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怀乡者说

摘要: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鲁迅 文学和故乡,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对方身上发现彼此,认识彼此,抵达彼此。我们常常在文学的身上发现故乡的影子,进入文学的世界,就像返回到精神的故乡,一切事物都以最美好的姿态呈现,那么适意、安稳,仿佛这个世界曾经许诺给我们的都会实现。当然,文学中也常常描写故乡。故乡寄托了我们所有的甜蜜与忧伤、梦想与牵挂,蕴藏了我们心灵的信息和关于生活世界的全部秘密。我们一次次在文学中返回故乡,无非是为了重温记忆中温暖的过去,重新积蓄力量,重新发现未能全部敞开的自我。
4-10

论新世纪“新革命英雄传奇”的新突破

摘要:"新革命英雄传奇"是"新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一个主要类型,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继承和延续,是新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学现象,出现了《历史的天空》、《亮剑》、《狼毒花》等一批广为流传的小说,与以往的同类题材小说相比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取得一些新突破。
11-14

论90年代以来小说的“个体户叙事”

摘要:一、引言:80年代的个体户与90年代以来的"个体户叙事" 80年代的经济现代化在农村主要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作为主要策略与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个体户的崛起及其所代表的商品经济意识与市场经济观念则成为城市经济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作为一类新型人群,"个体户"形象、个体户故事在80年代文学中一度受到广泛的关注。90年代以后,随着"个体户"群体的大众化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
15-19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和对于死的挣扎——论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摘要:今年,2011年春,因为某种机缘,我读了曹乃谦的中短篇小说集《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集中的第一篇是《亲家》,很短,只有一千来字,读完的感觉只能用"震惊"来表达。一口气读完全部30篇小说后,我查了一下,才知曹乃谦的这部小说集多年前即出版,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和我所崇敬的中国作家汪曾祺,早在曹乃谦的小说散见于刊物时,便对之高度肯定,而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当代中国还有这样一个文学语言的奇才、短篇小说的高手,我便不得不有深重的惭愧了。
20-30

文化偶思

摘要:文化不可以优劣论之。似应注意区分文明与文化。文明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创造所达到的水平或所积累起来的成就的表现,它含有文化的作用,也作用于文化,但并不等同于文化。文化的概念较文明要细、具体和有弹性,亦较其复杂,通常它以民族为基础,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因地缘的、人种的、历史的关系而形成某个文化母系统,即以某个初始的文化价值体系为起点和辐射点,联结了若干民族的文化作为子系统。
31-34

“无产阶级”的孩子们(下)

摘要:四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无疑是崇高的政治召唤,通过广泛社会动员,对"红卫兵运动"落潮后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山下乡虽然是让知青接受"再教育",但它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因此经过"再教育"而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便成为七十年代初中期关于知青成长道路的叙事主题。——如果说“教育”和“接受再教育”是时代与知青的基本关系,那么,包括《延安的种子》在内的创作,应该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的面貌,也传达了“时代精神”。“”结束之后,我们对这段“成长史”的评价,则是在新的语境中依据新的价值判断对历史的重新阐释,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但历史曾经处于那样的状态。
35-41

从三棵树到一片林——宁夏青年文学小说简述

摘要:当代宁夏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当然是张贤亮。张贤亮这棵从江苏移居来的宁夏文学大树,让中国文坛感受到了宁夏文学孤兀挺立的雄强气势和繁茂浩荡的华盖浓荫。在上世纪80年代,他几乎一个人站在宁夏的黄河岸边和茫茫草原独唱,整个中国文坛,听到的都是张贤亮独唱的声音。他的《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青春期》、《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一次一次地引爆中国文坛,让文坛的聚光灯从四面八方追落到他的身上。
42-45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档案

守候灵魂的写作——海男言谈录

摘要:梁小娟:与您的小说结缘,是在上个世纪读大二的时候。当时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在图书馆阅览室看到您的《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整个下午我都沉浸在那个凄美的故事中,小说给我心灵带来的震撼至今仍难以磨灭。十多年过去了,重读这部小说,我仍然可以触摸到当年那个下午的情景,脑海里仍不时浮现那个穿着旗袍的典型的中国女子提着箱子不停出走的画面,出现蝴蝶漫天飞舞的幻象。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喜欢上了您的作品。您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从1980年代开始步入文坛至今,您一直保持着持久的创作活力,新作迭出。迄今为止,您已经出版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等60余部,而与您同期出道的一些作家可能在短暂的创作高峰之后就步入沉寂,是什么力量一直支撑着您,给您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您对自己哪一部小说最满意?
48-52

写作消磨着我的年华——自述

摘要:在经历了时间的一系列反复无常的磨励之后,许多东西都已经被我舍弃,剩下的只有写作。为什么写作是一种形而上的追问,仿佛那些无所不在的磁针之力,沿着个人的轨迹在前行,正是在这无所不在的递嬗中,我的灵魂在其中获得了安定和涣散。许多许多的时刻,我只相信宿命,在被神的笼罩之中,我获得了与语词搏斗中的一个夜晚又一个白昼,一首诗歌让我活到了黎明,一部长篇的写作让我从春天活到了晚秋。这就是我为什么必须写作的缘由。面对时世,写作消磨着我的年华,消磨着那些从我眼前掠过的那些转瞬即逝的时间。正是这些时间让我透过微蓝的天际,打开的窗扉看见了从去年到今年的变幻和不测,从而也看见了一朵云的飘忽是为了寻找到那云端中的另一朵云的碰撞。此刻,我不需要再害怕世间的行云流水的变幻,正是这一切,使我一次又一次的寻找到了云南的盆地山川,寻找到了言说的喜悦。
53-54

