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杂志社
分享到:
《稀土》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研究简报、产业与市场、行业动态等。
  • 主管单位: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办单位:中国稀土学会;包头稀土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0277
  • 国内刊号:15-1099/TF
  • 出版地方:内蒙古
  • 邮发代号:16-37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17
  • 综合影响因子:1.18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稀土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稀土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的制备及相关反应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碳酸稀土为皂化剂的稀土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的制备方法。为此,系统考察了多种因素,例如,碳酸稀土用量、杂质离子硫酸根浓度、游离稀土离子浓度、相比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稀土萃取率、分相性能和稀土负载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507-煤油有机相与含游离稀土浓度在1 mmol/L以上的水相接触混合时,P507-煤油有机相的皂化可以快速地与加入的固体碳酸稀土反应,形成稀土皂化有机相。其皂化反应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比水相中不含游离稀土离子时要快很多,这是因为受动力学条件限制的直接皂化反应已经变成了两个分立的反应:P507-煤油有机相与游离稀土离子的皂化反应以及该皂化反应析出的质子与碳酸稀土的溶解反应。基于这一特征,把P507-煤油有机相的稀土皂化设计成了多级逆流萃取皂化过程,该过程可以连续产出合格有机相并使水相在体系中保持循环。分液漏斗模拟结果证明了多级逆流皂化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的萃取相比为1∶1,皂化有机相的稀土负载浓度在0.12 mol/L以上。
6-12

NdxY0.166-xTa0.166Zr0.668O2陶瓷结构与热导率的研究

摘要: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NdxY0.166-xTa0.166Zr0.668O2(x=0.01,0.02,0.025)陶瓷材料。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Netzsch LFA 427激光导热仪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热扩散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1600℃烧结6 h,NdxY0.166-xTa0.166Zr0.668O2陶瓷材料由单一四方相结构组成;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晶粒尺寸、热扩散系数以及热导率降低,其中x=0.025时热导率最低,范围在1.60 W/(m·K)~2.02 W/(m·K)(室温至1000℃)。
13-17

Ce-TiO2光催化涂料降解甲醛溶液的性能研究及预测模型

摘要:通过自制Ce-TiO2光催化涂料,利用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表征Ce-TiO2光催化颗粒的微晶尺寸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光催化涂料耐水性实验和光催化涂料降解甲醛实验,创建了BP模型函数,建立了Ce-TiO2光催化涂料降解甲醛溶液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彻底除去负离子和温和的热处理方式能显著降低Ce-TiO2颗粒团聚,Ce-TiO2一次颗粒平均粒度在0~1μm范围内,并且呈现正态分布。Ce-TiO2光催化涂料的耐水性能和光催化性能优良,经过1020 min后,降解甲醛溶液效率高达80.7%。Ce-TiO2光催化涂料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浓度吻合较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00028μg/mL,平均相对误差为-0.202%。
18-24

Ca(OH)2-NaOH分解混合稀土精矿的研究

摘要:采用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Ca(OH)2-NaOH体系分解混合稀土精矿的过程。并选择了焙烧温度、Ca(OH)2加入量、NaOH加入量、焙烧时间为影响因素,用二次正交回归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并获得了矿物分解率受各因素影响的回归方程,实验表明,焙烧温度630℃;Ca(OH)2加入量23%(质量分数);NaOH加入量15%(质量分数);焙烧时间30 min,分解率为98.1%。
30-34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氧化碳催化光功能材料研究获进展

摘要:在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罗军华课题组利用光活性基元Ir(ppy)2(Hdcbpy)与稀土离子配位反应,成功得到了一个同时具备强吸光以及优良光催化能力的双功能配位聚合物(CP)材料(Y[Ir(ppy)2(dcbpy)]2[OH](Ir-CP)),并首次将这类光功能配位聚合物材料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反应,该化合物表现出非常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吸收边达到了650nm)和较长的荧光寿命(29.05μs),相比于Ir基元的荧光寿命延长了近4倍,而长的激发态寿命有利于其催化。
41-41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织金磷矿中伴生稀土的提取研究

摘要:研究贵州织金磷矿中的伴生稀土的提取,用硝酸作为分解剂,研究了磷矿粒度、硝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实验表明,磷矿粒度与硝酸浓度对磷矿分解影响最大,冷却除钙以及二次除钙对稀土沉淀的效果影响显著,采用TBP萃取和酸反萃取可使稀土与酸有效分离富集。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可从含稀土0.1%的原矿中制得稀土含量21.8%的富集物。
42-46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上海光机所研制超薄Ce∶YAG闪烁晶体用于高分辨X光成像

摘要: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利用提拉法生长出的高品质Ce∶YAG闪烁晶体开展了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系统核心器件——闪烁体研制工作,成功制备了尺寸为φ30 mm,厚度为30μm~45μm的高品质闪烁晶体元件,并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基于超薄Ce∶YAG闪烁晶体的高分辨x光探测器,实现x光辐照条件下高分辨成像。在同等实验条件下,与Crytur公司同类晶体对比,上海光机所研制的Ce:YAG闪烁晶体图像边沿锐度较高,图像对比度好,成像分辨率高,图像质量更好。
46-46
稀土杂志研究论文

Y对AZ91镁合金半固态等温热处理组织的影响

摘要:采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Y含量、保温时间与保温温度对AZ91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Y的加入阻碍了固相颗粒扩散,使Ostwald熟化减慢,促进了合金球状颗粒的形成;加入0.6%Y时镁合金半固态组织最为细小圆整。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由大块状组织演变为均匀、圆整的球状组织;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铸态合金中的初始树枝晶组织经过粗化、组织分离和球化演变成了半固态非树枝晶组织;然而,保温温度的过高与保温时间的过长,都会导致球状颗粒的粗化长大。AZ91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所需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热温度565℃,保温时间30 min。
47-51

