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社
分享到:
《稀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等。
  • 主管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0277
  • 国内刊号:15-1099/TF
  • 出版地方:内蒙古
  • 邮发代号:16-3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7
  • 综合影响因子:1.18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稀土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直接还原-渣金熔分法回收钕铁硼废料

摘要:采用直接还原-渣金熔分法回收稀土钕铁硼废料中铁合金和稀土氧化物渣。将废料以一定质量比配加到铁精矿粉中,在反应罐直接还原,物料中金属铁和钴的氧化物Fe O、Co O被还原为金属单质Fe和Co,Al、Mn、RE等活性金属被氧化为Al2O3、Mn O、RE2O3;海绵铁渣金熔分中,呈单质态的元素Fe、Co形成合金,呈氧化态的稀土氧化物与铁精矿中的脉石形成REO-Si O2-Al2O3熔渣,渣中稀土氧化物含量达到48.42%,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对熔分渣进行熔化性温度、扫描电镜和能谱微区成分分析及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分析表明,熔渣的流动性良好,当废料配入比大于15%时,熔渣的软化熔融温度区间变窄;渣中的稀土以氧化物和铝酸盐的形式存在,形成树枝状晶体。
8-13

高密度碳酸稀土制备超细抛光粉的研究

摘要:以高浓度稀土料液为原料,高温下制备的稀土碳酸盐为高密度碱式碳酸稀土,然后以高密度碳酸稀土为原料,采用高温爆裂法制备超细稀土抛光粉。通过SEM、粒度测定、抛光测定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煅烧模式、爆裂温度、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对稀土氧化物形貌、粒度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碱式碳酸稀土在900℃-950℃高温爆裂、900℃-1000℃老化3 h4 h,得到粒径D50为290 nm左右,分散性、抛光效果较好的超细稀土抛光粉,并可实现超细稀土抛光粉工业化生产。
21-25

机械合金化Fe-20Cr-2.5Al合金循环氧化行为

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压法制备Fe-20Cr-2.5Al、Fe-20Cr-2.5Al-0.8Y2O3和Fe-20Cr-2.5Al-3Y2O3合金,研究了不同Y2O3含量对MA Fe-Cr-Al合金在900℃空气中循环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e-20Cr-2.5Al合金氧化增重最大,Fe-20Cr-2.5Al-3Y2O3合金氧化增重其次,Fe-20Cr-2.5Al-0.8Y2O3合金氧化增重最少,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最好。Fe-20Cr-2.5Al合金的氧化膜分为三层,外层主要为Fe2O3,与镍层连接界面有很薄一层不连续的Al2O3,中间层主要为Fe2O3和Cr2O3的复合氧化物,氧化膜内层主要为Fe Cr2O4;Fe-20Cr-2.5Al-0.8Y2O3合金的氧化膜没有明显分层现象,氧化膜主要为Cr2O3;Fe-20Cr-2.5Al-3Y2O3合金的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由Al2O3和Cr2O3交替连接形成,内层主要由Cr2O3组成,有很薄的复合氧化物Fe Cr2O4。Y2O3的添加可有效提高Fe-20Cr-2.5Al合金的抗循环氧化能力,其中Fe-20Cr-2.5Al-0.8Y2O3合金好于Fe-20Cr-2.5Al-3Y2O3合金。
26-31

高温条件下镧对高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摘要:利用管式气氛炉、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高温条件下镧对高铌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及室温组织的影响。将含镧和不含镧的实验钢加热到1250℃保温20 h后进行冰盐水淬火和随炉缓冷。结果表明,镧显著抑制高铌钢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由146.5μm减小到70.2μm;镧的加入能够改善高铌钢随炉冷却后的室温组织,晶粒大小更加均匀,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由27.3μm减小到17.4μm。实验结果能够为镧在高铌钢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2-36

Sr_2MgSi_2O_7∶Eu(2+),Dy(3+)发光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非晶态PVP/[Sr(NO3)2+Mg(NO3)2+TEOS+Eu(NO3)3+Dy(NO3)3]复合纳米纤维,在还原气氛下对其进行煅烧,得到了一维纳米结构的Sr2Mg Si2O7∶Eu2+,Dy3+发光纤维。对其热性能、物相结构、形貌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热分析表明,温度高于800℃时,复合纤维中的水分、有机物、硝酸盐分解挥发完全,样品不再失重;物相分析表明,经1100℃还原气氛焙烧后形成了发育良好的晶相Sr2Mg Si2O7∶Eu2+,Dy3+纳米纤维;形貌分析表明,Sr2Mg Si2O7∶Eu2+,Dy3+发光纳米纤维表面粗糙,平均直径约为350 nm,呈颗粒串珠结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360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 Si2O7∶Eu2+,Dy3+纳米纤维发射出Eu2+特征的明亮的蓝光,发射峰位于468 nm;余辉衰减曲线表明,Sr2Mg Si2O7∶Eu2+,Dy3+纳米纤维在紫外光照射15 min后其初始余辉亮度达到0.32 cd/m2,肉眼可见。
37-42

