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辨分析

无须命名的文学年代——2014年长篇小说现场片段

摘要:命名是一种指认,也是方便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文学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不断命名的历史。但是,时间到了2014年,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无须命名的文学年代:面对这个文学年代无论你做出怎样的命名,几乎都难以确切:这是一个不需要命名的文学年代。不仅读文学的人越来越少,研究文学的人也一样越来越少。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还要命名、命名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无须命名也是一种命名,它因无须命名而区别于其他年代。
19-29

艺术形式的实践与探求——2014年长篇小说侧面

摘要:又是岁末年初,又到了从文体意义上对于一年来的长篇小说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即将成为过去的2014年,长篇小说文体的重要地位依然得到了很好的持续,依然有很多中国作家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长篇小说的写作之中。
30-38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鲁迅与俄罗斯的镜子

摘要:1 五四那代学人与作家的藏书,多没有留存下来。鲁迅的藏书的完整性,为我们进入其世界提供了一个入口。从整体的藏书看,俄国文学的中译本在他的藏书里占有相当的比例。这里的情况颇值得分析。鲁迅所藏的俄国文学的译本,多是从日语与英文转译过来的。在众多的译作翻译者中,懂得俄文的人并不多。而那时候对俄国历史有深入研究的人亦寥寥无几。
53-62

作家与故乡

摘要:创作与故乡的关系,是成名作家最乐意谈论的话题之一。古今中外的文学评论家,也乐意借此窥探和分析作家所虚构的文学世界。作家之所以谈它,是因为他往往把故乡看做创作的主要灵感、生活基地、地缘和血缘纽带;然而,在亲身经历上,他又总是对故乡采取敌视、疏远和排斥的态度。因此,某种意义上作家与故乡这种矛盾纠缠的复杂关系,是文学理论和批评最想了解却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
63-67

中国小说最大的“本钱”

摘要:《三国志》记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并非有乖于史法。陈寿要说明"先主"神异,必须添上这笔,犹如《史记》《汉书》都煞有介事记载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此乃史家惯技。季羡林先生认为"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佛经影响,属于佛教所谓佛的诸般好相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东汉举孝廉,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士人做官靠名声,更重德行言语容貌。自汉至唐,史书描写奇貌异相已不限于帝王将相,小说则更铺张。
68-72

“国家计划文学”和“被设计”的先锋小说

摘要:"先锋小说三十年",把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起点放在1985年,而不是更早。确实可以更早,比如早到198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比如可以早到《上海文学》1982年第8期的"关于当代文学创作问题的通信",该期集中发表了冯骥才的《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冯骥才给李陀的信》、李陀的《"现代小说"不等于"现代派"——李陀给刘心武的信》刘心武的《需要冷静地思考——刘心武给冯骥才的信》的三封通信。
73-77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泽介与传播研究

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

摘要:一、毕飞宇的经验世界与文学表达 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有论者指出:"毕飞宇的小说确立的是一种摇摆不定的青春成长经验。而且在这种成长经验中,很少有正面的、激动人心的、昂扬向上的力量,似乎所有人生的榜样都在讲述或以自己的经验提醒人们,没有完美的世界,人生是一声叹息,诗就是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86-94
小说评论杂志莫言研究

主持人的话

摘要:“莫言研究”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门不大不小的“显学”。我注意到,在所有当代作家的研究中,讨论莫言的文章有可能是最多的之一,但从整体上看却还不能算是理想,因为还不尽全面,也不尽透彻。无论是宏观的总体性认识,还是具体性的文本分析。究其根本,还是批评的耐心不够,许多读者抱怨无从把握、很难读懂他,批评界是有责任的。要通过更深入的阐释,使更多的人能够得以进入到这个广大而幽深的世界,因为他是足够大、足够有意义的——以笔者的浅见,这个世界不但生气勃勃、莽莽苍苍,而且与更早的显学,与鲁迅等中国现代作家之间还构成了毫无愧色的谱系,所以关于莫言的研究完全可以在整个新文学的精神与思想框架中进行,可以提升为整体性、思想史的研究与讨论。
95-95

细读《透明的红萝卜》:“童年的爱情”何以合法

摘要:现代以来中国人思想的解放也许是从"性解放"开始的。这个"性解放"不是指单纯的性行为,而是指关于性的观念的变化和解放。在文学领域中更是这样,自从弗洛伊德的以性学为基本对象的精神分析学引入之后,小说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文学受到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影响最早和最大的,首先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因为它鲜明的"反伦理学"色彩,将人纳入到"人类学"视野中予以研究的方法,对于改造我们原先简单的社会学阶级论、庸俗道德论视野与方法,都具有直接的瓦解作用。换言之,在许多作家接收了精神分析学理论之后,当代文学才走出了狭隘的观念误区。
96-102
小说评论杂志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陕军东征”的知识考古

