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1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介绍

摘要:<正>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科一直是闻名全国的西北文学理论研究的重镇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也是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及"十一五"发展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肇始于20世纪初,历经百年沧桑,积淀深厚。杨晦、罗根泽、傅庚生、张西堂、郝御风、刘建军、李浩、段建军等
2-2

燕赵新时期作家文学与现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互动——以铁凝、“三驾马车”、丁肃清为例

摘要:<正>燕赵新时期作家铁凝、"三驾马车"、丁肃清,他(她)们大部分生于中国50年代,在60-70年代度过青少年期,80年代社会语境中开始创作,于80到90年代至今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保持着旺盛创作活力。其作品已引起国内学者较为广泛的注意,后
6-8

革命时期的爱情——王小波的一次叙事实验

摘要:<正>一、叙事视角的转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叙事视角的转换主要表现为叙事人称的变化。在传统的小说叙事中,叙事人称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在西方现实主义小说中,开始零星出现这种叙事人称转换的例子。在现代派小说中叙事人称转换得就比较多了。但是人们对这种叙事技巧所取得的效果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
12-15

叙事的突围——浅谈乔叶中篇小说集《最慢的是活着》

摘要:<正>乔叶是一个在散文与小说疆域都有突出表现的青年作家,相对于散文,她小说写作时间并不长,但短短几年间就迅速崛起,显示了卓尔不群的风貌。乔叶创作了一批让人感动、让人惊异,也让人一言难尽的小说,这些小说都是她潜心创作、多年积累之后激情的发酵物。她的作品总给你一个诚实无比的表情,那些年年岁岁中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一钵食、一瓢饮,连成一线就是世上凡人的生活。读了后,你会觉得琐碎的日常多么好,
16-18

心灵的解冻——论迟子建的近作《解冻》

摘要:<正>在当代文坛上,女性小说家迟子建是标杆性的人物,代表了文学的独立、自足的特质以及知识分子独立思考、不为利益或是其他非文学因素所左右的可贵品质:迟子建从不属于任何一个文学流派或是团体,自成一体,在任何时代(比如80年代、90年代或是新世纪),其作品都葆有弥足珍贵的诗意和最大限度的文学性,她坚持个人思考、独立创作小说20余年,而且创
19-23

迟子建作品中的生态意识

摘要:<正>迟子建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别有一番特色,她以女性博大的胸怀、富有灵性的语言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我们展示了东北黑土地上各种神奇壮美的景色以及与大自然共同呼吸的生态人,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意识。迟子建的生态意识虽不能与西方以及当代中国的生态批评家们相对系统完整、理性深刻的
24-27

论迟子建《鬼魅丹青》的男性形象建构

摘要:<正>对男性的想象和建构,在不同作家那里各有不同。无论是男权社会所构建的男性崇拜在文学作品里的反映,还是"新女性"小说那里对男性崇拜的解构,亦无论是后现代背景下"姐的狂放,哥的犀利"的两性平等,甚或是网络文学中两性想象的夸张,文学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男人和女人、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等的想象,这种关系要么是从属、附属及其变体,要么是平
28-31

论孙惠芬乡土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摘要:<正>孙惠芬是以乡土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但在对她创作历程的解读中,我们发现,这位辽南作家在构建乡土文学世界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颇具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表征体系和文化选择视阈。在她看似传统的乡土题材的表象下,在她从容地对乡村世界里家长里短的叙述中,有着容易
36-40

罪恶深处与宗教背后——北村爱情小说论评

摘要:<正>20世纪80年代,除了马原、余华、苏童、洪峰、格非、孙甘露等一批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作家以外,北村无疑是一位更加值得注意的作家。他的小说一面在叙写现实残酷的基础上一面又对人类精神世界进行叩问。早期的北村与马原、余华、格非等人同属于中国"先锋写作"的主将。后期北村成功
41-44

营造温情,遮蔽隔膜——论迟子建短篇小说中的父子(女)关系

摘要:<正>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大多是以普通人家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人际间相互扶助共建和谐生活的描写,揭示出人性的真善与美丽。作者也写发生在经济变革与多元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困惑与蜕变,但在逃避与回归的路上,终究获得了
45-49

“还乡意识”的乌托邦挽歌——评析《被雨淋湿的河》

摘要:<正>"家园"与"还乡"是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叙述母题。母题中的"家园"当然不是指城市,而是指田园乡村,"还乡"的实际和精神意义的指向也都是我们所说的"家园",即乡村田园。"田园"、"土地"是一个原型,是人类初始的生命体验,更是人类的一种根本性的精神体验,是人类血缘伦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是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的祖先反复体验的精神模式在我们心灵上的积淀物。家园意识和还乡意识与人对土地的依恋分不开。比如,从知识分子自我与乡土世界的关系这一角度观察乡土文学叙事,"五四"文
54-57

《没有语言的生活》的叙述视角与“隔绝”命题的生成

摘要:<正>世界不可能以"自身"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总是借助某个角度、某个观点去"表现"自身。一篇小说的任务其实是在讲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故事,这就涉及到叙述的角度问题了。随着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叙述和叙述角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
60-63

温情的生命歌者——论津子围新世纪小说中的机关小人物

摘要:<正>一个好的作家不仅要能讲好一个个故事,更主要的还需要作家投入作品人物以感情,保有对人性和人文的关怀,而不是一味地描写现实,进行"零度叙事"。曾有人将津子围的小说创作总结为"零度叙事",冠以"后新写实小说"作家,我以为不是很公允。从他的小说中我们能明显看出作家赋予小说人物以生命的尊重,他用温情的笔调书写了在政府机关这一
64-66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叙事策略

摘要:<正>以动物为主人公并言说它们成长经历、个体命运、生存境况、价值选择的动物叙事小说在成人文学领域,以《狼图腾》、《藏獒》等在新世纪的问世而引起文坛的震动和世人的瞩目,但在儿童文学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动物小说创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沈石溪、金曾豪、
67-72

丁肃清小小说的审美追求

摘要:<正>丁肃清小小说的审美倾向如何,他的审美追求又在哪里呢?读其小小说《楼上楼》不难发现,剔掉掩饰塑百态,自成一家话逼真;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现状,发掘普通人的存在价值;现实与理想的交汇,写实与浪漫的融合,共
73-75

淋湿的羽翼——印象《我与地坛》

摘要:<正>引言曾记得儿时在村后的河埂草丛中嬉闹,每在夏日的暴雨过后,总是有很多翅膀被淋湿的红蜻蜓栖息在草尖和小枝头,红红的身体,白白的雨珠,透亮的羽翼,看上去那么美,那么晶莹,尽管这雨珠是他们的不能承受之重,也无
76-78

五四文学:20世纪政治文学的逻辑起点

摘要:<正>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力图通过思想启蒙与思想运动使贫弱、封闭的中国走上现代、富强的道路。以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充满着救世的热情与"唤醒沉睡民众"的梦想,以各自对文学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表述着各自的文学理念与政治理想,同时形成了现代
79-82

20年代乡土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摘要:<正>乡土文学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五四退潮后,以北京为中心,出现了一个以描写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家群,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创作流派一乡土写实派。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现实社会意义。20年代乡土文学
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