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2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介绍

摘要:<正>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一直是闻名全国的西北文学理论研究的重镇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也是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及"十一五"发展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肇始于20世纪初,历经百年沧桑,积淀深厚。杨晦、罗根泽、傅庚生、张西堂、郝御风、刘建军、李浩、段建军等几代学人开拓耕耘,辛勤栽培;20世纪80年代,受教
2-2

市民社会形成前期的都市人——试论新都市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要:<正>90年代新都市小说粉墨登场,1994年《上海文学》以所谓"新市民小说"为号召,在《"新市民小说联展"征文暨评奖启事》中说:"城市正在成为90年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一个新的有别于计划体制时代的市民阶层随之悄然崛起,并且开始扮演城市的主要角色。在世俗化的致富奔小康的利益角逐之中,个人的生命力空前勃动,然而它又是极其原本与初始化的。城市的发展最终将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之一,它最终会给
6-11

距离与情感的变奏:论方方小说中变化莫测的叙述角度

摘要:<正>有关叙述角度的问题曾是20世纪小说研究中一个最热闹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叙述学是从叙述角度问题的讨论中发展出来的。因为叙述角度曾被认为是理解小说的最主要问题,是解开小说之谜的钥匙。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同时,它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
15-17

永远的恐惧与期待——论铁凝《永远有多远》中的人性探索与人文追求

摘要:<正>当历史的脚步延伸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人们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有着更深的恐惧,也有着更强的期待:物质主义横扫一切,伦理道德千疮百孔,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我们忧虑深深地忐忑——我们要走向哪里?从1982年登上文坛的铁凝,一开始便与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学的时代潮流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势,与社会、历史、时代这些宏大的范畴指向
18-21

不堪承受的苦难之重——桂西北小说的底层书写

摘要:<正>改革开放前,广西的经济落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桂西北又是广西的"西伯利亚",这里峰丛林立,石山连绵;交通也关山阻隔,极为不便;现今如果广西仍然被众多人认为是落后地区的话,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桂西北在"拖后腿",这里曾有十多个部级的贫困县,数百个部级的特困屯,贫困人口达到80%以上。"桂西北的经济虽然落后,但文学创作的繁荣却是广西有目共睹的。自1997年以来,桂西北作家的小说就先
26-30

读《三棵青春树》给作者的信

摘要:陕西省作协顾问韦昕的长篇小说《三棵青春树》已经出版,曾在陕西长期从事文学理论批评和编辑工作,现居武汉的陈贤仲先生写了这封信,现予刊载,以表达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36-40

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论黄咏梅小说的诗性叙事

摘要:<正>阅读黄咏梅的小说总有一种大俗大雅的感觉,其俗在于她善于勾勒普通的世人世像,叙述表面平实理性;其雅在于小说蕴含着一股诗性气质,潜藏着作者内在心灵的激荡。俗世外壳与诗意内核的既巧妙融合又互为反差,使黄咏梅的小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而小说中萦绕的诗意,蕴含着作者对于时代生活、人性表现的独特感悟以及真实深切的生命体验。一、隐匿于俗世书写中的诗性叙事"70后"女作家黄咏梅以写诗闻名,14
41-44

沉思录:“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杨银娣《避席》论评

摘要:<正>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文学"镜像"里,除了先锋派、寻根派、反思派、改革派等文学流派之外,"女性主义"写作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陈染、林白、卫慧、绵绵的横空出现,更是把"女性写作"的主体从幽暗狭小甚至边缘化的境地推向了新的高潮。她们以反叛、戏谑甚至自言自语的方式充分展现女性自身对男性欲望(话语世界)的追求和鄙视。她们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地安排男性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她们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丈夫和情人;在生活理念上完全秉承以自我为中心
51-55

光华内敛 温润如玉——黄佩华《杀牛坪》悖论性叙事及叙事风格

摘要:<正>继《生生长流》之后,壮族作家黄佩华最近在《作家》秋季长篇小说专号上推出新作《杀牛坪》。《杀牛坪》是一部反映人与水牛题材的作品,讲述了打工者牛蛋祖孙三代与几代水牛王命运交织沉浮的故事。换一个视角看,也可以说《杀牛坪》以几代牛王为契机,讲述了两代人两个三角恋故事,而支撑小说内在情节结构的则是一个在打工浪潮遍及全国的时候,以被称为滥仔流氓的牛蛋为代表的守候在农村的人们怎么样追寻美好生活守护心灵家园的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读者看见了旧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怎么样一步步落伍,在窘迫和无措中变成可笑之
56-58

