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小说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 61-1017/J 国内刊号
  • 1004-2164 国际刊号
  • 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小说评论是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小说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小说评论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史诗性”与“现代型”双翼齐飞--2018年长篇小说一个侧面的观察与分析4-15

摘要:在岁末回首总结行将成为过去的2018年度的长篇小说创作,首先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这毫无疑问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大年”。具体来说,这一自然年度内,进入了我们关注视野的长篇小说主要包括有贾平凹的《山本》,李洱的《应物兄》,王安忆的《考工记》,刘醒龙的《黄冈秘卷》,刘亮程的《捎话》,徐则臣的《北上》,韩少功的《修改过程》,陈河的《外苏河之战》,陈继明的《七步镇》,盛可以的《息壤》,唐颖的《家肴》,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笛安的《景恒街》,肖亦农的《穹庐》,徐怀中的《牵风记》,叶弥的《风流图卷》,范小青的《灭籍记》,葛水平的《活水》,李凤群的《大野》,王方晨的《老实街》,张平的《重新生活》,石一枫的《借命而生》,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张柠的《三城记》,宋尾的《完美的七天》,张炜的《艾约堡秘史》,陈仓的《后土寺》,陈彦的《主角》,梁晓声的《人世间》,尹学芸的《菜根谣》等。

俗世不俗,日常不常——2018年短篇小说创作巡礼16-21

摘要:中国的文坛很有意思,每隔两三年,就要集中精力讨论一下现实主义文学,好像现实主义是一把易锈的利剑,若不时常擦拭,便会失去其应有的锋芒,甚至会严重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内在品质。我原本不太在意这类讨论,但经常被一些朋友热情邀请参与这类话题的作文,慢慢地,我也积累了一些思考。遗憾的是,我的一些思考,经常不合友人之意,好像我在故意对现实主义搅浑水。

小说评论杂志铁凝研究
论铁凝的小说观念22-31

摘要:如果从1975年《会飞的镰刀》算起,著名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历程已经有了43个年头,她的小说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息息相关,她对生活的思索,对人性温情善意的总结,对人类社会现代性的发现,都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她的小说作品之所以得到广大读者的重复认可,引起批评家、研究者的强势关注,除了小说艺术本身的美学力度外,其小说观念的深厚意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铁凝长篇小说的复调元素32-41

摘要:米兰·昆德拉曾说“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世界是人的状态”,作家的文学创作与人及其所处的世界分不开,尤其是长篇往往包含着对社会、历史、现实及人的存在状态的审视与思考、质疑与探询。面对世界的纷繁复杂与人性的幽深,铁凝认为“文学不可能对生活提供简单答案,好的作品都是多意的,开放性的,存在一种‘建设性模糊’”,可以说正是这种“建设性模糊”“使铁凝的叙事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人性领域”。在铁凝的四部长篇小说中,复调元素的运用正是实现了这种“建设性模糊”的有效手段。

生命的深度与长度——评铁凝小说集《飞行酿酒师》42-48

摘要:《飞行酿酒师》是铁凝近五年来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12个短篇。不得不承认相较于长篇,铁凝对于短篇更加得心应手,她的笔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温暖的但又不刺眼的火光将她的小说照亮,但也正因为是短篇才能够让我们得以借这光亮“奋力挤进生活的深部”“窥见那些丰饶的景象”,而火光不会因为长篇的疲乏仅仅只能照见生活的表层。

铁凝“三垛”:反思现代性的三种叙事维度49-56

摘要:铁凝历经十年写作中篇小说《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8年)、《青草垛》(1995年),以“三种至今还维系着人类生存的‘物质’为名,并从三种不同的叙事维度反思现代性,以及“思考在这些物质注视下的人类景况”。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流变与转型——以《萌芽》“新概念”作文、新媒体文学为中心57-67

摘要:小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流变和转型,或狭义的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演变,话题覆盖面很大,一般只能宏观面讨论,不太容易深入。我主要想通过案例分析、以案例为中心的方法来提纲挈领地讨论这个话题。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罪与罚68-74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个世界上活了60年,中间还有近10年西伯利亚流放生涯。相比于托尔斯泰,他实际的写作时间比较短。托尔斯泰的全集俄文版是90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集俄文版是30卷。他的作品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心理描写的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比如《穷人》《白夜》《死屋手记》《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这是主要的。