摘要:1993年是一个各种现象风起云涌,令研究者叹为观止的年份。文坛经历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充满喧哗与争议,而且这些现象在文学史上又具有某种转折意义,因而研究者冠以"世纪末的喧哗"、"文学的转型与突变","新时期文学的分水岭"之名。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研究,他们都会提到文学与价值的"多元化"。在90年代文化为我们设置的影影幢幢的镜城景观中,93年的"陕军东征"可谓是重要一面,在文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14-127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文学与“中国梦”——邵丽访谈录

摘要:一、现代性的困惑 张延文:自近代以来,在几代人呕心沥血的追求下,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谓一波三折。二十一世纪之交,在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城市化、技术化等混合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社会开始了持续、高效、飞速的发展,在"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各种副作用带来的"现代化的困惑"。这对于身处其中的作家来说,既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考验。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作家来进行民族精神进程的书写。您的创作恰恰是从新世纪以来开始的,面对剧变的社会生活,您创作的立足点或者说着眼点是什么?在创作时,有没有发生过相关的困惑?
130-134

沉默与呐喊——自述

摘要:不管别人觉得当一个作家多么光鲜,很多深谙内情的人却知道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其实写作就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一个作家要把别人想不到或者想不透的事情想到想透,还得用一种艺术或者文学的方式告诉人家,这纯粹是跟自己过不去。据说作家是自杀率最高的一个职业——干上帝的活儿,帮人家拿捏命运,能落得个好吗?
135-136

邵丽作品论

摘要:一、女性生命的关照 在邵丽早期的创作中,对于女性生命的观照是一个重要主题,这方面作品主要有《故园中的现代女人》、《礼拜六的快行列车》、《碎花地毯》、《玉株》、《寂寞的汤丹》、《迷离》、《明惠的圣诞》等。这些小说以女性的情感生活为切入点,以此进入女性命运的思考。故事都以是当下生活为背景,切近现实生活,写生活在欲望化时代的女性的情感轨迹以及由此辐射出的女性的复杂真实的生存境遇问题。
143-147

邵丽主要作品目录

摘要:小说集 《碎花地毯》(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腾空的屋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寂寞的汤丹》(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迷离》(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148-149
小说评论杂志70后作家研究

70后作家:如何成为文学“中坚代”

摘要:70后作家是"红旗下出生,欲望中成长"的一代人,是在50、60后作家与80、90后作家的文学夹缝中的"中间代"。他们的骨子里还留着革命先辈们纯真、朴素、勤逸、坚韧的基因,却不得不生活于虚假、浮躁、投机、冷漠掺杂生活点滴的现代社会。70后作家们在这种矛盾中成长,既想维护文学的纯洁性,又无法直面文学与商业的合谋。在商业化社会里,作品的推出,除了需要作家坚实的创作能力,也要依靠市场的不断推送,在绝大多数时候,市场的推送至关重要。
150-158

肖江虹的底层叙事与突破

摘要:一 肖江虹的成功得益于对底层意义的感悟,他"是在乡村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原始构建"。他的《阴谋》、《求你和我说说话》、《平行线》、《天堂口》、《喊魂》、《当大事》、《我们》等,写的即全部是与他"命运相息"的底层生活。这些小说即使不去细致分析,仅仅是人物的身份,如下岗工人、流浪者、保安、殡仪馆整容工、城市边缘人,市井江湖、乡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小孩、农民、矿工等,就已经有非常苦涩的底层意味。
159-164
小说评论杂志文学视界

当代广西小说的一个话题:文学的传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小说(也称"桂军")在中国当代文坛"突然""崛起",特别是以"三剑客"为代表的作品迅速进入文学主流的视野。90年代广西小说现象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无法绕开的焦点。曹文轩说:"在商品经济大潮不断侵蚀、威胁文学的上世纪90年代,一批60年代出生的作家异军突起,举起了广西文学新军的大旗,带着他们的巫气水气为中国九十年代的文学风景增添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旖旎";陈晓明说:“不管怎么说,这三个作家同出于广西,他们风格其实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存在给当代文坛输入了活力,他们的存在恰如其分地在当代中国文学最薄弱的那些环节起到支撑的作用。”
165-169

现代主义与新时期以来的广西小说

摘要:纵观广西文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它从边缘迈进中心的艰难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在引领广西文学进入中国文学版图中心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下面我拟以新时期以来的广西小说创作为例,梳理和探讨现代主义小说是如何在广西本土萌芽、生长、成熟乃至走向全国的。
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