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稀土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Rare Earths

  • 15-1099/TF 国内刊号
  • 1004-0277 国际刊号
  • 1.1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包头稀土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稀土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

稀土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酸雨胁迫下镧在辣根累积及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1-6

摘要:稀土元素累积与酸雨同时出现在许多农业区,成为一个新的环境问题。然而,关于该同时胁迫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扫描电镜-能谱仪及透射电镜调查La(Ⅲ)与酸雨(单一及同时)胁迫下辣根根系体内La含量,胞内La水平及细胞结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La(Ⅲ)与酸雨同时胁迫使辣根根系La含量和胞内La含量增加(20 mg·L(-1)La(Ⅲ)和pH 4.5酸雨同时胁迫组除外),增幅随La(Ⅲ)浓度和酸雨强度增加而增大;低浓度(20 mg·L(-1))La(Ⅲ)可缓解pH 4.5酸雨对根细胞结构的负作用,而高浓度La(Ⅲ)与酸雨同时胁迫对根细胞结构呈现协同效应。La(Ⅲ)在根系的累积对根细胞结构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该作用与La(Ⅲ)浓度、酸雨强度和胁迫方式(单一或同时胁迫)密切相关。

稀土熔盐扩渗对AZ91D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7-12

摘要: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首先采用表面机械研磨的方法实现了AZ91D镁合金表面纳米化,然后研究了Ce、Nd、Y熔盐扩渗对AZ91D镁合金表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扩渗层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稀土扩渗后合金在3.5%NaCl水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表面纳米化及熔盐扩渗稀土后,AZ91D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稀土扩渗层,合金耐蚀能力明显提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一个数量级,渗层厚度随着扩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扩渗层变得更连续、致密,XRD及TEM结果表明,扩渗层主要由α-Mg,Mg(17)Al(12)和富稀土相Al2RE(Ce/Nd/Y)组成。

料液中添加NH4Cl对Sm(3+)和Zn^2+萃取性能的影响13-19

摘要:采用1.5 mol/L P507-煤油为有机相,以SmCl3和ZnCl2的混合溶液作为料液,改变料液中添加NH4Cl浓度、料液酸度、Zn^2+浓度、有机皂化度、相比、混合时间,进行了Sm^3+和Zn^2+的萃取分离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分离Sm^3+和Zn^2+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有机皂化度为0.54 mol/L、料液中添加3 mol/L的NH4Cl、料液酸度为0.15 mol/L、萃取相比O/A为2.5∶1以上,混合时间为4 min,Sm^3+和Zn^2+的最大分离因素βSm/Zn达到39.31。

新型层状铽氮氯化物的合成和电子结构20-24

摘要:利用纯金属铽和NH4Cl粉末,通过高温气固相合成法,成功合成了新型层状铽氮氯化物,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合成物为两种新的层状结构晶体,分别为α-CeNCl结构的α-TbNCl相(空间群为P4/nmm)和另一种未发现过的四方(TbN)2Cl层状相(空间群为P4mm)。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TbN)2Cl和α-TbNCl都属于没有能隙的坏金属,费米能级主要由未满的4f电子带占据,因此稀土元素4f电子对体系的电子性质可能有较大的影响。

CSP条件下稀土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行为25-30

摘要:研究CSP基料在随后冷轧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静态再结晶行为,对于力学性能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普通低碳SPCC钢和加入稀土的低碳SPCC钢为研究对象,冷轧变形71%后分别在560℃到640℃(每隔20℃)进行再结晶退火,退火时间分别为10^2s,10^2.5s,10~3s,10^3.5s,10~4s。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冷轧与再结晶试样显微组织,运用Image-tool软件统计金相组织晶粒大小,通过分析各温度时间的再结晶百分比,计算了两种钢的再结晶激活能。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细化再结晶后的晶粒,并提高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激活能。本实验条件下,未加稀土与加稀土的再结晶激活能分别为148 k J/mol和221 k J/mol。