民族寓言的通俗书写——评季宇的长篇小说《新安家族》

摘要:<正>2010年,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了39集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好评如潮。随后,该电视剧的编剧季宇先生在其剧本的基础上丰富,扩展,完成了百万字的同名长篇小说《新安家族》。表面上看,小说《新安家族》是一部集家族、商战、励志为一体的传奇小说。更深一步看,可以说,这是一部民族寓言。它把民族史转化为私家史,同时将民族精神落实到一个亲切可感的英雄身上,通俗晓畅地书写了一个"中国梦"。
59-62

《新安家族》论——末代徽商的历史承载与文化升华

摘要:<正>对作品的分析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写作动机以及他自己对于作品的一些看法。在作品后记中,作者如此看待自己的作品"《新安家族》是一部集家族、商战和励志为一体的小说,或者说是一部写徽商的小说。""其实,无论徽商、晋商、浙商或其他商帮,他们之所以能做大,在历史上产生影响,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如讲究诚、信、义等等,这是一些最基本的素质,但如果仅仅表现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在我看来,重要
63-66

行走在历史中的徽商——读《新安家族》

摘要:<正>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个体的集合。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赋予家族生殖繁衍的功能,也就使得家族不但具有了家国社会同构的象征,同时还构成了矛盾冲突的集合点,成为了社会伦理悲剧及文化反思的载体。从《家》、《春》、《秋》、《四世同堂》、《白鹿原》、到《秦腔》、《尘埃落定》等以家族为背景的小说中可窥探出这些家族小说的共性:即作家通过展现不同地域
67-70

林白“个人化写作”的叙事特色

摘要:<正>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使得文化语境也同样绚丽多彩,表现在小说创作上,更是蔚为壮观,纷繁复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时小说创作共同倾向于对80年代小说政治功能化、社会功能化的反拨。90年代小说成功地"使国家话语转向个人话语,使代神代政代集团立言转向代自我立言"。而以表达私人经验和私
71-74

田彬抗战小说的“边地”叙事

摘要:<正>论及近几年内蒙古草原小说的文化精神以及文化意义,笔者赞同评论家耿瑞的一句评价,他认为2010年代内蒙古的小说创作展示了"草原文化生成、发展以及在当代各种文化冲撞、融合背景下草原文化及其生存状态的历史性遭遇和现实生活中各族人民群众丰富复杂的心理情感","体现了作家的高度文化自觉。他
75-78

论华人移民中产阶级女性的精神困境——以陈谦作品为例

摘要:<正>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中间阶层)是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中的主流阶层,是社会结构中最稳定的因素。近二十年来,对中产阶级的产生、演变,以及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的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彼得·盖伊的《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奥维·洛夫格伦和乔纳森·弗雷克曼的《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艾伦的《中国梦: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及其影响》等都是这类研究中的杰作。虽然,我国学界
79-82

“赛先生”的引入与“多余人”的产生——试论科学理性精神的吸纳与五四小说中刚健人格形象的缺失

摘要:<正>五四新文化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是一次真正的质变,五四先驱者们站在全新角度上,从探索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前途出发,重新审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作为一次激进的文化运动,五四文人对传统文化得出了近乎全盘否定的答案,表现出一种决绝的战斗精神。在这场斗争中,文字及其所形成的文学作为媒介是他们的主要的手段。而文学上所宣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必定
83-87

误解:日本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的浪漫派——前期创造社文学辨析(二)

摘要:<正>自然主义这个问题,不仅是前期创造社和鲁迅之间,同时也是前期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之间对立的一个焦点。一方面,前期创造社主要成员曾发表过对自然主义不满的观点。成仿吾1924年在《〈呐喊〉的评论》中声称"不能赞成自然派的主张",以鲁迅小说集《呐喊》前九篇都是"自然主义的作品"而对其做了否定性的评价;郁达夫也曾否定自然主义的作品,他认为日本自然主义的"短篇小说的取材与式样,总还是以引自然主义的末流,如写身边杂事,或一时的感想等者为最多","其中也有十分耐读的东西,但不晓怎么,我总觉得他们的作品,局面太小,模仿太过,不
88-92

男性威权在启蒙语境中的变异——也谈《伤逝》中涓生的反思

摘要:<正>《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小说,历来备受读者关注。其关注点往往在于对此悲剧性质的定位以及悲剧原因的考察,阅读的重心也大多落在女主人公子君身上。然而笔者为,就《伤逝》来说,涓生应该是真正的主人公。在论及涓生时,多数研究者从现代启蒙知识分子的角度,解读涓生形象的象征性意蕴。但从1990年代以来,
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