土体孔隙率,通过这一物理弱化作用降低了土体强度,且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其对土体强度弱化作用减小;除了液体对土体的物理弱化作用外,浸矿液在浸矿过程中硫酸铵与稀土矿也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改变了稀土矿内部结构,减弱了离子型稀土矿体强度。

Y(Ⅲ)/MFA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直接绿BE的吸附55-63

摘要:以粉煤灰(Fly Ash,FA)为原料,经酸改性制得改性粉煤灰(Modified Fly Ash,MFA),再通过溶液反应负载Y(Ⅲ)离子,得到Y(Ⅲ)/MFA复合材料,以直接绿BE溶液为吸附反应模型,优化了其制备条件,并采用SEM、EDS、BET、XRD及FT-I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03 K条件下,用1.6%的HAc溶液对FA改性30 min,再加入硝酸钇溶液搅拌20 min即得到Y(Ⅲ)离子与FA质量比为1∶40的Y(Ⅲ)/MFA复合材料,其对染料废水中直接绿BE的吸附量可达570.74 mg/g,是FA的9.71倍。表征结果表明酸改性使FA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且Y(Ⅲ)成功负载于MFA上。

原地浸矿单孔影响范围的试验研究64-72

摘要:合理的注液孔间距直接影响稀土资源回收率,是原地浸矿工艺的关键环节。假设注液孔孔底入渗过程满足Green-Ampt入渗模型,基于注液孔孔周入渗水量等于注液影响范围内含水量增量,建立单孔影响范围计算模型,试验研究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注液孔周围体积含水率的非均匀性非常显著,单孔影响范围与注液时间成指数关系,高饱和度大于90%的影响范围随时间变化缓慢,在注液的前4天,饱和度小于80%的影响范围随时间变化非常快,并渐趋稳定;单孔注液入渗过程在第10天达到稳渗状态,运用单孔影响范围计算模型计算稳渗状态的影响范围是有效的。

镁基六铝酸镧陶瓷强化烧结和熔盐腐蚀行为73-79

摘要:采用二步固相高温烧结法制备镁基六铝酸镧(LaMgAl11O19)陶瓷材料,并在1050℃稀土氟化物熔盐体系中进行腐蚀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仪等表征手段测试分析烧结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腐蚀试样的物相组成、表层形貌和元素分布。研究烧结温度对LaMgAl11O19陶瓷试样微观组织和耐熔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LaMgAl11O19陶瓷材料的熔盐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LaMgAl11O19陶瓷相对密度增加,腐蚀样中稀土氟化物特征熔盐CeF3渗透量减少;1700℃烧结后,陶瓷体相对密度为87.6%,1050℃混合稀土氟化物熔盐电解质体系腐蚀24 h,腐蚀样中CeF3质量分数为2.37%;熔盐腐蚀层厚度约为30μm左右。

La添加对工业纯铜室温成形性能的影响80-87

摘要:对TP2、TU以及加稀土铜铸坯在室温低速率压缩条件下的成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种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以及应变量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其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Optical Microscope)OM及(Scanning Electrical Microscope)SEM对压缩前后的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发现TP2和TU试样在50%压下量条件下,试样中心区域产生与压缩方向呈45°的剪切带,其数量及规模在70%压下量时大量增加,而加稀土试样没有或很少产生该现象。对Cu6La第二相粒子在压缩前后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背散射扫描观察,发现Cu6La粒子形状及分布在压缩前后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确定了其不可变形粒子的特性。显微硬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加,TP2及TU试样的显微硬度较铸态组织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而稀土试样则变化并不明显。综合分析来看,稀土铜铸坯在室温低速率压缩条件下,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

水基流延法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艺的研究88-93

摘要:采用粘度测试仪对不同浆料配比影响浆料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溶剂含量在30%~35%时,浆料比较均匀,沉积现象不明显,流延后的浆料厚度比较好控制,并且表面均匀完整;分散剂的含量为1%时,浆料具有较好的流变学性能;当分散剂在p H为8的环境中,达到较好的分散性能,同时浆料的沉降现象不明显;浆料的粘性在混磨24小时左右趋于缓和;当R值(增塑剂与粘结剂质量比)为1时具有较好的流变学性能。从而确定水机流延配方及球磨环境和球磨时间。

稀土防护用高强度钢板研制94-100

摘要:通过稀土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开发了一种具有防爆性能的稀土高强度防护用钢板BT700E。实验结果表明,钢板屈服强度达到767 MPa,抗拉强度达到800 MPa,延伸率达到18.2%,冲击功值平均大于150 J以上,BT700E钢板力学性能优良,同时具备抵御8 kg当量的TNT爆炸能力。

钇对X100管线钢抗腐蚀性能的影响101-107

摘要:采用晶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技术等方法研究了钇(Y)对X100管线钢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适量的Y可以提高管线钢的抗腐蚀性,但Y含量过高对管线钢抗腐蚀性产生危害作用。分析其原因是:钢中加入适量的Y不仅可以细化晶粒,还可以变质钢中的有害夹杂,有利于钢基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内锈层,阻碍腐蚀介质进入到钢基,从而提高了钢的抗腐蚀性能。当Y含量过高时,钢中夹杂物呈群聚态存在,从而使钢基抗腐蚀性能下降。

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规律研究108-116

摘要:离子型稀土开采以硫酸铵为浸矿剂进行原地浸矿,由于防渗等技术措施不够完善,造成矿区及周边区域土壤和水体中氮化物污染严重。以赣州龙南足洞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浸矿剂的p H值、浓度以及浸液速度对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态铵为土壤铵态氮污染的主要形态;中性条件能够促进铵态氮的迁移;浸矿剂浓度对土壤的最大吸附量有一定影响,但对铵态氮的迁移速率影响不大;淋滤速度越大,土壤对铵态氮吸附饱和时间越短,迁移速率越快。研究结论为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和水体中氮化物污染控制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稀土对高强IF钢热轧过程再结晶行为的影响117-123

摘要: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稀土对高强IF钢热轧过程中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及再结晶与组织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稀土对高强IF钢的动态再结晶有抑制作用,对静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确定了奥氏体再结晶温度区和非再结晶温度区,发现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内进行大压下率轧制有利于奥氏体分解时的组织细化。研究结果为相应材料轧制工艺制定提供了依据。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凝固-非晶晶化法制备YAG基透明陶瓷研究获进展100-100

摘要:钇铝石榴石(YAG)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热性能以及高温稳定性,稀土掺杂YAG透明材料是目前性能最好、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固体激光器用增益介质材料,对我国国防科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在辐射探测闪烁体、LED等诸多领域有重要应用。

“稀土功能材料的高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123-123

摘要:2018年4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牵头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稀土功能材料的高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示范"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