Pr/Ce铝合金的固溶时效研究31-37

摘要:通过设计准正交实验,利用极差分析法和期望方差分析法分别对Al-7Si-Mg铝合金的尺寸/因子(合金晶粒或共晶硅的尺寸与形状因子或折算因子的比值)和硬度进行分析,正交探究混合稀土添加量和固溶时效工艺的较佳工艺组合,并探讨固溶时效处理对Pr/Ce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合金的尺寸/因子的影响,固溶温度较大,固溶时间与时效时间其次,Pr/Ce添加量最弱。对于合金的硬度的影响,固溶温度较大,固溶时间和Pr/Ce添加量其次,时效时间最弱。综合分析得到的较佳工艺组合为:添加0.6%Pr/Ce混合稀土,在510℃固溶6 h,在180℃时效4 h。经过较佳工艺组合处理后的合金中,共晶硅相细小,平均尺寸约为10.8μm,呈雨点状分布,形状因子达到0.81,且合金硬度达到92.1 HB。

La掺杂TiO2薄膜的制备与光生阴极保护研究38-42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浸渍提拉技术在430不锈钢基片上制备了纯TiO2与La掺杂TiO2薄膜。利用XRD、SEM、EDS、XP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晶型结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的表征分析;采用Tafel曲线对薄膜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La掺杂没有改变TiO2晶型结构,二者均为锐钛矿,La掺杂有细化晶粒的作用;La掺杂TiO2薄膜更加均匀致密;光照时,薄膜都有一定的光生阴极保护作用,La掺杂TiO2薄膜的光生阴极保护作用优于纯TiO2薄膜。

铈对3003铝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43-48

摘要:通过盐雾腐蚀研究了铈对3003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观察了宏观腐蚀形貌,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观察腐蚀产物,利用失重法分析了不同铈含量条件下的3003铝合金的腐蚀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含0.4%铈的3003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最佳。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稀土MOF发光调色板和高等级防伪条形码材料48-48

摘要: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金属-有机骨架)是由金属和有机配体组成的骨架材料,是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简单的来说MOF就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和氧原子、羟基、羧酸等组成的团簇与有机配体结合而成的框架材料。而稀土MOF兼具了有机配体与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NaF-NaCl-KCl熔盐体系中铝热还原法制备Al-Sc合金49-54

摘要:在Na F-NaCl-KCl熔盐体系熔融状态下,用铝热法还原氟化钪制备出钪含量2.37%~8.13%的铝钪合金。引入金属间化合物Al3Sc作为生成物对反应式进行修正,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在1033 K温度下可以进行,且反应焓变为负值,反应放热。设计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与钪投入量三个因素对钪回收率的影响;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保温温度对钪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33 K、钪投入量3%、保温1 h条件下得到最高钪回收率为94.13%。保温温度是钪回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回收率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降低。钪投入量是钪回收率的次要影响因素,回收率随投入量增加而降低。保温时间对钪回收率的影响最小,延长保温时间能少量提高回收率,超过1h后回收率不再上升。

稀土及铌微合金化Fe-3%Si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55-60

摘要:针对稀土及铌微合金化Fe-3%Si无取向硅钢,在实验室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进行了变形温度为900℃~1100℃、变形速率为0.001 s^-1~5^s-1、变形量为60%的单道次热变形实验。分析了不同热变形条件下实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变形组织,并计算了实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d的值。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及铌微合金化Fe-3%Si无取向硅钢在热变形过程中有部分再结晶晶粒出现在原始晶界以及晶界三角地带,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仍均为动态回复型;热变形激活能Qd分别为449.00 k J/mol、431.59 k J/mol,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可以显著提高Fe-3%Si无取向硅钢热变形激活能,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粉末粘结工艺对La(0.9)Ce(0.1)Fe(11.45)Si(1.55)H(1.8)合金磁热性能的影响61-65

摘要:研究了La(0.9)Ce(0.1)Fe(11.45)Si(1.55)H(1.8)合金及其粉末粘结样品的磁热性能,通过在吸氢后粉末化的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粘接剂,制备出块状的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合金吸氢前后的相结构和磁性曲线。研究表明,粘结后的样品主相仍然为NaZn(13)型立方结构,同时材料中存在少量的杂相α-Fe。氢原子进入晶格间隙导致合金的居里温度明显升高,但氢化物合金及其粉末粘结样品的最大等温磁熵变降低相比吸氢前更明显,一级相变特征减弱。粉末粘结样品的居里温度略微降低于氢化物合金。粘结化合物的最大等温磁熵变相对于氢化物合金也略微降低,但与二级相变金属Gd比仍保持较高的磁热性能。悬浮熔炼的La(0.9)Ce(0.1)Fe(11.45)Si(1.55)合金经1070℃退火处理144 h后样品居里温度190 K,最大磁熵变为11.82 J/(kg·K),经320℃和0.03 MPa压力吸氢6 h后,居里温度提高到335 K,最大磁熵变为6.7 J/(kg·K)。粘结氢化物在250 MPa压力下成型5 min后,获得样品的最大磁熵变为6.05 J/(kg·K),居里温度为331 K。