Ce对A36船板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室温拉伸等检测技术研究了A36稀土船板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钢中添加稀土会细化和均匀组织,使铁素体晶粒明显变小,带状珠光体组织更加弥散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稀土元素的加入能改善钢的力学性能,使抗拉强度提高了6%,屈服强度提高了8%,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均有提高。通过拉伸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分析,A36稀土钢的断口呈韧性断裂,断口韧窝明显变深变小,在韧窝底部有球状夹杂物出现,经能谱分析,夹杂物主要是稀土硫氧化物和铝酸盐。
43-48

NdFeB磁体耐盐雾腐蚀行为研究

摘要:通过中性盐雾(NSS)腐蚀试验,对比分析了烧结Nd Fe B磁体和热变形Nd Fe B磁体在NSS腐蚀环境中的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d Fe B永磁体的盐雾腐蚀进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腐蚀增重期和失重期,并给出了相应的腐蚀反应速率方程。在NSS腐蚀环境中,热变形Nd Fe B磁体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其失重比高矫顽力烧结磁体降低了30%,认为热变形Nd Fe B磁体具有特殊的片状纳米晶组织结构,富Nd相的晶粒更加细小,分布更加均匀,使得发生晶间腐蚀的通道更窄,从而抑制了腐蚀速率,提高了磁体基体的耐蚀性。
49-53

微量La对于残余元素Cu的析出影响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观察含铜Q235钢中夹杂物分布及元素析出行为,观察到铜可以在Mn S夹杂物上异质形核,与垂体型Mn S夹杂物相比,铜更易在球形Mn S上析出,其析出相为富铜相而非硫化亚铜或者硫化铜。添加60×10-6La可使Mn S夹杂物弥散分布,且细化夹杂物,减少15μm以上较大尺寸夹杂物,显著增加5μm以下夹杂物。La在本实验钢中优先形成氧化物而非硫化物,SEM观察结果与Factsage软件计算结果吻合。SEM观察发现添加痕量镧可以使含铜析出相的分布更分散,TEM观察发现Cu、La之间存在复合析出相,经热力学计算得出最易出现的析出相为Cu37La3相。
54-59

Ce对T91耐热钢夹杂物的变质及冲击韧性的影响

摘要:为了降低T91铁素体耐热钢中的夹杂物对性能的影响,采用Ce进行变质处理后进行冲击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观察分析冲击断口和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Ce对改变T91耐热钢夹杂物的形貌和大小作用明显,未加稀土的钢的断口是韧性穿晶断裂,加稀土后钢的断口是韧窝断裂。韧窝中出现的细小球状稀土硫氧化物夹杂是性能转变的主要原因。稀土对T91钢室温冲击性能提高作用显著,0.016%(质量分数)Ce使T91钢室温冲击功由131 J/cm2提高276 J/cm2。
60-65

钐钴磁性材料废料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了钐钴磁性废料中有价元素钐、钴的回收利方法,对磁性材料废料经过盐酸优溶、草酸沉淀、氧化除铁及灼烧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钐钴废料中的有价元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回收利用过程不产生二次环境污染,所得产品氧化钐、氧化钴的纯度达到95%以上。
66-70

表面活性剂对氧化铈防紫外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铈防紫外膜,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氧化铈薄膜可见光及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采用SEM、XRD和粒度测试仪等手段分析了表面活性剂PEG的加入量对二氧化铈防紫外膜的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PEG,稀土膜的紫外线透过率降低;过量的PEG,稀土膜的紫外线透过率反而升高,PEG的最佳添加量为0.3 g,且表面活性剂PEG比SLS的效果好。
71-75

从镧系光学玻璃废料中回收氧化镧

摘要:探究用盐酸从某种镧系光学玻璃废料中浸出氧化镧,从浸出过程中盐酸的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方面对各元素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镧的最佳浸出条件;利用水解沉淀法除去浸出液中杂质离子;采用草酸对除杂浸液中的镧进行沉淀分离,得到纯度为99.2%的氧化镧,总回收率达到96.8%。
81-86