女性的妖娆与华丽蜕变——海男长篇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叙事

摘要:作为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海男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以其极具先锋性的诗歌为女性正名,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女性这一群体的生存境遇。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是海男长篇小说一以贯之的主题。作为"一位为着女性而写作的作家"①,海男以敏锐的视角发掘出女性生存的真实处境,用诗性的语言为女性的成长做传,记录了女性在漫长的历史暗夜中所遭遇的灵与肉的困顿与冲突,并用暗哑的声音为在男权社会中进行痛苦挣扎与突围的女性呼号。海男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女性千娇百媚的妖娆图,在经历了肉身与灵魂的炼狱后,女性会实现一场华美的蜕变,要么完成自我的主体建构最终走向自由之途,要么在沉重的肉身中以死亡的方式体验灵魂的升华。
55-61

海男主要作品目录

摘要:诗歌集 《风琴与女人》沈阳出版社1992年 《虚构的玫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是什么在背后》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 《美昧关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62-62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线

欲望都市中的人性叙述

摘要:在消费主义观念日益流行的当下,欲望的大潮猛烈地冲击着都市各个角落。被各种欲望左右着的都市人呈现出既复杂又单纯的人性,为奢靡的都市生活涂抹上光怪陆离、令人目眩的生命底色。张尔客对于后现代社会的特征有着较为深切的把握,继《非鸟》等作品之后,他的长篇小说《欲望的边界》(《钟山》长篇小说2011年B卷)对欲望都市有了新的发现和开掘。他努力捕捉当下都市人生的特殊形态,通过对都市人物复杂关系的叙写,鲜活地呈现出后现代都市社会中为欲望主宰着的种种人性。
63-66

为生命寻觅栖息之地——读何士光的自传《今生》

摘要:1980年8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乡场上》被评选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何士光一举名满天下。随后的他的《种苞谷的老人》、《远行》又相继获得了1982年、1985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何士光成为了1980年代贵州文坛的一面旗帜。进入1990年代以后,何士光将主要精力转向了散文创作,陆续发表了《雨霖霖》、《烦恼与菩提》等作品,最近又推出了自传《今生》(《钟山)2011年第5期)。作为自传的《今生》,立足当下,遥望未来,建构了自己寻觅生命栖息之地的艰难历程,重构了人生的意义。这不只为深入研究何士光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而且对于研究当代传记的修辞叙事艺术、对于反思现代性,建设多元化的文化生态等方面也大有裨益。
67-71
小说评论杂志西部批评

第三代西北作家的写作主体特点

摘要:当下文坛,有人根据时间的先后和创作高峰的沟代,将西北作家做了三代划分。如李建军的《论第三代西北小说家》①,孙黎的《论第三代西北作家小说语言的特色》②等都提到了西北第三代作家。第一代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文坛的以柳青、杜鹏程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作家;第二代作家就是经过了洗礼之后活跃于文坛的,以路遥、贾平凹、张贤亮、陈忠实为代表;很明显,第二代作家以陕西作家为核心,素有“陕家军”之称。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作家一枝独秀,“好大一棵树”的局面被代之以各省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甘肃作家以雪漠、徐兆寿、马步升、王新军等为代表,宁夏有石舒清、陈继民、金瓯、漠月等,新疆的董立勃、刘亮程,青海的风马、梅卓,陕西的红柯、叶广芩等。
72-77

地域特色对陕西文学的托载

摘要:一、"三大板块"造就出三大作家 一个几乎可称绝妙的现象是,从地理上来看,陕西分为三大块。由北向南依次为陕北、关中、陕南。而新时期的陕西作家在这三大块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习俗背景中,又涌现出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这就是陕北的路遥,关中的陈忠实,陕南的贾平凹。
78-82

村庄的消失与终结:刘亮程的《凿空》及其它

摘要:一、村庄的声音及救赎意义 《凿空》是一部关于声音的小说,它从声音开始,又以声音结束。这里的声音指的是乡村原生态的声音,刘亮程用"驴叫"给它们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出口。当然,他敞开乡村的声音,根本原因还在于"声音的才是恒久的,才能真正换回我们失去的世界。
83-86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铁凝近年短篇小说印象

摘要:"耐心而不是浮躁地、真切而不是花哨地关注人类的生存、情感、心灵,读者才愿意接受你的进攻。你生活在当代,而你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铁凝在首届中国--西班牙文学论坛讲演时的这席话,实际上反映了她在长期创作中所持有的信念。是的,在当今耐心、真切渐显稀缺,浮躁、花哨往往要占上风的生活氛围中,如何关注人类的生活状况,如何保持对每个生命的敏锐观察,对每个作家艺术家都是严峻的考验,也无形中检验着作家艺术家的成色。
87-89

转型时代的疼痛与迷茫——读杨小凡的几部小说

摘要:写小说需要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这是常识,人人都知道的,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常识,却不大为人重视,那就是,只有在具备充分的身历目见的经验资源的前提下,想象和虚构才会是真实的,才会是有血有肉的。当代小说的危机,并不在于“想象的危机”和“虚构的贫困”,而在于小说家的经验资源的贫乏,在于小说家与“活的中国”的隔膜。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