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80年代以来的文学思想难题:未完成的现代性

摘要:古典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思想动向引人注目,那就是对平等的诉求,这一诉求,来自于对古典社会等级制度或宗教特权的厌倦乃至厌恶,尽管任何社会都无法做到绝对平等及事实平等,但这并不妨碍“平等”成为走向现代之最具召唤力的口号。现代化进程中,古典社会的等级制度乃至专制制度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已被根本性动摇。现代思想的良心,始终对平等问题,抱有激情与大志,“平等”甚至称得上是现代乌托邦的象征之一。
4-14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作家与阅读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上,“作家与阅读”这种题目曾经是被轻视的,最近几年,忽然又热了起来。不少著名作家都乐意以成功者的口吻,谈到经典作家作品对自己创作的影响,这种材料日渐增多,研究者很容易找到。比如,余华在杨绍斌的访谈中就说过这样的话:“鲁迅是我至今为止阅读中最大的遗憾。我觉得,如果我更早几年读鲁迅的话,我的写作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状态。
21-25

无材可去补苍天——怎样看说次要人物

摘要:《红楼梦》写女娲练就的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被弃置不用,未能参与补天大业,但“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所幸在大荒山无稽岩青埂峰下遇见一僧一道,大施法术,将它变成扇坠大小一块美玉,趁贾宝玉降生,含在嘴里,一同落草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又被做成宝玉的配饰,跟着主人“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终返回青埂峰,将所见所闻刻在复归原形的“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上,再由空空道人抄去,“问世传奇”,这就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惊天动地一部大书。
31-36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巴金在法国的译介与接受

摘要: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10月17曰,巴金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101岁。巴金逝世的消息在国际文坛产生了巨大反响。在法国,该消息当日便在法国国家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上播出。次日,法国众多报纸刊登相关消息,三大日报更是开辟专栏,刊登纪念巴金的长文:一是《解放报》发表长文,题目叫《巴金不会写冬天》;二是《世界报》发文,题为《巴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人》;另一篇是《费加罗报》发表的文章,题为《巴金,中国最具声名的作家》。
37-45

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社

摘要:1904——2005,在跨越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巴金老人始终以真诚的心,为世人留下一部部宝贵的作品。从1927年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到生平最后一部著作《随想录》的诞生,其间六十多个年头,据不完全统计,巴金共创作短篇小说一百多部篇,中长篇小说二十多部,。并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书信。毫无疑问,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巴金实际上还是一名成就非凡的编辑家。
46-54
小说评论杂志莫言研究

论“无后”意象在莫言创作中的出现

摘要:在以贾平凹《秦腔》等为代表的新世纪文学中,出现一种“无后”的意象。∞所谓的“无后”,简单来说即小说创造了一个类似怪婴等表示生命承继出现问题的意象,并以此生成某种对文化、理想、现实的焦虑、恐惧、绝望之感。莫言在近年作品中,也呈现了这一特殊的文学意象。可这一意象所依赖的诸如婴儿隐喻等,在莫言的创作中,并不像其他作家那样突兀。
55-62

《蛙》:“生育疑案”中的“含混”与清晰

摘要:自从《蛙》问世以来,关于其寓意的评论已有不少,但在笔者看来,这部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主题,其中作为知识者的自我反思的主题,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阐释。而这正是莫言小说近年来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即,他更多地从批判社会反思文化指向了主体自身,或者至少,他是在表达对于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忧思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于批判者主体的反省。假如说一个作家的精神与思想轨迹是不断变化的话,那么这个变化对于莫言来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3-67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主持人的话

摘要:我与欧阳黔森有一面之缘,那年到贵州讲学,蒙他盛情款待,留下很深印象。回来后找了他的一些作品来读,印象益深,觉得他的作品既有何士光的余响,又有蹇先艾的遗风。说有何士光的余响,是因为当年何士光写“伤痕”、写“反思”、写“改革”,都不直接把灵肉的“伤痕”暴露出来、把“反思”的结论告诉读者、把“改革”的方案展示给人,而是把这些由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干的活计,都点化为一点因由,缩略成一种背景,而将全部笔力集中于人情和人性这个文学永恒的描写对象。凡是读过短篇小说《乡场上》的,应该都不会忘记那震撼人心的结尾。
68-69

探询人性美——欧阳黔森访谈录

摘要:周新民:欧阳老师您好!我今天想和您聊聊您的文学创作。我注意到,您从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和文学似乎是隔着挺远的两个行当,您能谈谈地质工作与您的文学创作关系么。欧阳黔森:其实,地质与文学很近。不少著名作家学过地质专业,鲁迅先生在学医以前就学过矿业。当代文学史也留下了地质题材优秀作品,像《年青的一带》《深山探宝》《沸腾的群山》等。
70-73