赵素芳与田小娥——柳青、陈忠实笔下两位人格扭曲的女性形象75-77

摘要:陈忠实毕生奉柳青为文学上的导师。柳青《创业史》主要写上世纪50年代中期波澜壮阔的农业合作化运动,陈忠实《白鹿原》的背景则是辛亥革命前后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者区别很明显,但在创作方法特别是女性人物的塑造上,《白鹿原》对《创业史》还是颇多借鉴。

中国小说的民间属性(下)78-88

摘要:三、小说的民间色彩阿城在《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中,重点讲述了小说的世俗精神,“小说价值的高涨,是五四开始的。这之前,小说在中国没有地位,是‘闲书’,名正言顺的世俗之物。”因为是“世俗之物”,它便不受高堂教化、儒家伦理过多的限制,它便是粗狂的、充满民间色彩的。中国古代小说的民间色彩,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关注民间生活,或描写小人物发迹变泰的故事,或写闾里男女的情爱传奇;杂以因果报应之说,“大团圆”式的结局以及小说人物方言口语的使用。

小说评论杂志莫言研究
撤退,还是撤退的进步——重论《檀香刑》之于莫言的创作89-100

摘要:《檀香刑》是莫言出版于2001年的长篇小说。虽然也有人持有批评的意见,但这个长篇还是广受学者评论家的关注和称道,像认为它可能是及至当时莫言小说中“艺术含量”最大的一部小说(笔者注:对莫言迄今为止的创作而言这个论断似也依然成立),“也是他的风格大变的一部小说”.

残酷情节的写作与阅读伦理——重读《檀香刑》101-112

摘要:一、引言20世纪以来,我们的历史和文学都充满了灾难之血和苦痛之泪。在文学方面,战争之恶、人性之恶,以及进入商业时代后,金钱利益之恶、欲望放纵之恶,甚至于后现代意义上的虚无之恶等等,都成为了文学书写的重要对象。这使得残恶叙事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其中以新时期以来的小说领域最为显耀。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曹文轩专辑
主持人的话113-115

摘要:我跟曹文轩很熟,但读他的作品不多,倒不是因为懒,而是自认自己的主业观照的对象是成人的文学,对儿童文学作家朋友的作品,就未能兼顾,不是非要写篇评论文章不可,平时往往疏于阅读。除了这一层原因外,我对把某作家叫儿童文学作家这个说法,始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怀疑,总疑心是有人挖的一个陷阱,要构陷某些人和某些作品。

“我没有关于文学史地位的焦虑”——曹文轩访谈录116-121

摘要:一、文学梦与故乡本事刘:曹老师好,非常谢谢您能抽空接受我的采访。这次访谈我想先回到文学“起念”的时刻。在您最初对文学萌生兴趣的道路上,作为小学校长的父亲似乎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父亲擅长讲故事,父亲办公室里的图书柜也给您开辟了最早的阅读天地。家教的熏陶看似水到渠成,但细想起来,文学之路的选择又很不寻常。在您的家里,还有您成长的年代和环境里,一个农村孩子的“文学梦”是被鼓励的吗?您是从什么时候立志要成为一个写作者的?

边界与无疆——自述122-123

摘要:先说说我创作中的变与不变的问题。我的所有作品,无论从外表看上去它们有多大的差异,但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建立在我所体悟到的那些基本面之上的。文学要不要变法?当然要,但它的变法应当是在基本面之上的变法。既是文学,就有文学性。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理解,我在变法。

曹文轩乡土美学的生成——围绕“油麻地”文学世界的考察124-133

摘要:1997年12月与1998年4月,曹文轩在相隔仅半年的时间内接连出版了两部具有浓郁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与《红瓦》,很快引发了文坛的热烈反响。曹文轩在这两部作品中前所未有地大量调动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回忆,分别讲述了小男孩桑桑与少年林冰在油麻地小学、油麻地中学的成长遭遇。

曹文轩主要作品目录134-135

摘要: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1983年《古老的围墙》,1985正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山羊不吃天堂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埋在雪下的小屋》,台湾国际少年村,1994年.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刘震云小说在阿拉伯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136-143

摘要:引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构建中国文化在海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作家刘震云以饱含中式幽默的写作风格和对小人物生活现实的积极发声书写了一批以新写实主义为主要文学特征的作品。和池莉、方方、刘恒等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一样,刘震云的作品重视对现实生活本真形态的描写,通过描摹小人物的生活经历,表达民众对当代社会的基本诉求,并对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