Mg-9Gd-2Y-Sm-0.5Zr合金组织和耐蚀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OM、SEM和XRD实验观察并研究了Mg-9Gd-2Y-Sm-0.5Zr(%质量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并采用腐蚀失重实验对合金的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Mg-9Gd-2Y-Sm-0.5Zr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沿晶界分布的枝状共晶相和少量分布在晶内的小颗粒状相组成;析出相有α-Mg,Mg5Gd和Mg24Y5相。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腐蚀程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腐蚀产物以Mg(OH)2为主,腐蚀速率较低,耐蚀性能较好。
52-56

表面修饰的纳米La2O3在CC级柴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摘要:研究了纳米La2O3和邻苯二胺修饰过的纳米La2O3添加剂在CC级柴机油中的摩擦学性能。以XRD和元素分析对修饰前后的纳米颗粒进行结构表征,用四球极压抗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并与空白CD级柴机油作对比。结果表明,纳米La2O3和表面修饰纳米La2O3均能提高CC级柴机油的极压性能,并能优化其抗磨减摩效果。根据SEM和EDS对磨损表面的分析,可以推断纳米颗粒在摩擦过程中可能会与摩擦副反应生成合金,以此提高摩擦表面的抗磨减摩性能。
57-61

Pr掺杂CdS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结合化学水浴法和真空电子束热蒸发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含有不同厚度Pr掺杂层的CdS多晶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光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掺杂的CdS薄膜为沿[111]晶向择优生长的立方相闪锌矿结构,导电类型为N型。Pr掺杂并未改变CdS薄膜的物相结构和择优取向,但衍射峰强度增加;掺Pr后CdS薄膜的晶粒尺寸增大,致密性提高,并且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增加,光学带隙变大。同时还发现CdS中掺Pr后影响了薄膜的电学性能,掺杂浓度较低时CdS薄膜电阻率增大,掺杂浓度较高时薄膜的电阻率降低并且导电类型由N型转变为P型。
62-66

铕-银共掺杂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将铕和金属银离子共同掺杂到白炭黑中,制得一种含稀土新型无机抗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铕浓度0.005 mol·L-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铕-银共掺杂抗菌白炭黑对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杀菌率达98%以上。采用XRD、SEM、EDS和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结构形态表征,结果表明产品为无定形态,铕以两种形态存在于材料中,一种与银共生,附着在载体白炭黑上,另一种则游离在材料中,铕和银的添加并没有明显改变白炭黑原有的结构。
67-72

白云鄂博矿稀土选别研究

摘要:通过对白云鄂博矿中稀土赋存情况的分析,选取随铁开采的稀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粒度、药剂作用以及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对稀土选别的影响,总体分析白云鄂博矿稀土的分选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白云鄂博矿的稀土选别工艺与因素控制提出科学的见解。最终确定,粒度20μm~50μm、温度不低于60℃、粗选浓度55%~65%时,白云鄂博矿稀土浮选作业条件最好。
78-83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硫化钐中氧的不确定度评价

摘要:以日本掘场EMGA-820型氧氮分析仪为测量仪器,对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硫化钐中氧含量的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定。计算出各分量的不确定度。通过合成得到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及测试结果的报告形式。结果表明校准时测量变动性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影响最大。为该方法的应用及改进提供了依据。
88-91
稀土杂志行业动态

关于举办《中国稀土湿法冶金行业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稀土行业清洁生产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淘汰稀土行业落后产能,促进稀土行业有序、科学发展,更好地利用稀土资源,改进传统冶金工艺,发展污染少、成本低的短流程;以促使稀土湿法冶金工艺不断完善与提高,由中国湿法冶金协会和包头稀土研究院主办,《湿法冶金》、《四川稀土》杂志社和北京中联鸿坤信息咨询中心协办的“中国稀土湿法冶金行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定于9月5日至9月7日在包头召开,会议将探讨环保型稀土湿法冶金及环境保护新技术,希望为现有稀土湿法冶金及相关环境保护工艺技术的改进打开新思路。届时将邀请国家稀土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领导、科研院所研究专家、国内外稀土冶炼加工企业管理精英、稀土产业下游用户及市场调控分析顾问,共商稀土大计。
97-97

推荐稀土新书——《稀土化学导论》

摘要:刚从外地回到包头,就收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好友洪广言先生寄来他编著的新书《稀土化学导论》。浏览并重点阅读有关章节,颇受教益。 该书作为"现代化学基础丛书"第36部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5月第一次印刷。我国著名稀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其“内容较全面,并兼顾基础性与实用性,通俗易懂。将成为稀土科研,教学及应用工作者有价值的参考书”。
102-102
稀土杂志综合评述

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藻类的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关于稀土对藻类生物效应的研究结果,目前研究表明,稀土对藻类的生物效应与稀土元素的种类和藻类的品种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对更多的藻种开展研究是有意义的。现有的结论多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建议应充分涉及环境因素对该生物效应的影响及其规律,同时,进一步完善从细胞分子水平对该生物效应的认识。
103-109
稀土杂志研究简报

稀土废渣混凝剂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利用自制的稀土废渣混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混凝实验研究,考察了pH值、投药量、水力条件等因素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FAC)及M180、LD101四种常用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pH在5~7时,投药量在3 mL~4 mL,水力条件为360 r/min快速搅拌10 min,90 r/min中速搅拌10min,40 r/min慢速搅拌10 min,沉淀时间15 min时达到混凝反应的最佳条件,浊度去除率可达98.63%。对比结果表明,稀土废渣混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优于其他四种混凝剂。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