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小说评论杂志

《小说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文坛纵横、小说形势分析、小说家档案、小说作家作品研究、作家访谈录、海外华人小说研究、西北作家作品研究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国内刊号:61-1017/J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52-10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
  • 综合影响因子:0.14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小说评论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El益广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作为中国文学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海外传播的时代背景,运用目录学和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其译介模式作分类研究。
4-12

论哈金的“中国小说”

摘要:哈金是当今美国主流文坛最知名的华裔作家。他善长刻画人在受压抑的状态下,私密的行为动机。普通人表面上的落落洒脱和内在的处心积虑形成了一种极端对比。哈金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东北地域特色,可读性非常强,从《好兵》、《等待》、《战废品》,到《自由生活》,始终保持清晰的创作个性。
13-17
小说评论杂志文坛纵横

“无产阶级”的孩子们(上)

摘要:我一直觉得程巍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是一本研究20世纪60年代“文化革命”的重要著作,在视野、理论与方法上均有创新价值。借鉴之,我们可以接下来讨论中国的“无产阶级的孩子们”。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个话题已经有所涉及,比如关于新老“红卫兵”的问题,关于出身不同的知识青年返城之后的命运问题等。我们现在可以把讨论的重点转到文学创作中的“无产阶级的孩子们”是怎样的面貌这一问题上。
25-30

也说文学批评

摘要:这些年,文学批评呈现了两种完全背离的批评景象。一方面是作者和书商对文学批评的需求越来越大,千方百计的寻求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批评,作者作品的研讨会遍地开花,作家作品的研究文章随处可见,文学批评呈欣欣向荣之势。一方面是读者和社会对文学批评的越来越不满意,文学批评尚未批评文学,文学批评就受到了读者和社会的批评,而且是围剿似的批评。
31-37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形势分析

“教育反思小说”:从启蒙到批判的人性呼唤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十余年间,小说界出现了大量的反映社会教育问题的现实题材小说,这已然成为一种小说写作浪潮,且愈来愈汹涌,小说数量愈来愈多。创作主体标举“为人生”的文学旗帜,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向教育界,暴露教育界阴暗面,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内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不妨把此类型小说称之为“教育反思小说”。
38-41
小说评论杂志文学视界

乡土诗意与民族寓言——新时期山东作家创作印象

摘要:粗略来说,文学创作有的是时间性的,书写的是现实与历史的记忆,有着明晰的来路和现实的脉搏与生活的温热,荆棘与光荣,高尚与卑污,善与恶的纠缠,情与理的冲撞,多在其中有着质朴的呈现;有的文学创作则是空间性的,年代模糊无考,而人物事迹亦带有超离现实人世的色彩,人物符号化,情节离奇化,但却饱有一种诗性,
52-55
小说评论杂志专题批评

论残雪“反懂”的文学观及其写作

摘要:“读不懂”是绝大多数读者对残雪小说的基本评价,也是残雪小说给中国当代小说造成的一个困惑。我认为,对于残雪的小说来说,“读不懂”是正常的,也是阅读残雪小说的“正确方向”。很多人声称自己读懂了残雪,这也许只能说他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但残雪的小说本身是不能读懂的,更准确地说是不能像传统小说那样来读懂的。残雪的文学观从根本上是“反懂”的,她的写作是一种“反懂”的写作,其小说文本具有“反懂”特点。
56-60

苍老的“战争”——《苍老的浮云》解析

摘要:残雪曾在一次访谈中说:“人的肉体是灵魂的衣服……人的灵魂是最丰富最广大的世界。我们看见的,只是灵魂外面的东西。人的灵魂是真的有。”①而《苍老的浮云》②正是写了这么一群人或者整个人类的灵魂:飘浮的无助和无根的痛苦。笔者认为,更善无、虚汝华、老况等主要人物的精神表征只是整个人类灵魂的某一方面,他们都因外界(人或物)对其自身的消耗和对抗而灵魂不安,都是彼此的影子,并且进行着永不休止的“战争”,企图以“反成人”化的方式逃离自我,躲进“孩子”式的世界。
61-65

自审:抵达灵魂的深度——残雪长篇小说《单身女人琐事纪实》解读

摘要:阅读《单身女人琐事纪实》后,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作家清晰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全面而深刻的自审。作品中的自审丰富多彩,有述遗的自审、彭姨的自审、梅花的自审等。从自审的方式看来,有独自式与倾诉式,前者直接展开内心独自,让不同的自我互相碰撞,如述遗的哲理性自审;后者则寻找一个可以信赖的对象倾诉,毫不妥协地直逼灵魂深处,如彭姨的补救性道德自审和梅花的新生性道德自审。
71-75
小说评论杂志《钟山》专栏