白云鄂博稀土、铌、钍在矿石中分布规律及伴生关系

摘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对白云鄂博矿中稀土、铌、钍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这些元素在矿石中分布规律及伴生关系。分析显示,稀土、铌、钍元素呈类似于正态分布,但在高、低浓度显著偏离正态分布曲线;镧、铈、镨、钕具有很高的伴生关系,相关性均值为0.92;稀土与铌元素呈弱相关,相关系数为0.037;稀土与钍元素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研究结果对稀土、铌、钍的富集分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低含量稀土可与高含量稀土如镧和铈一同富集分离;稀土元素的富集,使用适当的方法如X-射线拣选,可以不影响铌、钍元素的富集。
87-91

Mg-5Y-3Sm-0.8Ca-0.5Sb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摘要:采用组织分析和拉伸试验,研究了Mg-5Y-3Sm-0.8Ca-0.5Sb(%,质量分数)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Mg-5Y-3Sm-0.8Ca-0.5Sb合金的显微组织由α-Mg基体和Mg24Y5、Mg41Sm5、Mg2Ca、Mg3Sb2相组成。时效态Mg-5Y-3Sm-0.8Ca-0.5Sb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为266 MPa,200℃时为244 MPa,300℃时仍高达208 MPa,其抗拉强度稳定性优于发展最为成功的商用耐热镁合金WE43。
97-101

锌与钐的萃取分离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1.5 mol/L P507-煤油为有机相,以氯化钐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作为料液,研究了料液酸度、Zn2+浓度、有机皂化度、相比、混合时间等对Sm3+和Zn2+萃取分离的影响,得到了萃取分离Sm3+和Zn2+的最佳工艺参数:有机皂化度为0.54 mol/L,料液酸度为0.15 mol/L,萃取相比(O/A)为3:1,混合时间为4 min以上。Sm3+和Zn2+的分离因素βSm/Zn达到12。
102-106

MnCO_3和MnO_2对ZnPrO基压敏陶瓷直流老化特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改进的传统陶瓷工艺,分别制备了无Mn掺杂和0.5%(摩尔分数)Mn CO3或Mn O2取代传统组分中的非Pr稀土Zn Pr O基压敏陶瓷。利用电子天平、扫描电镜、I-V耐压测试仪研究了三组样品的密度、显微组织形貌、电性能,重点采用高温直流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三组样品的抗直流老化特性。结果显示:Mn CO3或Mn O2掺杂样品的压敏电压、非线性系数分别达到1091 V/mm、30和1396.5 V/mm、31.6,而无Mn掺杂的样品对应的性能参数为5410 V/mm、17.9。老化后,Mn CO3掺杂样品压敏电压和非线性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Mn O2掺杂的分别降低了3.1%和10.7%,两组样品的漏电流变化不大。无Mn掺杂的样品在第三阶段老化时发生击穿现象。实验结果表明,Mn CO3是一种替代非Pr稀土元素制备具有高抗直流老化特性Zn Pr O基压敏陶瓷的有效掺杂。
107-112
稀土杂志研究简报

稀土金属制备技术发展及现状

摘要: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稀土金属制备技术的发展历史,对目前稀土金属现有的制备工艺,包括钙热直接还原法、中间合金法、还原蒸馏法、熔盐电解法等几种主要制备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且对几种主要制备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不同制备工艺各自的特点作了简单讨论,同时提出了中国稀土金属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国稀土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深加工的开发和研究远落后于国外;对稀土金属的深度提纯手段不够,难以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目前稀土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自动化水平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稀土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重视高效、节能生产和环境保护;保护国内知识产权,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规范现有的市场秩序,综合利用稀土资源。
123-132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同时消除柴油车Soot与NO_x稀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柴油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已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氮氧化物(NOx)和碳烟(Soot)是主要且较难去除的污染物,目前最有效的尾气处理技术之一是NOx-Soot同时催化消除技术,而高效催化剂的研制和开发是该技术的核心,其中稀土催化剂是非常有前景的催化剂之一。本文以NOx-Soot同时催化消除为主线,介绍了该技术中选择稀土催化剂的原因、用于该反应稀土催化剂的类型及反应机理,对不同稀土催化剂同时消除NOx-Soot的活性与选择性进行了对比,并总结性的提出目前该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13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