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稀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Rare Earths

  • 15-1099/TF 国内刊号
  • 1004-02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包头稀土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稀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

稀土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有序介孔CeO2基催化剂用于富H2中CO优先氧化的研究1-10

摘要:以介孔硅材料KIT-6为模板剂,采用纳米刻蚀法合成系列有序介孔CeO2、CuCe、CoCuCe、MnCuCe和Co MnCuCe催化剂,考察了掺杂元素种类对有序介孔CeO2基催化剂CO优先氧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D)、广角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采用纳米刻蚀法可以合成介孔结构规整的CeO2基催化剂,掺杂CuO、Co3O4、MnO2后,催化剂的CO优先氧化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还原能力或氧移动能力的催化剂有助于其性能的提高;催化剂的孔径及孔道结构的规整性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SmF3-LiF-Sm2O3体系熔盐电解Al-Sm中间合金的研究11-17

摘要:在SmF3-Li F-Sm2O3熔盐体系中,以金属Al棒和氧化钐为原料,在不同工艺条件(温度、熔盐配比、阴极电流密度)下,采用液态阴极电解法制备Al-Sm中间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带能谱(EDS)的扫描电镜(SEM),分析了Al-Sm中间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以及微区成分含量;通过热力学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研究了铝热还原Sm F3和Sm2O3的可能性,分析了电流效率的组成情况;研究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熔盐配比对电解Al-Sm中间合金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l-Sm中间合金中除了Al、Sm相外,还存在Al4Sm和Al3Sm相;AlSm中间合金的相由三部分组成:灰色部分的Al相,分布在灰色组织上的细小波浪状的Al3Sm相,错综排列的白色条状物的Al4Sm相;在1200 K、1400 K下,两个铝热还原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rGm1θ(1200 K)、△rGm1θ(1400 K)、△rGm2θ(1200 K)、△rGm2θ(1400 K)均大于0,正反应不能自发发生,故计算所得的电流效率为纯的熔盐电解效率,并不包括铝热还原效率;所得Al-Sm中间合金中Sm含量最低为21.49%,最高为32.8%;在Sm F3∶Li F=80∶20、1020℃、100 A、30 min下,电流效率为最高(62.17%);电流效率最低为49.45%。

弱磁场下研究掺杂微量Pr2O3的向列相液晶TEB30A薄膜的衍射18-23

摘要:采用1.5 m W低功率的He-Ne激光(632.8 nm)正入射掺杂微量Pr2O3的向列相液晶TEB30A(TEB30A/Pr2O3)薄膜,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弱磁场(0、0.4649 T、0.5062 T和0.5185 T)中的远场衍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当弱磁场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在向列相液晶TEB30A中掺杂微量Pr2O3会非常明显地改善衍射图样的效果。基于Kirchhoff-Fraunhofe衍射积分原理的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当磁场强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微量Pr2O3掺杂之所以能明显地改善样品的衍射,是由于Pr2O3的掺杂增大了向列相液晶薄膜样品的非线性相移。TEB30A/Pr2O3薄膜的远场衍射消除了激光散度的影响。这一掺杂技术可应用于磁控光开关及光限幅等领域。

镝对钨钼表面高速钢高温摩擦性的影响24-31

摘要: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渗入钨、钼、镝,并进行渗碳淬火和回火以形成表面高速钢层。然后与钨钼表面高速钢和强化4Cr13钢在HT-500型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进行高温摩擦实验。研究发现,对比钨钼表面高速钢和强化4Cr13钢发现,在相同摩擦条件下,表面稀土高速钢的耐磨性能更好。在20℃~500℃摩擦温度下,表面稀土高速钢的粘着和剥落现象较少,因此其摩擦曲线平稳,平均摩擦系数较小。在400℃、500℃时其磨损量分别是钨钼表面高速钢的0.36、0.53倍,是强化4Cr13钢的0.91、0.69倍,说明镝的添加可提高表面高速钢的高温耐磨性;摩擦温度升高,摩擦面氧化和软化更易发生,但稀土的作用使表面稀土高速钢强韧性好,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或脆性断裂,有效支撑氧化层发挥其润滑作用,在高温下表面稀土高速钢只发生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广平花岗岩风化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32-40