“欲望”与“梦想”——评叶舟中篇小说《月亮血》

摘要:何为“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价值到底何在?这是文学创作所要探索的永恒命题。叶舟中篇小说《月亮血》(《钟山》2011年第5期)通过对马忆北、马忆南姐妹俩和老田这两类形象的对比性刻画,对这一命题作出了具有相当深度的阐释。在作者看来,“欲望”与“梦想”应该都是“人”的固有属性,但相比而言,后者则更是“人”的本质化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区别性特征。
76-79

后青春时代的爱情书写——评丁捷新作《依偎》

摘要:以爱情为主题的青春文学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经过三十多年的创作积累,青春文学作品可谓多矣。然而,过去的青春文学创作或者是作家为了表达对往昔青春爱情的祭奠,怀着往事不可追的怀念;或者是以青春的反叛作为书写的途径,表现出一代人生存的焦虑和迷茫。这些都为青春文学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形成了青春文学写作中的“刻板印象”,
80-83

“异化”时代下的人性失衡与家族叙事——评张庆国的中篇小说《如鬼》

摘要:张庆国的小说不仅仅“讲故事”,由于他对写作艺术的持久思考和探索,使他的小说超越了一般同类题材小说的既定格局,超越了故事表层的时空意义,具有极强的现实隐喻性和人性思考的深度,以及经过长期磨砺而形成的独特的语言风格。他新近推出的中篇小说《如鬼》(《钟山》2011年第4期),便是融入他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思考和体悟的一部力作。
84-86
小说评论杂志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裘山山小说创作论

摘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是日常生活,而文学来源于日常生活。社会是由很多个面组成的,日常生活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横断面,它比其他的面更突出,更有意义,就是因为人生活其中,日常生活是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况的舞台。从人的抽象的精神状态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本来状态,日常生活很重要,人就是在这些生活习惯中存在,人在日常生活中度过岁月,人的存在是日常生活的存在。
87-92

王安忆小说的男性形象与上海印象

摘要:王安忆似乎已经将自己贴上了“女性”和“上海”的标签。王德威就曾经将王安忆的创作归纳为三点:“对历史(尤其是共和国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评论者越来越多地将王安忆看作“海派”的传人,她笔下的女性、上海、俗世生活成了学者研究的重点。于是,人们在给予上述这些作品肯定与赞许之余,也不能不对王安忆未来的创作方向的拓展、题材的创新产生疑虑和担忧。然而,
98-101

千年吴越 春秋永恒

摘要:《千年吴越》是旅美华人学者刘炎平、解艾铃创作的百万言历史小说的书名,但笔者隐隐觉得,这个书名更象一个箴言,她包藏着难以言尽的寓意。百年秦晋好,千年吴越仇——这些超越历史的语汇,已然走进中华民谚,甚至建构成民族心理,社会心理的某种有定见的隐喻。出于政治目的的联姻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一种理智文明显示,但争斗却更是阶级社会的常态和普遍现实。
102-105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再现人性的复杂——挖掘《白鹿原》的生态资源

摘要:走进《白鹿原》,迎面走来一群原生态的、土生土长的、有灵有肉的鲜活人物:族长白嘉轩,乡约鹿子霖,富有传奇色彩的黑娃和复仇女神田小娥,白鹿书院院长朱先生,名医冷先生,“仁义”长工鹿三,还有美丽纯洁的姑娘白灵,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县长白孝文……他们带着自己全部的复杂性、生动性和丰富性走向我们,
106-109

主体身份与空间意义的协商——读《骨》中对唐人街的三次穿越

摘要:《骨》(1993)是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该小说使伍慧明一举成名,它被认为是90年代华文文学复兴的代表。
115-118

张贤亮早期小说论

摘要:一、“身体化意识形态”的叙述 张贤亮的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不仅是整个八十年代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更重要的是他从另一个侧面剖析了暖昧的人性,他小说中的主人公知识分子的身份使得在剖析人性的时候更具有复杂性。进一步说,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叙述既是对伤痕纪念也是一种新的身份政治和“社会的再度分化与重组”的开始。
119-122