我的文学理想与追求——自述

摘要:于我而言,创作文学作品是我生活中最重要部份。除了写作,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愉悦。从事写作,算起来有三十年了,减去八年下海经商,约有二十二年,其中十五年为专业创作。说是专业创作,其实是半专业,我只有一半的时间创作,另一半我必须要服务、组织、联络。除了作协,文学院、及四刊一报,还有文联的几个单位,我都必需管理,确实有些让人受不了。想起来,还是当专业作家那几年是我最愉陕的日子。
74-76

欧阳黔森短篇小说艺术论

摘要:最先知道欧阳黔森,是因为电视剧《奢香夫人》《雄关漫道》。为他的剧本创作才华所震动。后来慢慢阅读了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然而,短篇小说无疑是他倾注心力最多,所取得的成就最高。短篇小说无疑是颇有难度的文体,鲁迅、沈从文、汪曾祺、孙犁、苏童等以其骄人的艺术成就,把短篇小说这种艺术推向了极致。因此,要想在短篇小说领域取得成就,难上加难。然而,欧阳黔森在短篇小说艺术领域潜心耕耘,取得了不俗的艺术实绩。本文尝试探讨欧阳黔森短篇小说艺术成就,为丰富短篇小说的艺术版图提供借鉴。
77-83

欧阳黔森主要作品目录

84-85
小说评论杂志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主持人语

摘要:在八十年代文坛曾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已经过世,很多人都熟知他那个年代的故事和颇具挑战性的小说,例如《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却对他九十年代的文学活动所知甚少。这个淡出人们视线的老作家,在九十年代的漫长岁月里究竞有些什么逸闻趣事,这些故事与他高潮期的文学创作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微弱的关联,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
86-86

张贤亮与九十年代文学生态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宁夏文联主席张贤亮“下海”的消息被媒体广泛报道,作为一个曾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教改造的“右派”作家,张贤亮在新时期凭借数部带有个人自传性质的“伤痕小说”重返文坛,并逐渐确立了他在80年代读者心中的位置,他的小说三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前身),有九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在全国上映,22年的劳改经历和一贯个性鲜明的作品风格让张贤亮甚至被一些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米兰·昆德拉和索尔仁尼琴。
87-96
小说评论杂志70后作家研究

被虚构引导的返乡之路:盛可以论

摘要:盛可以成为一个作家,是当代文学的异数。在所有关于盛可以的评论中,一个基本的悖论也许如张楚所说,“她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是纤弱的,懒慵的,波澜不惊的,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当然,如果你读过她的小说,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印象会瞬息发生裂变。在她的小说里,全然没有安静、柔美、和暖等诸如此类女性作家惯有的美德,更没有某些女性作家惯常浸淫的小情调,换句话说,读盛可以的小说,你读不出她的性别——犹如‘盛可以’这个果敢的名字,你只会想到这是民国时期某位军阀的大号。”
97-101

精神问询者弋舟

摘要:在创作上日趋成熟的70后作家中,弋舟应该是近年来上升较决的一位。·弋舟的小说题材涉及广泛,关注当下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普通人的困顿与挣扎,以及他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与悲凉。弋舟的小说在形式上注重技巧,却不被技巧所累,能够从精心建构的故事中深入到时代的肌理,在纷乱浮华的世相中提取某个事件,以小搏大地将灵魂的轻与重、人陛的幽暗与深邃、现世生活的悲与喜统统呈现出来,并以一种哀而不伤的深沉诗性为每个故事注入思想的重量,使之沉淀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回响。
102-107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思潮研究

当代小说城市叙事的现代性研究

摘要:纵览中国当代小说史,相对于乡土叙事绝对性的统治地位而言,城市叙事显得力量薄弱了许多,这是因为乡土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语境所决定的。并且,城市叙事这股相对薄弱的文学现象体现为—股时隐时涨的状态,它有时是细弱暗流潜藏底层,呈现出扭曲、断裂、延宕或凝滞等状态,如十七年小说创作中片断出现的城市叙事;有时水草丰沛浮出地表,如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城市叙事,当代小说城市叙事的明晰与自觉就是从此开始的。如今这股时隐时显时消时涨的文学潮流已引起众多批评者的注意。
108-115

新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

摘要: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严肃探索与商品追逐中多元发展,一方面延续传统知识分子小说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有意无意地抹去理想、启蒙、诗意特征,着力渲染物质狂欢和身体欲望,表现出世俗化、日常化、去精英化的知识分子书写模式。每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很大程度上承载所属时代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品貌,建构那个时代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在对知识分子的描述与期待中,新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书写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