摘要:钦杭成矿带南段广平花岗岩为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对其风化壳中残积层和全风化层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者ΣREE(包括Y)含量为387.67×10-6~953.22×10-6,平均608.76×10-6;轻稀土元素(LREE)中等-强富集,LREE/HREE=2.08~6.70,平均为3.43。残积层稀土总量为387.67×10-6~626.71×10-6,平均512.46×10-6;LREE强烈富集,LREE/HREE=3.75~6.70,平均4.94;Ce弱-中等负异常。相比之下,全风化层稀土总量为452.41×10-6~953.22×10-6,平均为640.86×10-6;LREE中等富集,LREE/HREE=2.08~4.75,平均为2.97;Ce表现为强烈负异常。两者均具有中等Eu异常。岩体风化程度不同,其稀土总量及配分模式差异明显,且具有一定规律。多元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岩体风化壳稀土元素可分为两类,Ce元素特征与其他元素明显不同。

北方某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污染特征与评价41-49

摘要:通过对北方某稀土尾矿库周边地下水各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评价来确定尾矿库地下水污染情况,通过现场调研与取样,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思路对尾矿库的污染物污染地下水的规律及预测进行研究,应用MATLAB求解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型。得出结论是尾矿库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是Cl-、SO2-4、Mn、B、亚硝酸盐、氨氮、总硬度、TDS。初步确定尾矿库地下水污染范围距离尾矿库中心约为4 km远处。

稀土粗精矿提取过程稀土元素分布规律研究50-56

摘要:某伴生稀土磷矿矿物种类繁多、嵌布粒度微细,连生关系复杂,难解离难选。通过物理和化学选矿得到REO含量13.12%的稀土粗精矿,采用'中温酸化-水浸-除杂-沉淀稀土'流程提取回收其中的稀土并对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全流程稀土回收率85.78%,其中稀土元素Ce O2、Nd2O3、Gd2O3、Dy2O3和Y2O3回收率分别为87.95%,86.25%,66.38%,49.22%和47.66%。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提取回收稀土粗精矿中的稀土。稀土各元素在回收过程中回收率不尽相同,中、重稀土的回收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硫酸酸化-水浸过程中、重稀土硫酸盐与硫酸钙共沉淀形成复杂难溶硫酸复盐。

红壤侵蚀区崩岗土壤Ti-Zr-Y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7-66

不同品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NH4)2SO4/MgSO4 浸矿实验67-74

摘要:为高效、绿色地提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从矿山实际浸矿角度出发,探讨了稀土矿的品位以及黏土层的存在对(NH4)2SO4和MgSO4浸出过程的影响,并对其耗量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不同品位稀土矿稀土浸出率达到最大时所需浸矿剂体积随稀土矿品位的提高而降低。通过控制(NH4)2SO4和MgSO4的消耗量可以在保证稀土浸出率最大的同时使其用量最低。在模拟实际浸矿过程中,黏土层的厚度越大,稀土的浸出率越低,与(NH4)2SO4体系相比,黏土层存在对MgSO4体系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

Ce对钢中钛化物析出的影响75-82

摘要:通过Factsage软件的计算和实验,研究了Ce对钢中钛化物析出的影响。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得出,Ce的加入改变了钢中钛化物的存在状态。未加入Ce时,钛在钢中以钛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硫碳化物等形式存在,加入Ce后,钛以面心立方的金属钛、碳化钛和氮化钛的形式析出。由实验结果可知,未加入Ce时,钛化物析出数量为47.44个,平均粒径为3.75μm;加入50×10-6的Ce后钛化物析出数量增加了42.98%,平均粒径为3.78μm;加入100×10-6的稀土钛化物析出比例增加了87.61%,平均粒径为3.27μm。即Ce使钢中钛化物的析出数量增多,钛化物的平均粒径随Ce加入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变小。

La对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及析出相的影响83-89

摘要: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检测手段,研究了La对微合金高强钢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显微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少量板条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析出相主要为Ti N、Ti C、Nb C、Nb Ti C2、Ti VC2。随La含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相比例降低,尺寸减小,贝氏体相增多且晶粒变小,残留奥氏体和细小析出相增多。