硫酸焙烧稀土矿氯化钙直接浸出氯化稀土工艺研究66-71

摘要:研究了以氯化钙溶液为浸出剂,从硫酸焙烧混合型稀土矿中直接浸出氯化稀土溶液的新工艺,实现硫酸稀土溶液无需萃取转型直接转化为氯化稀土溶液的目标。考察了氯化钙溶液浸出过程中浸出条件对稀土浸出率和钍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改变浸出温度、搅拌速度、浸出时间、固液比和浸出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得出浸出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浸出温度:40℃,搅拌速度:300 r/min,浸出时间:30 min,固液比:1∶4,浸出剂浓度:2 mol/L。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又进行了硫酸焙烧矿的三级逆流浸出六次循环试验,稀土浸出率大于92%,钍的浸出率大于75%,浸出渣中钍的含量小于0.03%,为混合型稀土焙烧矿的浸出工艺提供新思路。

氯化铈溶液喷雾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铈实心粉体的研究72-78

摘要:以氯化铈溶液为原料,添加一定浓度的柠檬酸,在管式炉内通过喷雾焙烧的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铈实心微粉,在制备研究过程中,采用差热、XRD、SEM等手段对其反应过程、产物转化率和氯根残留的影响因素及实心粉体的制备条件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焙烧产物CeO2的转化率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CeCl3溶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50 g/L浓度条件下,焙烧温度达到800℃时,转化率可达到97.4%;与CeO2的转化率相反,焙烧产物中Cl-的残留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CeCl3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50 g/L浓度条件下,焙烧温度达到800℃时,焙烧产物中Cl-的残留量为0.47%;通过在氯化铈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柠檬酸的的喷雾焙烧实验表明,焙烧温度600℃、氯化铈溶液浓度100 g/L、柠檬酸浓度0.029 mol/L时,可以得到结晶度较高、球形度较好的CeO2实心球粉末,且柠檬酸的加入对产物CeO2的转化率基本没有影响。

镧对小麦巯基化合物的影响79-84

摘要:采用镧溶液处理耐镧品种周8425B和镧敏感品种皖麦41幼苗,测定了叶片和根系的总巯基、蛋白巯基、非蛋白巯基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耐性品种是通过根系合成较多的非蛋白巯基络合镧,减少镧向地上部的运输,而提高植株对镧耐性。而敏感品种根系蛋白巯基受镧胁迫后含量下降,会有更多量的镧吸收运输到地上部分,因此叶片的蛋白巯基增多,高浓度镧的胁迫作用在根部会更为突出,表现出对镧的耐受程度下降。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地球环境所在催化材料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84-84

摘要: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包括NO和NO2)是二次气溶胶形成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我国雾霾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因此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迫在眉睫。纳米光催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凭借其绿色、高效、低能耗等特点,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U76CrRE稀土钢轨连续冷却曲线和组织性能研究85-89

摘要:用Formastor-F型热膨胀仪测定了U76CrRE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76CrRE钢发生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速为2.00℃/s;当冷速小于等于2.00℃/s时,得到的组织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当冷速大于2.00℃/s时,转变产物中出现马氏体;实验钢的硬度随冷速的增加而增大。U76CrRE稀土钢轨在温度略高于522℃进行等温转变时可获得片间距细小的珠光体组织,硬度可满足热处理钢轨的性能要求。

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邻菲罗啉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90-94

摘要:设计合成了新的β-二酮配体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并与Yb^3+和第二配体邻菲罗啉(phen)配位,形成二元配合物YbA2·2H2O和三元配合物YbA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元配合物YbA2·2H2O和三元配合物YbA3phen中,都没有出现Yb^3+的特征发射峰,配合物的荧光属于配体发光,但是三元配合物YbA3phen的发光效率要强于二元配合物YbA2·2H2O,这与第二配体邻菲罗啉的引入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