磁控溅射法渗镝对烧结钕铁硼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90-97

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钕铁硼表面沉积一层金属Dy,高温扩散后,Dy扩散进入磁体内部,与磁体中Nd发生置换,形成均匀连续的富Nd相,并在主相晶粒表层区域形成(Nd,Dy)2Fe14B相,扩散深度约为350μm。其中,厚度为10 mm的无Dy磁体和低Dy含量磁体添加1%Dy(质量分数)后,经扩散处理,矫顽力分别提高了52.1%和32.2%。结果表明,经磁控溅射法渗镝,钕铁硼矫顽力显著提高,剩磁无明显降低。

Eu3+/Tb3+掺杂YBO3-2SiO2发光体的结构与发光性质98-103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铕、铽离子(Eu3+、Tb3+)的硼酸钇YBO3-2SiO2的白色发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激发及发射光谱表征和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对于共掺杂的发白光的Eu3+/Tb3+:YBO3-2SiO2发光体,900℃时,样品主要以YBO3形式存在,Eu3+/Tb3+的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9.0%/9.0%。

国外某风化型铁稀土共生矿的选矿技术应用研究104-112

摘要:风化型铁稀土共生矿石由于风化程度高、嵌布粒度细、嵌布关系复杂等原因,选矿难度极大,直接冶金浸出工艺生产成本高、污染程度大。本文以坦桑尼亚某铁稀土共生矿为研究对象,开发适于风化型铁稀土共生矿石的选矿新工艺。研究表明,'选择性分级-浮团聚磁选'选矿工艺可以得到高品位的稀土精矿和可销售级别的高稀土铁矿石,该工艺实现了风化型铁稀土共生矿中稀土矿物和赤褐铁矿物的有效分离,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

机械合金化铁硅钇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113-120

摘要:通过金相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仪及带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添加Y和机械合金化(MA)对Fe Si合金在900℃、0.1 MPa纯氧气条件下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熔炼(CC)Fe-3Si合金相比,MA Fe-3Si-0.5Y和MA Fe-3Si-5.0Y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降低,但在24 h氧化过程中,MA合金的氧化增重明显增加,这归因于晶粒细化提高了合金中的晶界密度,增加了合金各组元和氧的传质速率,促进了氧化过程的进行。与MA Fe-3Si-0.5Y相比,MA Fe-3Si-5.0Y合金在氧化初期表现出较高的氧化速率和较大的氧化增重,但3 h后合金的氧化速率迅速降低,这归因于氧化膜内层钇氧化物的迅速生成和富集。钇的添加减少了'Kirkendall空位'和阳离子空位所形成的孔洞,抑制了合金基体和氧化膜界面空腔和裂纹的形成,提高了合金氧化膜的粘附性。

稀土系储氢合金中氧量的测定121-126

摘要:采用脉冲-红外吸收法测定稀土系储氢合金中氧含量,通过不同功率与积分时间的比较,确定了仪器的测定条件。在此条件下,实验了不同的助熔剂和样品称样量对氧量测定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助熔剂与合适的样品称样量范围。采用氧含量范围合适的钛合金标样做工作曲线,多次测定空白,计算得到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对于氧含量为0.05%和0.2%的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4%和2.0%,满足分析检测的要求。对不同系列储氢合金样品分别做加标回收实验,不含镁的样品回收率在93%~103%之间,含镁量不同的样品(~1%Mg、~2%Mg)回收率分别为72%~92%、63%~80%。因此,本方法不适合测定含镁的储氢合金样品,但可以准确快速测定氧范围为0.0050%~0.x%的不含镁稀土系储氢合金样品。

铒对铸态AZ91D镁合金腐蚀的影响127-131

摘要:通过在镁合金AZ91D熔炼过程中添加0.2%、0.4%和0.6%铒,研究了不同铒含量对铸态镁合金AZ91D在4%Na Cl溶液中腐蚀的影响。Tafel极化曲线表明,0.2%和0.6%Er能加速镁合金的腐蚀,在添加0.4%Er后,镁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于空白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交流阻抗谱反映出0.4%Er对镁合金的点蚀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0.2%Er和0.6%Er却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的电化学阻力;浸泡失重法也体现出添加0.4%Er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0.2%Er加速了腐蚀,而0.6%Er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明显降低,5天后反应速率低于空白样腐蚀速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试样腐蚀1天后的表面形貌发现,AZ91D+0.4%Er能有效抑制点蚀。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包头稀土研究院多项科研项目获奖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